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晚,国内生猪养殖领军企业温氏股份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7.88亿元,同比下降0.03%; 归母净利润为52.56亿元,同比下降18.29%。其中,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59.37亿元,同比下降9.76%;归母净利润为17.81亿元,同比下降65.02%。
同日,温氏股份披露2025年三季度权益分派预案,拟每10股派发现金3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19.94亿元(含税)。
温氏:价格下降幅度大于养殖成本下降幅度
对于前三季度净利润下降近两成的原因,温氏股份称系主产品价格下降,养殖产业经营利润同比减少。
报告期内,温氏股份提升肉猪出栏规模,但“以量补价”未能奏效。根据销售简报,7月~9月温氏股份肉猪销量分别达316.48万头、324.57万头、332.53万头,呈现逐季增长态势,其中9月肉猪销量是年内单月最高值。
与单月销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温氏股份三季度持续下跌的肉猪销售均价,7月~9月的销售价格分别为14.58元/公斤、13.9元/公斤、13.18元/公斤,9月的售价较7月下跌了9.6%。
在三季度猪价下跌的过程中,9月的价格跌幅与跌速尤其显著,主要是当月养殖企业加大出栏,产能持续释放,但需求跟进不足。对比来看,2024年9月,温氏股份销售肉猪251.05万头,均价19.05/公斤,销售收入达58.64亿元。今年9月公司的肉猪销量同比增长32.46%至332.53万头,销售收入却同比减少30.81%至49.7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温氏股份现金流承压。公司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骤降34.79%,温氏股份解释称,主要是主产品销量增加,销售收入有所增长,但销售价格同比较大幅度下降,价格下降幅度大于养殖成本下降幅度,产品毛利率下降,导致现金净流量减少。根据温氏股份披露的调研公告,公司今年8月份肉猪养殖综合成本仍保持在6.1~6.2元/斤,较今年1月养殖综合成本(6.4~6.5元/斤)下降约4.7%;较2024年7月养殖综合成本6.9~7元/斤,降本比例约为11.6%。
同时,公司货币资金大幅减少,从年初的47.66亿元降至21.48亿元,降幅54.92%,公司称系“减少现金储备”。
大北农: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骤降超九成
在生猪行业持续承压的大背景下,相关上市企业盈利普遍遭遇挑战,大北农亦未能幸免。
10月22日晚间披露的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整体盈利同比大幅增长,但第三季度净利润却同比骤降超九成。此外,猪周期压力的背后,公司还同时面临着居高不下的资产负债率压力。
财务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7.44亿元,同比增长2.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7亿元,同比增长92.56%;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84亿元,同比增长1.94%,归母净利润2169.10万元,同比下降92.50%,环比下降78.52%。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生猪行业的低迷,或是大北农Q3业绩“变脸”的主要因素。
销售简报显示,大北农1-9月控股公司累计销售生猪316.08万头,同比增长25.93%,累计销售收入48.98亿元,同比增长13.96%,但在第三季度公司销售均价面临行业压力连续下滑,其中9月份甚至创下了12.91元/公斤的年内新低,较上年9月18.67元/公斤的销售价格大幅下跌,直接挤压了公司的盈利空间。
猪周期压力来袭的同时,公司还面临着高额资产负债率的严峻考验。
财报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4.63%,这一数据高于行业均值,且较年初上升1.18个百分点。从债务结构来看,公司短期借款高达83.51亿元,应付票据与应付账款则为21.69亿元,账上货币资金仅为43.51亿元。
专家:10月中旬猪价或已是全年低位,Q4有望回暖?
从温氏和大北农的第三季度业绩情况,不难看出当前行业正经历阵痛,如果产能持续居高不下,不少企业或将面临生存危机。不过在行业持续亏损与政策 “减母猪、控体重、去二育” 的双重推动下,生猪行业产能去化有望加速启动,但短期供需失衡格局难快速扭转。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43680万头,同比增长2.3%,环比增长2.9%;能繁母猪存栏仍高达4035万头。
中邮证券表示,“反内卷”多次加码,利好明年猪价。自5月份以来,生猪行业“反内卷”持续加码,农业部、发改委、行业协会等多方多次召开会议,围绕“控产能、降体重、限二育”精准发力。随着政策执行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叠加近期猪价已进入亏损区间,预计四季度行业产能去化将有所加速,明年下半年猪价有望迎来新一轮上行趋势。
短期来看,本周全国各地生猪价格呈现小幅反弹态势以来,10月22日生猪价格报11.49元/公斤。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认为10月中旬的猪价或已是全年低位。“最近两天猪价有所反弹,但这种反弹更多是生猪出栏节奏恢复常态的表现,是市场的自我修复。猪价的反弹有利于提升市场信心,平缓出栏节奏。”
朱增勇提到,随着天气转凉,南方开始进入腌腊季节,猪肉的消费需求会有所提升,对猪价具有一定支撑。不过在生猪供给整体比较充裕的前提下,猪价上涨空间有限。
卓创资讯分析师王亚男认为,四季度生猪供应及需求均有所增加,从数据来看,10月份生猪市场供大于求的状态仍然存在,且养殖端出栏量增幅较大,猪价或跌至低位水平。11月份部分区域或存在短线二次育肥补栏操作,且终端需求开始增加,猪价或低位微涨,但受制于供应持续增加,涨幅或有限。12月份或存在需求集中提升阶段猪价上涨、而其他阶段则依然处于供大于求状态,供需增加时段并非完全同步,综合来看,12月份猪价或较11月份微跌调整。综合来看,四季度生猪市场月均价或在10.90-11.40元/公斤间徘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