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猪价止跌反弹
大畜牧根据27省的猪价数据,计算出8月29日全国平均猪价为每斤6.81元,比昨天上涨0.02元,涨幅为0.24%,止跌上涨,结束连续3天的下跌;
与去年同一天相比,猪价下跌了2.87 元,跌幅为29.6%,还是近4年同期最低价,2022年同期在11元的高位继续向上,2023年同期处于8元中位横平震荡阶段,而2024年同期已跌破10元大关,还在下行中,2025年处于6元的低位横平震荡;
与去年最低点1月的6.74元相比,上涨了0.07 元,涨幅为1.0%,果不其然,止跌啦,所以说想跌破这个点还是有点难的,毕竟现处于月底,出栏量会减少一些;
与去年最高点8月的10.66元相比,下跌了3.85 元,跌幅为36.1%,下半年再好,似乎也无法超越去年最高点,但要高于2023年最高点8.78元还是有机会。
另外,2025年8月28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19.82元/公斤,比昨天下降0.5%。

2、上涨省份数量增多
从全国各省情况来看,共有13省上涨省份,比昨天增加10省,其中华北区域出现全面上涨,还剩下4省下跌,比昨天减少9省,主要还是集中在西南区域,上涨幅度和下跌幅度均为0.1元。
全国有23省跌破7元大关,比昨天减少1省,其中有18省全面跌破7元大关,比昨天减少3省,仍然还有1省突破8元。
这就是海南猪价最高8.0元,其次广东下跌至7.5元,新疆最低6.3元。

3、养猪行业“反内卷”初见成效,7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转负
7月,农业农村部监测全国规模猪场母猪淘汰数量环比+2.1%、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减少1万头至4042万头,且这是基于7月自繁自养生猪养殖仍盈利100元/头的背景下实现的去化。
养殖龙头牧原股份第二季度末能繁母猪存栏也已连续2个季度调减至343.1万头,并计划持续有序调减能繁母猪存栏规模,公司预计年底降至330万头左右,短期内不考虑新增母猪。
同时,涌益监测全国生猪出栏体重也从5月中旬接近129kg逐步下调至127kg左右,牧原出栏体重亦持续下调,公司预计8月底将降至120kg。
我们认为,7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转负、全国生猪出栏体重的下移均显示6~7月农业农村部、发改委、中央财经委等有关部门对生猪行业“反内卷”的引导或已初见成果。
短期降重或缓解秋冬旺季供应压力、年内猪价或平稳运行,能繁母猪存栏引导调减或抬高中长期猪价中枢、提升生猪养殖行业整体盈利能力,生猪养殖行业或逐步进入高质量竞争阶段。(来源:华泰证券)
4、朱增勇:后期猪价将呈季节性小幅上涨、窄幅波动特征,生猪养殖仍有望保持盈利
近期,猪价调头向下,生猪和猪肉价格目前已连续6周呈现下跌趋势,仔猪价格连续15周回落。“同时,受养殖成本下降影响,截至7月底,生猪养殖已经连续15个月保持盈利。”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说。
关于近期猪价下跌的原因,朱增勇认为这属于6月中旬猪价阶段性冲高后的正常回调。6月中旬价格上涨主要受节日备货和屠宰量环比下降带动,仅为阶段性偏强表现,供需基本面并未改变。
从供应端看,近期生猪出栏节奏加快。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1月至6月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达18355万头,同比增长14.5%。同时,受行业政策引导,养殖端抑制压栏增重行为,规模场减重出栏,进一步保障标猪供应充足,促使猪价转入下行通道并延续震荡偏弱走势。
进口方面,1月至7月全国猪肉进口62.6万吨,同比增长4.1%;其中7月进口8.8万吨,同比下降0.6%。冻品库容方面,6月起猪肉冻品库容率小幅回升,一定程度上反映餐饮加工对鲜肉的消费需求有所减弱。
需求方面,当前猪肉消费市场整体偏弱。尽管近期开学返校、旅游消费等因素带动餐饮消费回暖,但高温天气下猪肉消费仍处于淡季,终端实际增量有限,对猪价支撑力度不足。
因此,尽管猪价连续下跌,受养殖成本下降影响,截至7月,生猪养殖已从去年5月起连续15个月保持盈利,不过利润空间自2024年四季度起逐步收窄。行业监测数据显示,1月至7月生猪养殖头均盈利约110元,7月已降至100元以下。预计8月行业仍保持盈利,但利润将继续收缩。
对于后期猪价走势,朱增勇表示要从供需两方面分析。供应方面,今年三季度至明年年初,国内生猪供给预计继续增长,商品猪供应充裕,同时出栏活重低于上年同期,有助于猪肉产量增幅趋缓。需求方面,自9月起猪肉消费需求将有效提振,11月底南方地区还将进入腌腊消费旺季。
政策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将于8月底开展新一轮冻猪肉收储,有望在短期内提振市场信心。进口方面,预计我国猪肉进口将以企稳为主,2025年全年进口量可能持平或略降。
“后期猪价将呈季节性小幅上涨、窄幅波动特征。生猪养殖仍有望保持盈利。”朱增勇建议,养殖户应顺时顺势出栏肥猪,加强养殖成本管控和疫病风险管理。鉴于2025年能繁母猪存栏处于高位,养殖户应合理调减产能,及时淘汰落后产能母猪,适度降低出栏体重,防范明年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来源:经济日报)
免责声明:
- 1、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2、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