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推广 » 猪病 » 正文

探究猪蓝耳病毒对育肥猪呼吸道疾病的影响及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19-04-03  来源:🔗快讯  💛2412
核心提示:探究猪蓝耳病毒对育肥猪呼吸道疾病的影响及防治

猪蓝耳病又称猪的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动脉炎病毒科中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主要侵害猪肺脏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淋巴组织,引起免疫器官失去吞噬、杀灭病毒和细菌的能力,造成免疫抑制反应;,以繁殖障碍、呼吸困难、耳朵蓝紫、并发其它传染病为主要特征;猪蓝耳病毒易变异、毒株多样性,防控难度大。是一种易感染且传播速度非常快的传染病。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仔猪呼吸困难、母猪繁殖障碍、孕猪流产、早产、死胎、育肥猪呼吸异常等。

1、 猪蓝耳病毒对育肥猪呼吸道疾病的影响

1.1 猪蓝耳病毒的感染原理

生物安全是猪场疫病防疫的重要保障,当猪场生物安全未达到合格要求时,猪场病原开始传播。蓝耳病毒通过猪群之间接触、飞沫、饲料、饮水等媒介进行传播。蓝耳病毒进入鼻腔第一防御屏障,破坏鼻腔黏膜及纤毛,失去纤毛过滤空气杂质、病毒、细菌、灰尘和调节温度、湿度的功能, 进一步导致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然后进入第二防御屏障咽喉及支气管腔,定植于支气管腔上皮细胞纤毛,引起猪咳嗽、喘气。此阶段猪群极易同时感染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同时定植于支气管腔上皮细胞纤毛上,造成纤毛脱落破坏纤毛上皮, 使纤毛萎缩、变短甚至脱落,同时抑制纤毛摆动, 致使纤毛丧失甩动黏液的功能。在支原体或其他病原推动下,蓝耳病毒3个受体结合硫酸乙酰肝素、唾液酸粘附素和CD163分子经胞吞进入肺泡巨噬细胞并迅速增殖,使肺泡巨噬细胞破裂、溶解、崩溃、数量减少。从而使肺泡功能发生障碍,引起免疫抑制;随后进入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在血液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中复制和增殖,造成全身性败血症状、淋巴肿大及相应肺脏器官损伤等。严重猪只造成死亡。

1.2 育肥猪呼吸道疾病感染原理

生长育肥猪感染呼吸道的途径较多,主要分为环境应激及垂直传播、水平传播。环境应激主要存在于昼夜温差大、环境条件恶劣等因素引起的猪流感及继发感染细菌、病毒性疾病。垂直传播主要病源在生产母猪。生产母猪感染蓝耳病毒通过胎盘传播传递仔猪感染, 哺乳仔猪由于母源抗体保护而健康无病,断奶1 周后该病原由于失去母源抗体保护引起抗体水平低、感染风险大。在保育后期抗体水平降至最低诱发感染。表现生长育肥猪咳嗽、喘气、发烧发热、全身发红等临床症状。水平传播与外界病原相关,也与部分猪只带毒存在进行水平传播。在感染蓝耳病毒同时极易感染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支原体、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等。在感染过程中,蓝耳病毒可以促进圆环病毒的复制,增强圆环病毒的感染能力; 支原体可以促进蓝耳病毒感染肺泡巨噬细胞的数量, 加重呼吸道疾病病情。

1.3 蓝耳病毒与育肥猪呼吸道疾病的关系

蓝耳病毒主要侵害猪肺泡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器官,造成免疫功能下降,引起免疫抑制。蓝耳病潜在感染期,猪瘟、伪狂犬、圆环病毒等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低,易发病,对猪群危害非常严重。支原体肺炎可以侵害支气管腔上皮细胞纤毛,破坏纤毛随呼吸频率摆动和排异功能,侵入肺泡巨噬细胞,诱发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大量聚集,为蓝耳病侵染创造良好条件。

肺脏和免疫功能受损,易引起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等病菌侵入受损器官,加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剖检常见多重病原混合感染,造成组织坏死、变性。猪蓝耳病与支原体、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均有不同的关系,是育肥猪呼吸道疾病的元凶。

2、病因分析

2.1 防疫意识薄弱,饲养管理不善

近些年来,蓝耳病主要发生在散养户、中小规模猪场中。由于猪场无正规的饲养标准,饲养人员疏于防范或防疫措施不得力。由于近几年生猪养殖业一直不理想,养殖户为了降低饲养成本,常购买低价劣质的饲料,导致猪群体内缺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元素,使猪群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大大的降低猪群的免疫力,以致感染疾病的概率加大。甚至低价劣质的饲料中可能含有很多病毒、细菌或寄生虫等病原体,一旦食入,特别是幼小的猪群,很容易感染。

2.2 免疫接种程序不规范

常有漏免、剂量不足等现象出现,造成免疫失败或抗体保护力不够等。一些养殖场对猪舍未进行定期消毒或消毒工作不完善、通风不良、卫生管理不到位、猪场布局不合理、无公害化处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等等,这些都可导致猪体抗病能力降低,诱发感染蓝耳病。

2.3 滥用抗生素

部分养猪户过于担心感染蓝耳病,进而盲目、超剂量地使用氯霉素、磺胺类药物等,这样能导致猪群体内耐药性增加,抗病能力降低,能诱发并加重感染蓝耳病。

2.4 频繁调运使病原传入

大量外来人员进入猪场,不能采取及时消毒,可能导致病毒带入猪群;由于养殖户频繁从外地引入猪种,且没有进行严格的检疫,使得带病猪进入到猪舍,以致病原传入危害到其他健康猪群。

2.5 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

感染蓝耳病的猪场可能是由于先感染伪狂犬病病毒、猪瘟病毒、细小病病毒、圆环病毒等病原,这些病原可能降低猪群体内的免疫系统或进而激发寄生在猪群体内蓝耳病病毒,导致蓝耳病发病。蓝耳病多暴发于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的猪群中,只要猪与猪之间接触就会传播,因此防控蓝耳病的同时也需要积极抵抗其他病原的感染。

2.6 不良应激

高热高湿是该病主要的诱发因素,加上猪舍通风不良,养殖密度高,也会加大感染蓝耳病的几率。夏天蚊蝇大量孳生也为疫病传播提供了便利,增加感染概率。饲养过程中饥饿、饮水不足、转群、驱赶等不良应激都可能降低猪群抵抗力,增加感染率。

3、蓝耳引起呼吸道疾病有效防治

3.1 建立生物安全措施

传染源是造成猪场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消灭传染源是猪场安全运行的基础,因此一定要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实现车流、货流、污流严格输入和输出; 猪舍周围定期做好消毒工作, 每周2 次;猪舍内部每周2次;定期更换消毒液: 使用戊二醛、聚维酮碘、0.3%消特灵溶液等轮换使用;消毒场所设置衣服更换间、货物中转间,严格管理员工出入携带物品,定期对饲料间和工具间进行烟熏消毒做得无缝隙全方位消毒。

3.2 做好疫苗免疫

疫苗免疫是当前最主要手段。由于蓝耳病毒株多样性和易变异, 猪蓝耳病可分为高致病性、经典毒株和NADC 30 毒株3类。蓝耳病阳性不稳定场建议3~4周使用减毒活苗, 间隔4 周可再免疫一次;蓝耳病发病猪场建议及时免疫减毒活苗,严重情况下可4周后补充免疫1 次,不可免疫超过3 次;母猪配种前1个月免疫1 次灭活苗,妊娠母猪禁止使用活疫苗免疫。随后依据猪场实际情况制定标准免疫程序。

3.3 药物控制

对蓝耳病病毒有效的药物主要有替米考星、泰万菌素。猪场发生呼吸道疾病建议使用泰万菌素配合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呼吸特效、中药止咳制剂搭配治疗。替米考星和泰万菌素均属大环内脂类药物,两者通过自身独特碱基团能改变肺泡巨噬细胞偏酸性环境,抑制蓝耳病病毒的复制与增植,达到控制蓝耳病毒的目的。因此,对蓝耳病、支原体、回肠炎等均有良好效果。尤其是蓝耳病引起的呼吸道症状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在治疗呼吸道疾病同时,要考虑机体免疫能力问题,建议在饲料中添加板青颗粒、黄连解毒散、黄芪多糖等抗病毒药物, 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和抗病毒能力,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辅助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编辑:姚红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推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