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故事 » 默认分类 » 正文

马翀,奶牛的全科医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2-04-18  来源:🔗乳业资讯网  💛6635
核心提示:2022年初,我因拍摄视频再一次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见到马翀老师,而在这之前,我也曾邀请其担任《中国乳业》杂志“犊牛健康
2022年初,我因拍摄视频再一次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见到马翀老师,而在这之前,我也曾邀请其担任《中国乳业》杂志“犊牛健康管理专刊”主编而专程拜访过。两次见面深入交谈后,他对学问精益求精以及做事严谨、高度认真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图片

马翀,临床兽医学博士,高级兽医师,2006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回母校任教,现任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临床兽医系副系主任、大动物疾病临床诊疗团队主任。2018年6月前,曾就职于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相继担任技术员、技术场长、实验室主任、分公司副总经理、兽医和牛奶质量总监、总兽医师等职务。


与奶牛为伍的“牛博士”

马翀与奶牛结缘颇富偶然性。高考时,想学金融专业的他由于几分之差,被调剂到动物医学专业。起初,他还比较失落,但接触后发现动物医学专业很有趣,也便慢慢地喜欢上了这个专业。“奶牛温和、易与人亲近,并且一生都在为人类作贡献。”马翀告诉我,就是因为奶牛的这种性格,让他逐渐喜欢上了奶牛,并选择了以“她”为研究对象,开始了自己的学业生涯。2006年,马翀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获得农学博士学位,专业为临床兽医学。

图片

当他的博士同学们大多选择去高校当老师、去研究所和机关单位任职时,马翀却选择了扎根基层一线,去了北京三元绿荷奶牛养殖中心。“书本上、课堂上学来的东西,实践中才能得到更好的检验。”马翀表示,很多细节是书本上的知识无法体现的。从此,拥有博士学位的马翀在工作初期,从一名基层技术员做起,每天检查牛群的健康状况、发病情况,并现场提出预防措施、治疗方案等。“那时的工作很辛苦,遇到无法当场解决的问题,经常需要把数据、资料带回实验室,想办法查阅资料或向老师请教。”马翀回忆道。

就这样,2007年3月,有了一定基层经验的马翀被调到中以示范牛场担任技术场长,2008年4月又调任北京三元绿荷奶牛养殖中心任实验室主任。工作期间,马翀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开展了“奶牛产后监控程序”“奶牛蹄病与变形蹄的综合防治新技术”“牛病毒性腹泻防控计划”等多项试验研究,还承担了牛群保健方面的重要科研任务,获得第二十四届北京市青年五四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2015年又被评为北京市劳模。作为首农畜牧杰出青年科技人才的代表,马翀不仅曾担任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等社会职务,还被聘为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合作指导教师、牛精英计划特聘指导教师,经常为学生讲解贴近基础一线的兽医课程内容。

图片2015年被评为北京市劳模

2018年马翀回母校任教,现任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临床兽医系副系主任、大动物疾病临床诊疗团队主任,虽然从直接的基层工作回到了学校的教学岗位,但他从没有改变自己的初衷,即作为一个与奶牛为伍的“牛博士”,要持续为改善牛群健康状况、提高牛奶的产量和质量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奶牛养殖业变化的亲历者

10余年的奶牛科研工作、10余年的奶牛基层实践、10余年的奶牛教学经验,马翀对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有着比其他人更多的亲身体悟。

“我国奶牛养殖业从2004年开始进入发展快车道,但由于起步比较晚,和国外的养殖理念、从业人员水平、科研进展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欧洲国家多为家庭牧场模式,他们的奶牛养殖经验是几辈人积累起来的,其理念必然和我国有所差别。”马翀说,可喜的是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持续向好,经历了20年的发展,奶牛单产水平跨越了9吨、10吨、11吨、12吨,目前有些牧场实现了14吨。对养殖关键环节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增加,例如20年前牧场只要能收购到全株玉米青贮就可以了,现在会要求青贮的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达到30%以上,而这一要求的提高说明牧场对粗饲料的质量更加重视。除此之外,养殖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阶段如围产期、干奶期、繁殖期的管理,也都取得了很大进步。

成果明显,但距离完美远远不够。根据马翀在牧场的发现,目前奶牛养殖业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理念需要转变,二是基础比较薄弱,而这两点在实践中也是互为因果的。比如,规模化牧场的兽医早已脱离了简单的诊断、治疗工作范畴,而更应该是一个能够发现、督查问题的岗位职能。因为牧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环节相扣,牛的健康问题绝大部分都和饲养管理有关。因此,兽医需要在发现病牛的同时,给牧场管理者明确的提示,可以让整个团队坐在一起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并想出解决的办法。

图片

马翀博士在2017年首农畜牧技术管理模块专题视频会议上做培训

“当然,这并不仅仅体现了兽医的水平,也体现了我们目前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可能现实并不能匹配整个行业的发展需求。”马翀进一步解释,很多从业人员没有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新入职的人员,不管是经过系统学习还是通过社会招聘的,入职前没有相关从业经验,入职后也没有人能很明确地告诉他们每一步应该怎么做,每一步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做到位,而这不是很短时间内能明显改善的问题。“建议每个从业者都要把本专业的知识学得更明白一些,对行业有更正确的认知,以选择正确的做法,推动行业的发展。”同时,他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才不断涌现,为奶牛养殖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致力于犊牛健康的守护者

从全科到重点关注犊牛

经过多年的从业和科研积累,马翀逐渐熟知“奶牛健康”的方方面面,小到奶牛个体病例诊疗,大到牛群各个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和繁殖技术的整体把控。可以说,马翀是一名奶牛的全科医生。

图片

马翀博士和以色列乳房健康及牛奶质量国家服务部负责人Shmulik在第十届中以奶牛培训班,现场实操如何正确采集患有乳房炎的牛奶样品

在他眼里,牛群健康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牛群健康是奶牛养殖的最关键环节之一,也是牧场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最基础工作之一。”他告诉我,“已故的老领导兼老师范学珊先生曾说‘多收少收在于养,需时时谨记;有收无收在于防,要念念不忘’,这句话道出了奶牛养殖业的精髓。如果把奶牛比作一辆车,不管哪个零件出了问题,车都可能在路上抛锚或发生严重的事故,而牛得病同样如此,无论是哪个器官出现异常,都会影响其生产性能的最大发挥,导致牧场盈利能力下降。”

目前,我国规模牧场在这方面已经做得很好,奶牛生产性能的发挥普遍理想,那么如何进一步提升?马翀指出,犊牛作为后备军,应是确保其遗传潜力进一步发挥的关注重点。为了打好牛群健康的基础,最近几年,马翀在看到成母牛疾病重要性的同时,也愈发地关注犊牛的健康。

“犊牛是牧场的未来。但因其在饲养过程中不会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使之重视程度与泌乳牛或成母牛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他表示,如果能够把犊牛饲养得更健康,生长发育得更理想,就能够保证它进入到成母牛阶段,产出更多的奶,更好地发挥生产性能。同时,犊牛也是影响牧场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如果把犊牛健康管理得更好,牧场将来盈利更高,牛群规模会越来越大,发展也会越来越稳定。

图片

“初乳管理和福利管理是犊牛饲养最应关注的两方面内容。”马翀介绍,好的初乳管理可以让犊牛通过小肠吸收母源抗体,获得被动免疫。成功的被动免疫,可以保护犊牛免于常见病原感染,直至其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完全,降低犊牛在哺乳期的发病和死亡风险,还可降低断奶后的死亡率、提高日增重、降低首次产犊年龄、提高头胎和二胎产奶量。对于初乳,行业已经进行了20多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优质初乳中的IgG含量需要大于50 g/L,在犊牛出生后2个小时内饲喂等理念已经逐渐被牧场所接受。”而犊牛福利管理,包括了疾病防控、营养调配、饲养方式、提高舒适度等各个方面,其中犊牛腹泻和呼吸道疾病对犊牛的生长发育影响极大。马翀表示,在犊牛疾病和提高犊牛舒适度等方面,行业也进行了重点攻关,逐步找到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犊牛健康突出细节管理

“目前最容易忽略,并且可以快速改善的就是细节管理问题。”马翀举例说,比如在炎热高温的暑期,有效的通风可以降低犊牛的发病率。但对于通风的设计,有些牧场工作人员以个人的感觉进行调整,许多北方牧场牛舍的窗台都是根据人的身高设计,窗台很高,而犊牛没有那么高,风的流动与人的感知不同。对于单独饲养的犊牛,简单地用砖或支架垫高犊牛岛,即可起到良好的通风作用;而对于群饲的犊牛,将犊牛饲养环境周围的围墙降至犊牛鼻端高度以下,即可加强通风。“总之,应以牛为本,避免以人的感觉做出决策”,马翀建议道。

除此之外,数字化的解决方案可以给牧场提供一些便捷的服务,让更多的先进技术应用到牧场里,提升劳动效率。而且这一方案的应用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犊牛的自动饲喂站可以采集犊牛的采食量、采食次数等信息,监测犊牛的生理指标,让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尽早解决问题。

“另外,在思想上,我们也不能因为犊牛暂时不创造价值,而忽略饲养管理的细节方面。”他阐述到,以初乳为例,虽然牧场对初乳管理的关注度已经有了很大地提高,但什么时间将初乳从母牛身上挤出来,什么时间饲喂犊牛,饲喂过程中胃管如何使用、初乳如何加热处理等环节都是需要持续关注的。再比如传染病,从防控三原则的角度上,犊牛很难通过疫苗免疫来预防这些病原,提高犊牛的抵抗力只能通过初乳,但病原在环境中无处不在,很难彻底消灭干净,所以我们需要控制传播途径,尤其是卫生的管理、通风的管理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图片

全国优秀青年奶牛兽医&牛病科研工作者参加第29届世界牛病大会

“不仅是犊牛管理,整个牧场管理都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管理者应正视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以牛为本,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同时向高水平的牧场学习,协调部门间的分工协作以及对外合作,使牧场的运营更加平稳顺畅。”马翀总结到。


随着消费水平的逐年提高,人们对动物源性食品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牛奶作为一种动物源性优质蛋白的来源,关注度也必然会增加,因此未来奶牛养殖业所面临的市场要求将会更高。作为一名兽医,应该从管理者的层面更加重视牛群健康的管理,这也是保证牧业公司在市场上最有竞争力的条件之一。“道阻且长,但未来可期,结果终归是美好的。”希望牧业的同仁们和相关的从业者共同做出更多的努力,让行业发展更好。



文章图片来源于首农畜牧、乳业资讯网、荷斯坦微信公众号

作者:MoMo、王晶
 编辑:刘金娥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