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各地 » 正文

带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青海省大通县2020年高素质农牧民教育培训成效显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1-05-17  来源:🔗中国农网💛1403
核心提示:“老师,一亩地里配这么多有机肥合适吗?”“这样的间隔距离怎么样?”……5月初的青海高原不比内地的繁花似锦,伴随着一阵阵春风,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景阳镇甘树湾村大通丰谷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的马铃薯种植基地上,农民“学生”们正在大通县农业技术…

“老师,一亩地里配这么多有机肥合适吗?”“这样的间隔距离怎么样?”……5月初的青海高原不比内地的繁花似锦,伴随着一阵阵春风,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景阳镇甘树湾村大通丰谷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的马铃薯种植基地上,农民“学生”们正在大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打垄、下苗、铺地膜。


技术人员现场教学 孙海玲 摄

“我们把培训工作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民生工程,培训分为理论培训、实践教学和跟踪服务三部分,今天的培训为跟踪服务,主要是为农民群众现场教学、答疑解惑。”大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贺双成介绍,2020年度,全县共下达培训任务1321人次,这里的“田间课堂”正带动农民群众找到增收路、产业路。

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为促进大通县油菜、马铃薯、肉牛养殖等主导产业健康发展,结合精准扶贫及农牧民的实际需求,以“农户+实训基地+区域站”及本地培训与“带出去”相结合、素质提高与专业技术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了高素质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政府“下单”——摸清需求搭平台

新型职业农民,新在哪里?新在他们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而这些素质,教育培训必不可少。据推广中心培训站站长祁兰介绍,培训采取农民群众喜于接受的方式进行集中培训,以辅导式教学为主,采用“农民田间学校”模式融合理论讲解、典型介绍、案例示范、座谈交流、师生互动等新颖的形式开展培训。同时,组织学员到省内外相应的实训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农业示范园等地进行现场教学及实践观摩,开阔学员的视野和思路,增强学员的生产经营实践经验。


合作社农民种植马铃薯  孙海玲 摄

“现场教学让农民学得会、用得着、真管用。”甘树湾村村民马红梅得知今天有跟踪服务便早早来到种植基地。“我在村上的合作社打工,一年下来有一万多元的收入,有了这个培训我们还能学到一些植新技术,真是一举两得。”

村上的大通丰谷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是一个实训基地。这天,周边十多个村的村民汇集于此,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来到田间进行跟踪服务,技术人员围绕农民群众种植过程中的问题详细讲解,农民们听得聚精会神。正在田间忙碌的合作社理事长保吉栋说:“自打县上成立了田间学校,我们合作社的社员和村民在田间地头、实训基地得到培训后,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尝到了增收的甜头。原来我们搞个培训,大家都不当一回事,现在他们会主动问我,下一次的培训什么时候开始。”

“根据农时季节,我们采取到生产现场‘手把手、面对面’、线上线下以互动、讨论、介绍、提问、解答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生产经营指导、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等多种方式进行跟踪服务,做到通俗易懂、实际、实用。为培育对象提供一个产业生产周期的生产经营指导、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祁兰说。

截至目前,大通县集中理论培训实践性教学任务已全部完成,后期跟踪服务结合农时季节正在有序开展。培训完成率100%,培训评价率99%。培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培育学员的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专业生产技能水平显著改善,涌现出了85名优秀学员,其中有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

中职教育——让农民更出彩

2008年,保吉栋在村上成立了合作社,那时候由于技术、农机等各方面限制,合作社种植规模比较小。近年来,全县高素质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有序开展,保吉栋是成了受益者之一,尤其是随着中职教育的开展,保吉栋成了全县最早一批拿到中职教育学历证书的农民。

2013年,保吉栋参加了大通县农广校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中职教育,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们立足基础技术创新理念,采用基础理论、实践经验和技术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图文并茂,有声有色,丰富了学习内容,活跃了学习气氛,提高了学习效率。

参加培训后,保吉栋将新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还主动指导其他村民学技术、用技术,依靠科技生产增收致富。合作社的规模也在逐年扩大,从起初的200多亩发展到今天的3000多亩,在他的带领当下,当地村民共同发展马铃薯产业,山区农民种植的马铃薯走出家门,走向广阔市场,变成农民脱贫致富的“金疙瘩”。

“这张证书是国家承认的中专学历,可以说,新型职业农民中职教育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敞开了学历大门。”据推广中心农业经济师晁元珍介绍,中职学历培训根据当地农牧业产业现状,充分掌握学员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生产经营状况、参训需求等各方面信息,立足培训目标,围绕主导产业,科学制定培训计划。

据悉,自2016年至2020年,全县共毕业725名学员,毕业率达到98%。经过培育和宣传,社会知晓面不断扩大,农民群众报名参加中职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明显提高。截止目前,近300名中职毕业学员在乡镇村的管理岗位,近400名学员成立了家庭农场和合作社。为大通县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作用,真正为服务三农、农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农民“点菜” ——根据需要学技术

“当初回家乡创业,如今路越走越宽喽!”从二道批发商到成立大通善平种植专业合作社,大通县黄家寨镇平乐村的陈占存夫妇对农牧民培训这项工作感怀在心。

陈占存告诉记者,合作社里主要种植蒜苗、鸡腿葱、甘蓝等本地蔬菜,前些年夫妻俩自己摸索种菜,一来规模上不去,二来销路不畅通。随着技术人员的传经送宝,一亩地施多少有机肥?想要农产品达标,农户应该怎么办?叶类菜如何防治病虫害等这些疑难杂症都已迎刃而解。

“我们跟着技术人员学技术,学本领,如今咱的农产品100%达标,蔬菜品质好,销路自然畅通,我们的菜卖到了银川、兰州、张掖等地。”陈占存高兴的说:“我们农民需要啥,技术人员就能给我们培训啥。有时候还免费组织我们到到外省去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近年来,大通县结合本地主导产业开设了马铃薯生产、油菜生产、小麦生产、蔬菜生产、肉牛养殖、电子商务等专业。根据农民需求,分类培养农民科学种养殖意识,有效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和生产技能,农民就业、创业能力,遵纪守法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进一步提高。

据介绍,目前该县已成立蔬菜生产专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特色产业马铃薯生产专业、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油菜绿色标准化生产、产业扶贫、电商培训班等不同专业的班级,每个班级配有指定专人担任班主任,做好学员管理,配合授课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管理。

经过培育和宣传,农民积极性和参与度显著提高,社会知晓面不断扩大,报名参加培训的学员积极性和踊跃度明显提高,从之前的“要我培训”变成了“我要培训”。

作者:农民日报 中国农网见习记者 孙海玲

 编辑:刘金娥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关键词: 青海农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