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分析 » 行情分析 » 正文

养殖规模变动背景下 我国近十年的生猪价格波动分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   发布日期:2017-12-25 💛2002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2015年,我国生猪出栏7.08亿头,存栏4.51亿头,猪肉产量5487万t,在全国肉类总产量中占比65%。受长期以来的消费习惯影响,未来我国猪肉消费水平会基本维持稳定,猪肉在肉类总消费中的占比不会出现太大变化。但近些年来,我国生猪和猪肉价格的几次异常波动加剧了养殖风险,尤其是2006年以来,波动愈加剧烈。2014年初至2015年4月底, 全国范围内都出现猪价过度下跌,猪粮比价明显低于6:1的盈亏平衡点,生猪养殖出现严重亏损等情况。以四川省生猪调出大县——苍溪县为例,由于饲料原料价格不断攀升,生猪价格持续下滑,每头肥育猪平均亏损200元以上,养殖户的积极性严重受挫。生猪价格的频繁波动严重制约了我国生猪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结合我国当前的生猪养殖状况,深入剖析猪价波动产生的原因,对于稳定我国生猪市场价格、降低养殖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1 近十年我国生猪价格波动情况

由图1可知,我国生猪价格从2006年1月的7.4元/kg上涨至2015年12月的16.68元/kg,10年间最低价格为2006年5月的5.96元/kg,最高价格为2011年9月的19.68元/kg。



分析发现,2006年6月发生的猪蓝耳病导致大量生猪死亡,造成生猪供给不足,生猪价格一路攀升。2007年我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生猪产业发展,如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和良种补贴等,促使养猪户大量补栏,至2008年已出现明显供过于求的态势,因此造成生猪价格一路下跌,直至2009年4月价格开始回升。2010年,口蹄疫、高热病、冬季持续低温等疾病和自然因素导致生猪供给量大大减少,致使2011年生猪价格持续上涨。随后,受到政府补贴政策等影响, 2012年下半年养殖户开始大量补栏,导致2014年产能严重过剩,出栏量达到历史新高,价格走低, 养殖户损失惨重,直至2015年才有所好转。2015年我国生猪养殖每头平均盈利109元。2016年生猪价格继续维持高位,全年生猪养殖每头盈利可高达800元。可见,近十年来我国生猪价格波动情况极为剧烈。

经济学上通常将价格波动分解为长期趋势、周期波动、季节波动和随机波动4个组分。孙秀玲等在研究2000—2014年我国生猪价格波动机理时发现,我国生猪价格波动长期变化呈现出波动型阶梯增长态势,在此15年间出现了4次明显的周期性波动,且伴随有“U”型季节性波动(两头高,中间低) 以及2007、2008年和2011年因疫病等导致的随机波动。其中,周期性波动对生猪价格波动的贡献率达61%,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而与美国相比,中国每个波动周期的长度和价格收缩期都相对较长, 且价格变异大、无规律。这种价格波动现象的差异与两国生猪养殖模式的不同有着直接的关联。

2 我国生猪价格波动的原因

价格波动受供需关系的直接影响。通常, 疫病或者食品安全问题会导致猪肉需求的急剧下降。2013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以及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猪肉消费。但从长期来看,我国人均猪肉消费会维持相对稳定, 需求弹性较低。而我国生猪供给弹性却相对较大, 主要由生产周期和生产方式决定,同时与养殖规模也有一定的关系。

2.1养殖规模变化

表1为2006—2015年我国不同规模养殖户数量变化情况。其中年出栏生猪数小于50头为散户,50~499头的为小规模养殖户,大于500头的为规模化养殖场。规模化养殖场又分为500~2999头,3000~9999头,大于10000头3种规模,这3种规模养殖场数量在这十年间年分别增加了17.9万、1.5万、0.3万户。2015年, 规模化养殖场仅占比0.57%,但其年出栏量占比却达到了44%,比2006年的15%增加了29个百分点,而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编辑:姚红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市场分析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