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2025年11月15日 星期六 17时10分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推广 » 猪病 » 正文

技术推广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推广
点击排行

秋冬季猪场如何应对蓝耳、圆环、副猪“铁三角”混合感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5-11-13  来源:🔗百度新闻  💛132

秋冬季的猪场,仿佛陷入一场无形的消耗战。当猪群同时出现以呼吸道症状、生长停滞、高死亡率为特征的复杂病情时,有经验的养猪人往往会高度警惕一个致命的“铁三角”组合——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混合感染。这并非三种疾病的简单叠加,而是一场环环相扣、相互加剧的“恶性循环”。破解此局,需洞察其内在逻辑,并采取系统性的综合防控措施。

 

 

一、认清“破坏链条”:三角联盟如何摧毁猪群免疫力

 

要有效应对,首先必须理解这三者之间“协同作恶”的病理关系:

 

1.蓝耳病:免疫系统的“破城槌”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是核心的免疫抑制病原。它主要攻击猪的肺泡巨噬细胞(PAM)。这些细胞是肺部抵御入侵者的“哨兵”和“清道夫”。蓝耳病毒将其大量破坏,等于摧毁了猪只呼吸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为其他病原体的长驱直入打开了大门。

 

2.圆环病毒病:免疫系统的“掘墓人”

 

圆环病毒2型是另一大免疫抑制元凶。它主要在淋巴组织中复制,直接导致淋巴细胞凋亡和淋巴器官受损,造成全身性的免疫抑制。它让猪群整体的“国防军”系统瘫痪,抗体产生能力大幅下降。

 

3.副猪嗜血杆菌:趁虚而入的“收官者”

 

副猪嗜血杆菌在环境中广泛存在,甚至可作为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存在于健康猪的呼吸道。在正常情况下,它难以兴风作浪。然而,一旦蓝耳和圆环联手摧毁了猪群的免疫防线(尤其是保育舍仔猪),它便会趁“虚”而入,大量繁殖,侵入血液和全身各器官,引发致命的全身性感染(败血症),形成多发性浆膜炎(“绒毛心”、腹膜炎、胸膜炎、关节炎),导致猪只急性死亡。

 

简言之,感染路径可概括为:蓝耳/圆环先行→免疫系统崩溃→副猪嗜血杆菌爆发→高死亡率。

 

 

二、构建系统性应对方案:从紧急处置到长治久安

 

面对已然爆发的疫情,养猪人需保持冷静,采取“标本兼治、长短结合”的策略。

 

第一阶段:紧急处置,控制伤亡

 

1.精准诊断,确认元凶

 

立即请专业兽医进行剖检与实验室检测。剖检若发现“绒毛心”(心包炎)、腹膜炎、关节炎,同时肺部有间质性肺炎病变,淋巴结肿大、出血,则高度疑似该混合感染。通过PCR检测病原、ELISA检测抗体,可明确蓝耳和圆环的感染状态及副猪的继发情况,为用药和免疫提供科学依据。

 

2.敏感药物干预,遏制细菌继发

 

目标:当前核心是降低副猪嗜血杆菌导致的即时死亡率。

 

策略:通过饮水或饲料进行群体性给药。副猪嗜血杆菌对头孢类、氟苯尼考、阿莫西林、替米考星等相对敏感。但务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如有条件)和近期用药史,选择敏感性高的药物,并保证足够的剂量与疗程,避免过早停药导致复发。

 

个体治疗:对已发病但有治疗价值的猪只,立即隔离,使用长效头孢类药物进行注射,一天一次,连续3-5天。

 

3.强化护理,提升幸存率

 

降低密度:立即分群,降低饲养密度,这是减少相互传播和应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营养支持: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维生素C和葡萄糖,提供易消化的饲料,帮助病猪维持体能,对抗疾病。

 

改善环境:哪怕在冬季,也要在一天中最暖和的时候进行温和的通风,降低舍内氨气和病原浓度。务必保证保育舍的局部保温(25-28℃),寒冷是最大的应激源。

 

 

第二阶段:根本防控,重塑稳定

 

紧急处置是“治标”,而要“治本”,则需从根源上瓦解这个“铁三角”。

 

1.核心:全力稳定蓝耳病

 

蓝耳病的状态是整个猪场健康的“晴雨表”。

 

免疫驯化:根据猪场蓝耳病毒株类型,科学选择合适的疫苗(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疫苗)进行免疫。通过封群管理、后备母猪驯化等措施,努力使猪群(特别是母猪群)达到蓝耳病阳性稳定状态,即病毒不再由母猪垂直传播给仔猪。

 

闭群管理与批次生产: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和批次化管理,切断病毒在连续生产中的传播链。

 

2.基础:夯实圆环病毒免疫

 

圆环病毒疫苗是当前防控效果最确切的疫苗之一。务必为仔猪提供坚实的免疫保护。

 

免疫程序:通常在仔猪2-3周龄进行免疫,一次即可提供良好保护。稳定的母猪群也可通过免疫母猪,提高母源抗体水平来保护哺乳期仔猪。

 

3.基石:优化饲养管理与生物安全

 

环境控制:持之以恒地解决好保温和通风的矛盾,保持猪舍干燥、清洁、空气新鲜。

 

全面营养:提供优质全价饲料,确保营养素(尤其是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充足,筑牢猪群非特异性免疫的根基。

 

严格生物安全:做好人员、车辆、物资的消毒隔离,防止新的蓝耳病毒株或其他病原传入。

 

 

总结

 

秋冬季蓝耳、圆环、副猪的混合感染,是猪场管理漏洞的集中体现。应对之道,绝非简单地“打针用药”,而是一场需要系统思维和坚定执行力的综合战役。

 

短期靠“药”,通过敏感抗生素控制副猪嗜血杆菌,为猪群争取生存时间;长期靠“苗”,通过科学免疫稳定蓝耳、防控圆环,从根本上解除免疫抑制;始终靠“管”,通过精细化的环境控制、营养管理和生物安全,为猪群创造一个稳定、低应激的生存环境。

 

唯有将这三者紧密结合,构建起坚实的“管理-免疫-药物”三位一体防御体系,才能彻底打破这个致命的“铁三角”,让猪场安然度过每一个多事之秋。

编辑:张光磊

免责声明

  •   1、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2、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