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推广 » 猪病 » 正文

天冷了,养猪人一定要谨慎,莫让“高热病”同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19-11-14  来源:🔗快资讯  💛2044
核心提示:服务走访过程中不少猪场反映这样一类病猪增多:多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40℃~42℃。眼结膜潮红、充血,有多
服务走访过程中不少猪场反映这样一类病猪增多:多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40℃~42℃。眼结膜潮红、充血,有多量黏性、脓性分泌物。粪便干硬,先便秘、后排脓性血便。小便短赤、尿液呈茶色或酱油样颜色。常见耳、颈下、四肢、腹下及会阴部等被毛少的部位皮肤发红或有出血斑点。呼吸困难、咳喘、消瘦、贫血、四肢无力、部分猪有神经症状。母猪出现不孕、流产、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胎。仔猪病程通常较短,约1周左右,育肥猪和母猪病程多在2~3周。仔猪、生长猪发病多,死亡率高。疑似“高热病”有所抬头,“高热病”对猪场危害毋庸置疑,应做好综合防控。
我国从建国起到上世纪80年代,猪发生高热的疾病主要为猪瘟、猪肺疫、猪丹毒;1977年后,全国十五个省又大量暴发“红皮病”,又称“猪无名高热病”,到80年代中期发病达到高峰;90年代以后,高热病除增加了附红细胞体以外仍以此3种猪病、弓形虫感染为主;2000年以后,随着免疫抑制性病原猪蓝耳病病毒(PRRSV)和猪圆环病毒(PCV)的广泛传播,猪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发生很大的变化,猪瘟免疫失败,“呼吸道病复合体”(PRDC)成为主要危害,2006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株的出现,导致全国多省份大规模出现急性高致病性蓝耳病特征性疾病,同年8月农业部把此次疫情定名为“猪高热病”。

不难看出“高热病”并不是某单一病原引起疫病,而是以免疫抑制性病原特别是蓝耳病毒感染为主的多病原混合感染,主要涉及病原有:猪瘟病毒、蓝耳病病毒、细小病毒、圆环病毒、流感病毒、伪狂犬病毒、副猪嗜血杆菌、巴氏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放线菌、链球菌、猪附红细胞体和弓形体等。发病症状相同的高热病,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养殖场所分离到的病原有所不同,但均是几种细菌、病毒或血液原虫混合感染所致。

针对“高热病”,“战略”很重要

任何疾病都是一个过程,是致病因素与机体抵抗力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机体就会表现为发病。而我们对疾病的防控其实是协助机体战胜致病因素。在防控“高热病”的过程中,需“战胜”多种病原,采取何种“做战方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应用“两清除,一提高”的策略,一方面降低外界病原浓度、控制继发感染;另一方面从提高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入手,很好的解决高热病发病过程中的免疫抑制、免疫失败,具体内容如下:

清除外环境

(1)实施有效的生物安全管理:加强人车进出猪场的管理,尤其是运猪车的管理,防止病原进入猪场;控制病原在场内的传播以及降低猪群环境中的病原浓度,在做好消毒的同时做好灭鼠灭蝇灭蚊工作。

(2)严格实施全进全出:针对全场清群及引种驯化;各个生产环节转群前彻底清洗消毒栏舍并干燥。

(3)做好全进全出基础上,实行优进全出:

a、针对保育阶段疾病高发实施五级淘汰,即

第一级:分娩当天,调整窝仔数,调整的目标是舍内每窝平均有11.5头仔猪,对最弱小的仔猪(低于0.9kg)实施安乐死,不必尝试救护早产仔猪,注意不要让仔猪的血污染到设备、设施或其它仔猪;

第二级:出生第7天,对所有仔猪进行检查,对于体重低于1.7kg的、关节肿胀的、眼帘水肿的、腹泻治疗效果差的仔猪实施安乐死;

第三级:15日龄,迅速淘汰不正常仔猪,如空腹、苍白、消瘦、衰弱、耳朵垂下、慢动作、毛发竖立、停止吮乳等,全部转到特定栏;

第四级:断奶时,观察每个猪舍并迅速淘汰病猪,这些猪能活下来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不管用什么饲料都是一样,而放到野外去可能还会存活下来;

第五级:转到保育舍时,观察个别似僵猪,皮肤苍白,动作迟缓,下黄痢似沙门氏菌或无症状猪瘟的猪,全部转移至隔离区。

b、针对全场,病猪实施“五不治”的原则,即

无法治愈的病猪不治;

治疗费用高的病猪不治;

治疗费时费工的病猪不治;

治愈后经济价值不高的病猪不治;

传染性强,危害大的病猪不治。

清除内环境

“高热病”引起猪只死亡直接原因是细菌和原虫引起的原发或继发感染,因此在病原易感阶段如母猪产前产后、哺乳阶段、断奶转群阶段、天气变化以及换料等应激条件下,及时应用敏感抗生素清除内环境,如针对呼吸道疾病应用“喘咳新”,可有效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提高机体免疫力

“高热病”的控制需重点关注病毒病,尤其是免疫抑制性疾病,如蓝耳病的控制。针对病毒病,控制的核心是有效接种疫苗,而机体免疫力是有效接种疫苗的基础。因此,控制“高热病”,提高机体免疫力是核心:

(1)提高抵抗力,一方面需要消除影响机体免疫力因素。猪场应通过精细管理,严控饲料霉变,提供优而全的营养,尽可能减少应激的发生。

(2)提高抵抗力,另一方面需要定期或在清除内环境过程中应用免疫增强剂,如健力源。

(3)在做好上述工作基础上,以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为基础,接种针对猪场或地方流行的疫苗,才能真正做到“真苗、真打、真有效”,切实提高猪群对病毒病的特异性免疫力。

(4)接种疫苗前,应用抗生素清除体内病原,如接种蓝耳疫苗前15天于饲料中添加喘咳新1kg/t,连喂10天;接种疫苗前后,应用免疫增强剂,效果更为切实。 

 编辑:刘金娥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