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推广 » 猪病 » 正文

如何提高冬季仔猪的成活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16-10-20  来源:🔗中国牧业网  💛2104
 时值秋季,天气渐渐变冷。寒冬也慢慢将至。随着冬季的到来,我国北方的气温越来越低。而冬季仔猪的成活率,一直是困扰北方养猪场的一个很大的难题。这一问题也直接影响到我们广大养猪户的经济收益。因此,如何提高冬季仔猪成活率、减少哺乳期仔猪死亡,是我们养猪户急需解决的问题。对提高养猪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农牧云商的技术老师就这个问题,结合日常生产实际,与广大养猪户一起分享学习下。 
                   

一、 死亡原因

仔猪死亡分为非病因死亡和病因死亡。据资料显示:在病因死亡中黄白痢致死占病死总数的57%。在非病因死亡中,压死、踩死、冻死的占非病因死亡总数的67%;仔猪死亡时间主要集中在出生2周内。 

1.   非疾病死亡 

1)   饲养管理因素  母猪、仔猪饲养管理跟不上,管理的疏忽和不当,养猪设施简陋所造成的。死亡多集中发生于产后1 周内。仔猪管理不善:由于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差,特别怕冷,刚出生时活动能力差,反应迟钝,因此很容易被母猪踩死或压死。环境温度过低,则容易被冻死。母猪管理不善:母猪乳房水肿、产程过长、难产、无乳、泌乳能力低,乳中母源抗体水平低,乳房炎、子宫炎、阴道炎,仔猪出生应激严重。母猪免疫的母源抗体不能传给仔猪,造成仔猪母源抗体获取不足。加强母猪、仔猪的饲养管理,产仔舍设立护栏或护仔间、冬季产仔舍注意保温、产仔箱增加保温设施等,则可减少仔猪非疾病死亡,提高此方面的仔猪成活率。

2)   母猪因素  母猪无乳或少乳。产生原因主要是母猪营养不良、母猪年龄偏大、母猪患乳房炎或其他疾病。母猪病理性或生理性机能下降、营养摄入不足等原因,造成产后少乳或缺乳,仔猪因饥饿而死或营养不良导致体质下降,最终发生衰竭或感染疾病死亡。

3)   仔猪因素 弱胎和初生重小。产生原因主要是妊娠期母猪体质差、母猪年龄偏大、窝产仔数过多、饲料营养不全或发霉变质等。弱胎仔猪出生后,往往争抢不到乳汁,加上活动能力弱、抗病力差,弱胎仔猪因饥饿而死亡。据资料显示:仔猪初生重对死亡率有重要的影响,初生重不足1公斤的仔猪,死亡率在44%~100%,随仔猪初生重的增加,死亡率会下降。

2.   病因死亡 

产生原因主要由腹泻、流感、副伤寒及其它疾病导致仔猪死亡,其中腹泻死亡率最高,危害最大。腹泻主要包括:仔猪黄白痢、传染性胃肠炎、生理性腹泻等。仔猪黄白痢是最易发生的肠道传染性疾病,病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尤以仔猪黄痢对仔猪的危害最大,其发病日龄小、治愈率低、死亡率高;

传染性肠胃炎:多发于天气寒冷的冬季,病原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成年猪感染后死亡率较低,而哺乳仔猪感染后则死亡率较高。

生理性腹泻:是由于哺乳期仔猪胃肠的发育不完全、消化机能不完善,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消化不良,消化机能紊乱,而腹泻、消瘦、脱水、死亡。 在寒冷的季节,特别是中小规模养殖设施条件差点的养殖户更容易发生生理性腹泻或细菌性、病毒性和生理性混合型腹泻。 

哺乳仔猪因流感、副伤寒的死亡率也较高,不容忽视。另外,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链球菌病、气喘病、仔猪呼吸道病综合症、寄生虫病等,虽然均进行了有效的预防性接种和药物预防,但仍有个别发病、死亡。  

二、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的措施 

1.   加强母猪营养管理

1)   妊娠期母猪:保证母猪的饲料营养的均衡,运用科学的饲养和管理方式,以获得健康、理想的仔猪初生重。母猪配种后1—7天:控制喂料1.8公斤。母猪配种后7—25天:减小应激,不移动。母猪怀孕85天-114天:给予母猪充分的营养,初生仔猪2/3的体重在这一阶段形成。

2)   哺乳期母猪:根据哺乳母猪喂养仔猪的多少,合理搭配营养,科学管理,保证母猪充足的泌乳。产后0-7天, 喂食量渐渐增加, 不可太快。产后7天起, 饲喂次数提高至3次以上, 餐数越多食量越多, 若喂4次, 可在早上5:00, 10:00及下午5:00, 10:00共4次。湿料可提升食量15~25%,但注意以下事项。避免水及料同时喂, 若水太多, 母猪只喝水少吃料。干料先吃再加水, 约1:1 (不要超过1:2),马上吃空。湿料

 编辑:刘金娥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推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