其他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

非瘟抬头!
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管理要点
 来源:🔗哈药疫苗  2025-08-13 11:16  点击:157

一、引种管理

 

1、引种对象包括种猪、精液等,引种应符合GB/T 17824.2 和 NY/T 5033的规定。

 

2、制定引种计划和留种计划,内容包括:品种或品系、引种来源、引种时间、隔离方法与设施、疫病与性能检验等。

 

3、引进种猪时,活体供种场应具备《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所引种猪具备《种畜禽合格证》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种猪引进后应隔离观察30d以上,并进行检疫。若从国外引种,应具备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的审批意见、进口报关单证或海关签发的检疫单证。

 

 

引种前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准备好引种隔离舍、后备猪舍、饲养员、粪车、料车、新鲜饲料、清洁饮水、疫苗、药品、注射器、针头等;隔离栏舍应彻底清洗、消毒、熏蒸后至少空栏一段时间,评估无病原残留方可使用。

 

2、种猪运载车辆应严格清洗,彻底消毒并烘干和经兽医生物安全评估后方可使用,运输过程中应加盖篷布,建议使用全封闭的专业运输车辆进行运输。

 

3、运输前应确定最佳运输路线和备用路线,尽量选择高速线路并避免与其它运输动物车辆接触。

 

4、运输前应在水箱中加入充足的清洁饮用水,同时加入抗应激药物供猪饮用。

 

引种调运过程中应注意下列事项:

 

1、运输过程中应尽量少停车,应停车时应选择远离主要道路和附近无易感动物的场所停车。

 

2、转运过程中,禁止非猪场人员以及其它无关人员接触猪和参与相关转运活动。

 

3、转运过程中若出现猪只发病和死亡,应及时联系兽医,死猪应运输至指定区域按照行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严禁随意丢弃。

 

4、转运车辆到达后,应对车辆进行喷雾消毒,然后才能卸猪。

 

引种后应做好以下隔离饲养工作:

 

1、种猪到达后,应在提前准备好的隔离舍内由专人饲养隔离至少45d,隔离期内加强饲养管理,保证营养需要和适宜的环境条件,饲养人员和兽医应每天仔细观察猪群的健康状况并作好记录。

 

2、隔离14d后监测评估种猪的感染风险,并结合本场免疫程序安排对种猪疫苗免疫,隔离期满前7d对猪群进行抽样检测和评估,为种猪进入生产区作准备。

 

3、引入种猪在免疫后应连续观察至少15d,若无异常方可转入生产区。

 

二、饲养管理

 

1、饲养管理按照GB/T 17824.1、GB/T 17824.2、GB/T 32149 和 NY/T 5033执行。

 

2、猪群周转遵循“全进全出”、“单向不可逆”原则,按以下要求进行:

 

(1)不同批次猪群禁止混养,各栋猪舍间严格执行隔离防疫措施。

 

(2)同一批次、同一生产阶段的猪在转出某一生产区后应对该生产区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干燥和空栏后方可使用。

 

(3)临产母猪转入产房前以及断奶母猪转入配种舍前,应对母猪群进行清洗和喷雾消毒。

 

(4)生猪转运应从生物安全风险低的地方向生物安全风险高的地方单向流动。生猪转运后,相关场所、设施和人员应全面清洗消毒。

 

3、健康管理按以下要求进行:

 

(1)饲养过程中的病弱猪应及时挑出、隔离、治疗、淘汰;寄养及转群时严禁将健康等级低的猪群向健康等级高的猪群转入及混养。

 

(2)猪场兽医及饲养员每天应定期巡查猪群的健康状况和采食饮水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对死亡猪只应在指定区域进行解剖和病原学检查。

 

(3)定期对猪舍内的空气、污水、粪便及猪舍外的土壤、污水进行病原学检测。

 

(4)定期采集公猪精液、新生仔猪脐带血、去势仔猪睾丸组织、病死猪病变组织、异常胎衣及流产胎儿等样品检查病原感染情况。

 

三、人员出入猪场管理

 

1、猪场实行封闭管理,员工进出猪场应严格登记,严禁携带违禁物品和高风险物品入场。

 

2、员工进场前3d不应去其它猪场、屠宰场、无害化处理场及动物产品交易场所等生物安全高风险场所。

 

3、员工入场前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消毒及隔离。

 

4、外来人员进场前2d内不应去其它猪场、屠宰场、无害化处理场及动物产品交易场所等生物安全高风险场所。

 

四、物资管理

 

1、生活物资管理

 

(1)生活物资宜集中采购,经消毒处理后入场。

 

(2)生活物资的生产、流通背景应清晰、可控、可追溯,无病原污染。

 

2、饲料管理

 

饲料来源可靠,无病原污染。饲料卫生标准应符合GB 13078的规定,营养标准符合NY/T 65的规定。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符合NY 5032要求。

 

3、兽药管理

 

(1) 猪场应有完善的兽药及疫苗采购、保存及使用管理和记录制度。

 

(2)疫苗及有温度要求的药品泡沫保温箱转入生产区前应擦拭消毒,其它常规药品转入生产区前要臭氧或熏蒸消毒。

 

(3)使用前要仔细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标签是否完整,包括疫苗名称、生产批号、批准文号、保存期或失效日期、生产厂家等。

 

4、饮水管理

 

(1)饮水来源应当可靠,水质符合NY 5027的要求,应经消毒处理后使用。

 

(2)猪场在使用场区周边水源时,要做认真调查并定期检查水质及主要病原微生物的含量\重金属和其他有毒有害成分。

 

5、其他生产用品管理

 

(1)配种、助产、免疫及其他生产防疫器械用具在使用前后进行清洗和高温高压消毒。其他设施设备入场前根据不同材质进行消毒。

 

(2) 医疗器械、兽药、疫苗等物品在一栋猪舍使用后,原则上不应用于其它猪舍,确需使用的,应经过严格消毒。

 

(3)禁止猪场内部各栋舍之间饲料、饲养工具、粪污处理和尸体处置设施设备等物品共用。

 

五、免疫程序

 

规模猪场应根据国家免疫计划、本地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和本场特点制定具体的免疫方案和免疫程序。

 

制作免疫程序的原理

 

1、后备猪

 

在配种前,需产生一些主要繁殖疾病的抗体,为了减少微生物繁殖病的发生。主要免疫的疫苗:蓝耳病、伪狂犬、细小病毒、猪瘟、乙脑和口蹄疫。

 

2、经产母猪

 

一般在怀孕后期接种常见病(非繁殖性疾病)的疫苗,可以提高初乳中的抗体,使乳猪在哺乳期不易发病。主要免疫的疫苗:大肠杆菌、链球菌、副嗜血、支原体、放线杆菌。

 

3、空怀母猪

 

免疫繁殖性的疫苗,避免在怀孕期使用繁殖性疫苗引起严重后果。主要免疫的疫苗:蓝耳病、伪狂犬、猪瘟、细小病毒。

 

4、季节

 

每年的3-4月;10-11月份天气好,也是猪群体质最好的时候,免疫后产生的抗体较高。

 

公猪:所要免疫的苗都安排这断时间,一年两次。主要免疫的疫苗:猪瘟、蓝耳、口蹄疫、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伪狂犬、乙脑。

 

母猪:主要免疫口蹄疫、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乙脑。

 

5、哺乳仔猪

 

主要免疫场"内外"常见病的疫苗,可以为断奶后抵抗疾病打下基础。主要免疫的疫苗:支原体、副嗜血、链球菌、防线杆菌、猪瘟、蓝耳、口蹄疫。

 

6、断奶仔猪

 

加强常见病的抗体水平。主要免疫的疫苗:口蹄疫、蓝耳、猪瘟、支原体、副嗜血、链球菌。

 

六、防疫管理

 

1、清洁和消毒

 

(1)猪场应按照GB/T 39915和NY 5031制定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并严格执行,消毒程序和消毒药物的使用等按照NY/T 5033的规定执行。

 

(2)定期对猪舍、全场环境和场外环境等进行清洁。每日清理栏舍内的粪便和垃圾,禁止长期堆积;及时清扫猪舍散落的饲料;及时移出病死猪,对病死猪所经道路及存放处进行清洁、消毒。做好猪舍卫生管理,杜绝卫生死角。注意清洁厨房并及时处理餐厨垃圾,防止其它动物食用。

 

(3)应选择高效低毒的消毒剂,使用时应合理配置浓度,保证作用时间,注意使用温度,确保人畜安全。

 

2、监测和疫情报告

 

(1)猪场应当建立完善的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制定监测方案(计划)。监测方案(计划)应当明确监测范围、监测方式、抽样方法等。

 

(2) 猪场应进行日常健康检查,凡发现猪只出现可疑临床症状、异常死亡或其他异常症状的,应当及时向当地官方兽医机构报告,并采集样品送实验室进行检测。

 

(3)猪场应定期开展免疫效果和病原学监测。没有病原检测能力的猪场应委托具有资质的兽医实验室检测。

 

(4)监测频次应当根据当地和猪场动物疫病状况、监测目的、畜禽种类、饲养周期等因素综合进行确定。

 

(5)抽样数量和抽样方法依据NY/T 4139给定的方法确定。

 

(6)每次的监测结果应当及时进行汇总,每年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形成报告。监测发现疫情或感染的,按动物疫情报告管理相关规定及时报告。抽样、检测、监测结果分析和报告等记录齐全,及时归档。

 

3、风险动物控制

 

(1)场内不应饲养其他动物,及时驱赶或捕捉场内其他动物。

 

(2)圈舍做好驱鸟灭鼠工作,灭鼠药物应交替使用。

 

(3)定期进行灭蚊蝇、灭鼠和杀蜱工作。

 

(4)保持猪场实体围墙或隔离设施完整,围墙周围禁种攀援类植物,定期巡视围墙,发现漏洞及时修补。猪舍周边清除杂草,场内禁止种植乔木。

 编辑:张光磊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5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