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奶业专栏 » 奶业动态 » 正文

销售过渡乳,这笔“经济账”并不划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1-12-31  来源:🔗乳业资讯网  💛2130
核心提示:关注有些牧场或存在将奶牛分娩7天内所产的过渡乳挤入大罐的现象,这可能会引起大罐内生鲜乳质量降低,甚至造成抗生素残留超标的

关注

有些牧场或存在将奶牛分娩7天内所产的过渡乳挤入大罐的现象,这可能会引起大罐内生鲜乳质量降低,甚至造成抗生素残留超标的现象。

图片



过渡乳是什么?

根据定义方法的不同,过渡乳的定义也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过渡乳是指母牛产后第2-4次所挤出的乳汁;或指分娩后2-4天到7天,母牛所分泌的乳汁。


过渡乳中为什么会有抗生素残留呢?

为了保护奶牛的乳房,牧场会在奶牛干奶期使用干奶药物(含抗生素)进行治疗。而开奶后,初乳和过渡乳中的干奶药残留检测是否能合格,多长时间能合格,取决于用药情况。

比如有些干奶药注入奶牛乳房后,有效作用时间长,但开奶后还要弃奶36-48小时,甚至要弃奶48-72小时,才能没有抗生素残留;而有些干奶药虽然有效作用时间短,但可以实现零弃奶。

以上弃奶时间也不是完全固定的,如果奶牛早产,药物持效作用期未过或者早期产奶分泌不足,都需要延长弃奶期,再单独进行抗生素检测,这就给抗生素残留有了可乘之机。



如何避免因过渡乳使用不当引发的药物残留呢?

其实对于过渡乳的使用,国家早有规定,《GB 19301—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乳》对“生乳”的描述是这样的“从符合国家有关要求的健康奶畜乳房中挤出的无任何成分改变的常乳。产犊后七天的初乳、应用抗生素期间和休药期间的乳汁、变质乳不应用作生乳。”如果按照国家的规定,产犊后七天的生乳才能进入大罐售卖,那就可以有效减少抗生素残留的情况了。

图片

图片




为什么有的牧场会售卖过渡乳呢?

某些行业人士指出,目前,国内大部分牧场集团、规模牧场都是按照国家规定,执行7天以上生乳才能销售的原则,而仍有个别牧场没有强制执行国家规定,将产犊后7天内的过渡乳混入大罐。主要因为他们算了一笔“经济账”,认为提前交奶并使用大量代乳粉饲喂小牛,是非常划算的。毕竟市售的有些代乳粉成本低,价格便宜,如果使用了进口大包粉,价格更是占有优势。相比之下,交付商品奶的价格较高,获利更多。


但销售过渡乳,真的划算么?


错误1

牧场忽略了过渡乳的营养成分

过渡乳的营养成分介于初乳、常乳之间。

根据Blum和Hammon2000年发表在Livestock Production Science的文章,和常乳相比,过渡乳除含有更高的干物质(153-190g/L)、总能量(3.8-6 MJ/L)、粗脂肪(50-64 g/L)、粗蛋白(48-133 g/L)、谷氨酰转移酶(83-509ukat/L)、免疫球蛋白(12-81 g/L)、胰岛素(7-35u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49-195 ug/L)外,还含有常乳不具有的必须氨基酸(115-390mmol/L)、非必需氨基酸(140-490 mmol/L)、乳铁蛋白(0.36-1.84 g/L)。

2020年4月在Journal of Dairy 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加拿大和荷兰研究人员对荷斯坦牛初乳、过渡乳和常乳中低聚糖含量特征进行研究的文章,得出结论:初乳和过渡乳中3’-唾液乳糖和6’-唾液乳糖含量高于常乳,即荷斯坦牛初乳和过渡乳中的某些低聚糖含量高于常乳。

图片

因此,与饲喂代乳粉相比,以上物质其实可以额外地为犊牛提供蛋白、脂肪、乳糖、免疫球蛋白等,大大增加犊牛的免疫力,预防犊牛肺炎和犊牛腹泻的发生。

错误2

牧场忽略了过渡乳对犊牛日增重的影响

根据密歇根州立大学在一家商业化牧场开展的试验,犊牛从出生第一天随机分配至三种处理:

处理1:代乳粉(MR):固体乳占比14%。

处理2:过渡乳(TM):TM来源于本牧场,约72℃巴杀15秒,乳脂率为3.79%,乳蛋白率6.10%和乳固体14%。

处理3:1:1混合代乳粉和代初乳粉(MR+CR):乳固体占比15%。

所有犊牛出生后前两次都饲喂代初乳粉。随后,犊牛每天再分别饲喂的MR、TM或MR+CR,每天饲喂3次,每次约1.9L。在第4天,试验处理结束后,所有的犊牛进行相同的饲养管理,56日龄断奶。

除了1头犊牛外,其他犊牛都获取了成功的被动免疫,血清IgG含量高于10mg/mL。MR、TM和MR+CR组犊牛前3周的日增重分别为0.90磅(约0.41kg)、1.08磅(约0.49kg)和0.99磅(约0.45kg)。与MR组相比,TM和MR+CR组犊牛的断奶总增重增加了5.5磅(约2.48kg),三组犊牛的总增重分别为75.5磅(33.98kg)、74.6磅(约33.57kg)和69.6磅(约31.32kg)。

因此,犊牛饲喂初乳后,再饲喂3天过渡乳,有助于改善犊牛断奶前的生长速率。

错误3

牧场忽略了过渡乳对犊牛健康发育的影响

一项研究评估了过渡初乳对新生犊牛出生后生长、健康状况和肠道发育的影响。刚出生的犊牛(n=23)首先灌服3夸脱(约2.81L)的初乳,再随机分配到两个处理组中——代乳粉组(MR)或过渡乳(TM)组——每天饲喂三次。

TM组按照过渡乳的顺序来规定饲喂次数,规则如下:第一次饲喂初乳,第二次挤出的过渡乳,饲喂4次犊牛;第三次挤出的过渡乳,饲喂3次犊牛;第四次挤出的过渡乳,饲喂4次犊牛,共12次饲喂。

MR组犊牛则相应每次饲喂0.6磅(约0.27kg)干物质(DM)的代乳粉(20.6%的脂肪和26.6%的蛋白质)。

所有犊牛均被动免疫成功,血清IgG均超过10 mg/mL。TM组犊牛日增重为1.4磅(约0.63kg),MR组日增重为0.55磅(约0.25kg),TM组的增重比MR组高出两倍多。TM组犊牛的胸围和后高有增加的趋势,但体高并没有受到影响。与MR组相比,TM组的犊牛在健康评分均较低,两组的眼部评分无明显差异。

在五天的试验过程中,处理没有影响血清IgG或血清总蛋白浓度。过渡乳饲喂改善了TM组犊牛前5天的整体生长和健康状况。与MR组相比,TM组犊牛的所有肠段切片中的绒毛长度、绒毛宽度、绒毛与隐窝比值和黏膜长度几乎增加了一倍。这种良好的肠道发育情况可能解释了为什么在刚出生的4天里,用过渡乳饲喂的犊牛比用代乳粉饲喂的犊牛长得更快。

因此,与饲喂常乳相比,饲喂过渡乳,有利于犊牛出生后的生长、健康状况和肠道发育。
图片



犊牛是牧场的未来,饲喂过渡乳,才是长期划算的经济账

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在第一天饲喂初乳后,再给犊牛饲喂三天过渡乳是标准的建议和做法。但后来随着奶牛场规模的扩大,这种过渡乳被混在大奶罐中或与病牛圈的牛奶混在一起,不饲喂给犊牛的现象开始个别出现。 

图片

上方为初乳和牛奶的传统饲喂方案,下方为当前推荐的初乳、过渡乳、牛奶饲喂方案
但从以上可以看出,给犊牛饲喂过渡乳不但能够避免抗生素残留的问题,而且能够让犊牛各方面得到更好的发育,未来获得更好的泌乳性能。
人们常说,犊牛是牧场的未来。但这个未来,需要牧场能够不拘泥于眼前小利才能够实现。就像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马翀老师在《中国乳业》2021年第10期“犊牛健康管理专刊”中曾做序表示,因为犊牛饲养不会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所以有些牧场对其的重视程度远不及成母牛。犊牛管理是系统工程,犊牛期只是奶牛生命周期中最初的、最短的一个阶段,但却是最脆弱,也是对后续生产性能影响最大的阶段之一。其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后续奶牛的生产性能、影响牧场的经济效益,其生长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诸多影响因素让犊牛的健康管理变得十分复杂,“以牛为本”还是“以人为本”的冲突存在但并不是不可调和,只要我们认识到真相和本质,改变“重视结果管理,忽视过程管理”的怪相,就一定能让奶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MOMO、王晶

 编辑:刘金娥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