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农业新质生产力”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在今年的夏粮生产中,新的经营主体、新的生产模式、新的种植技术等不断加强,为全省粮食的持续高产稳产注入新动力。
7月19日,在新乡卫辉市唐庄镇的全程机械化推进示范区,21岁的合作社负责人王铭欣正在熟练地操控无人机,为玉米喷施叶面肥。经过两年多的专业培训,王铭欣已经成了科技种田的“老把式”。
新乡卫辉市常青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王铭欣:在播种的时候我们采用精量播种机,拖拉机上安装导航系统,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日常的施肥全部采用水肥一体化,来进行精准施肥,我们的小麦全部达到了亩产1000斤以上。
合作社种植的这块地,原本是复垦整理出来的低产田,正是有了像王铭欣这样的新农人的加入,一套科学种田的组合拳打下去,低产田逐渐变成了稳产田。如今,越来越多像王铭欣这样爱农业、肯钻研的新农人成为粮食生产的主力军。而一大批年轻的农业技术人员的加入也正逐渐改变着传统的种植技术。
新乡卫辉市农业农村局农技服务站副站长 姬东华:我们就是要在生产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小麦生产中,我们通过老专家的帮助,通过推广规范化播种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等主推技术,使小麦产量稳定增产5%以上。
新乡卫辉市农业农村局农技服务站站长 刘广亮:我们有更多的年轻的一代来加入种田大军,他们对新技术新装备上手比较快,为我们的粮食生产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是解决粮食生产的关键。在开封兰考县红庙镇土岭村,村民们正在商讨新一季的土地托管协议,农户把土地入股到村集体合作社后,再委托中原粮仓来进行全程托管。
河南农投中原粮仓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刘天雨:种肥药的集采的成本,大概能降低百分之10%到20%,通过先进农机的引入,可以整体提高作业效率,作业质量等等。
小田并大田,原来的田埂不见了,单单这样100亩就能新增加一亩耕地,再加上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儿,在今年的夏粮生产中,土岭村的小麦又一次实现了丰产丰收。
开封市兰考县红庙镇土岭村党支部书记 孔铁邦:今年这个麦季(每亩)分红六百多,到秋季的话,今年看长势还是不错的,秋季也能达到五六百,增加了群众的收入,也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更保证了粮食安全。
近年来,河南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2.7万个,从事耕、种、管、收及烘干仓储等全流程、专业化服务,助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 魏国强:我们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统筹利用小麦整建制单产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以规模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为重点,集中打造高产示范区,确保今年河南粮食产量继续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再作河南新贡献。
【记者观察】粮食生产,既靠“天帮忙”,更要“人努力”。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更多新农人成为粮食生产主力军,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就能增强抗风险能力,提升生产效率,加快现代化进程,为河南稳定粮食生产持续注入新动力。中原粮仓殷实,中国饭碗就端得更稳更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