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分析 » 行情分析 » 正文

人工智能将改变养猪方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9-27 💛1967

时至2017年,已经少有人怀疑,人工智能将成为自动化、电气化和信息化之后,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基石,就像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那块黑色石碑一样,代表着难以想象的、更高的智慧。

和互联网+一样,AI+大有成为时代命题的趋势。一心要把百度变成人工智能公司的李彦宏说:“互联网是前菜,人工智能才是主菜。”中国第一家人工智能产业专项投资机构——初创投资的董事长王映初则认为,人工智能未来将与人类所有的经济行为直接挂钩。

今天夏天,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新一代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农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元。

场景×应用

市场散发着诱人的气息,但国家理想的实现,必须有一个前提,即在产业中大规模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满足实际商业需求。换言之,就是要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

而在今年最新锐的人工智能企业——翔创科技的创始人邓昌顺看来,这是一个终将被解决的难题,“相比另一个人工智能大国美国,中国人更擅长把AI技术应用到场景中,获得商业回报,反过来吸引资金和人力投入基础性研究,赶上美国。”

他所创立的翔创科技,正是一个人工智能产业化的典型例子。作为全球首家通过人工智能网络,对牲畜身份进行识别的企业,翔创正在建设一个以动物身份识别系统为点,链接养殖大户、保险公司、监管层和消费者的SAAS平台,提供动物保险理赔依据、食品溯源、食品安全和养殖健康管理等服务。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邓昌顺,曾先后在中美两国的五百强企业任职,从事过通信、金融、教育等多个行业

这是一次没有先例的尝试。此前,大公司和设备制造商们在农业领域的AI应用程度非常有限,除了号称“智能养猪”的网易,就只有一些初创公司在利用图像识别,对病虫害进行预测。

翔创科技涉入的是更细分的养殖业。问题在于,牲畜养殖和人工智能之间,应该如何建立联系?

按邓昌顺的说法,二者早已具备关联的基础,翔创做的是“顺水推舟”。

他解释说,中国的牲畜养殖行业,一直处在规模化养殖替代小养殖户的趋势中,为此需要更精细化的管理。以生猪养殖为例,该行业早在十年前,就开始利用耳标和RFID技术,进行牲畜识别:将耳标钉在猪耳上,或将带芯片的RFID标签植入生猪体内,从而在养殖、收购、屠宰和销售中,建立食品追溯机制。

耳标和RFID芯片一度被寄予厚望,但二者的成本和稳定性问题(芯片容易在牲畜体内的脂肪层流动),最终令这种期望落空。另外,二者是一种纯粹的标识硬件,仅限于证明牲畜身份,在产业上没有其它延伸可能。

团队×趋势

2016年,长期关注人工智能的邓昌顺,眼见一批做人脸识别的创业公司先后拿到融资,同时在自己金融保险界的朋友圈中,屡屡听闻养殖业的“骗保”现象。

两相结合,一番取舍,邓昌顺开始拉上朋友东奔西跑、实地研究,并最终认定:应用人工智能切入牲畜识别,大有可为。

而这些朋友——从事AI研发多年的中科院博士、清华大学数据基础设施研究中心的资深专家、医学领域的技术骨干——最终被他全数拉入伙,成为翔创科技的核创人员。

这是一个拥有多年交情、彼此信任、可以一起去深夜食堂的团队。2016年秋天组建时,他们共同面对着一个空白领域。

“和人脸识别不同,牲畜识别的干扰因素很多,比如生猪,身上通常比较脏,由于近亲繁殖,牲畜的相似度也比人脸高得多,识别非常困难。我们没有可借鉴的东西,全靠团队努力,才顺利解决信息采集、模型建设等一系列核心技术问题。等专利申请公开后,我们会公布这些技术。”邓昌顺说。

\

翔创科技开发的一款应用,会自动追踪猪脸,自动拍摄猪脸,同时系统可以采集环境相关参数,建立牲畜身份识别系统,为保险公司、银行和政府等提供多维度的风险防范

不远的未来,养殖户只要使用翔创设计的APP,对牲畜进行拍照和录像,即可通过AI模型,在系统中建立相应的牲畜库。一旦牲畜出现问题,保险公司需要进行理赔时,就能通过这个库,查找牲畜的投保记录,对它的唯一性进行判断,断绝“骗保”的可能。

相比需要专业人员来操作、物料成本随养殖规模而无限增加的RFID标签,翔创设计的这套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几乎是零成本。毕竟,谁没有手机呢?

在邓昌顺的设想中,翔创甚至会让养殖户免费使用系统,因为“用户并不等于客户”——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目前,中国的规模化养殖已经占到整个牲畜养殖业的60%到65%,并且还在逐年提高。另外,按照农业部的预测,到2020年国内对肉类食品的消费量会达到1亿吨,单就生猪而言,需要出栏约7.94亿头生猪才能满足消费需要,届时,市场交易规模将远超2016年的1.38万亿元。”

邓昌顺认为,上述两种趋势,一定会彻底改变目前养殖业10%-20%左右的低投保率,为翔创拓展业务提供极佳的前景支持。

数据×行业

而这只是最基本的商业模式。翔创的目标,是利用系统在短期内为不同的客户建立不同的库,中长期对信息和数据进行整理,建立完整、唯一的牲畜识别信息库,进而创造更大的价值。

“基于人工智能的牲畜识别,未来会成为连接养殖户、保险机构、银行、政府监管层等一系列行业管理主客体的关键。在更后期的发展中,连接的各方还包括消费者和中间商等等。”

他坦言,如果不是在其中看到一种“打通”和“融合”的可能,自己就不会进行这次创业。

这种可预见的前景,非常吻合人工智能时代的商业逻辑:企业将不再固守单一行业,而将变成链接N个行业资源、数据的连接器。

从这个层面上讲,翔创科技正在做的事,不止是顺水推舟,而是更上一层楼。在团队组建一年、解决核心技术问题后,他们一方面继续在调整参数、优化模型,另一方面也深知,前期完全依靠自有资金的玩法,不能长久持续。邓昌顺透露说,团队目前正在和一些投资机构接触,准备开始天使轮的融资。

也许只有在这个话题上,独一无二的翔创科技,才会稍稍显出一点趋同于其它人工智能企业的气质。邓昌顺的逻辑是,只要能在真实的环境中成功应用自家的技术,融资将是水到渠成的事。

而让他兴奋的是,2017年夏天至今,翔创接触的机构——从养殖农场到保险公司,金融机构,再到政府监管部门——都对人工智能驱动的牲畜识别非常感兴趣。

“我们正在和安徽省的一家农业保险公司合作,对自家的识别系统进行试点应用,另外也在和北京的某个政府部门开展养殖监管、食品溯源方面的合作,和其它机构的合作也即将开始。”

他说:“在他们看来,我们是颠覆者。”

编辑:姚红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市场分析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