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2025年07月08日 星期二 00时56分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推广 » 其他 » 正文

技术推广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推广
点击排行

养猪场在高温、高湿的季节,有哪些应对措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5-07-07  来源:🔗猪事茶话会  💛78

养猪场在高温、高湿的季节,有哪些应对措施?

 

今天找到一篇菏泽宏兴种猪有限公司原来的技术总监吴清月老师的一篇关于夏季要做好热应激的文章,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下,供大家参考。

 

 

1  供应充足清凉的饮水,控制猪只体温上升

 

高温季节猪只的饮水量为采食量的5~6倍,一头泌乳母猪一天饮水量可达25~40kg,鸭嘴式饮水器供水,要将其安装在高于猪只肩部10~20cm的位置,水流速2升/分钟为宜。

 

用槽子供水时,换水要勤,最好使用杯勺式饮水器,保证猪只随时可喝到清凉卫生的饮水。水温越低,通过尿液带走的热量越高。

 

2  合理安排饲喂,增加夜间凉快时饲喂量

 

母猪产仔6天以后,可增加饲喂次数不限量的饲喂,早餐早喂(5点),中午(10点半)和下午(16点)避开最高温时饲喂,夜间(21点)凉快时饲喂一次。减少日间的采食和活动量。公猪和育肥猪要早上早喂、晚上晚喂、中午避开高热时间饲喂。最好增喂青绿多汁饲料。

 

3  营养调控措施

 

每吨全价饲料添加小苏打3~5kg,可调节机体内的酸碱度平衡,提高抗应激能力;

 

维生素E200g,能刺激免疫器官,增加免疫力,有利于提高抗应激能力,并可维持种猪的正常繁殖;

 

高稳型维生素C 200~300g,有很好的防止热应激的作用;在饲料或饮水中增加0.15%~0.3%的食盐,可显著提高猪的饮水量,缓解热应激。

 

调整哺乳母猪料。每吨全价哺乳母猪料添加豆油(或脂肪粉)30~50 kg,能增大母猪能量浓度和泌乳量,防止大便燥结,提高采食量。 

 

4  降低舍温

 

4.1  绿化场区。舍前植树、场区绿化,既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又能吸收光热,减轻太阳热辐射,降低环境温度,增进猪只夏季食欲。

 

4.2  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改善猪舍内小环境。有窗猪舍,可把前后窗全部打开自然通风;也可关闭门窗,打开排气扇,不留底窗的方式进行纵向通风。开放式猪舍,开放部分用遮阳网,既挡蚊蝇,又能使舍内温度下降。

 

4.3  对产房母猪可采用滴水降温措施,向母猪颈部缓缓滴水,时滴时停,以增加散热,但切记不要弄湿产床,波及仔猪。

 

4.4  湿帘-风机降温系统能有效降低封闭式猪舍温度,可使舍温下降6℃以上。 “蒸发式制冷送风机”效果更好,可单一通风换气,也可同时通风并制冷,可使舍温降低6℃~10℃。

 

4.5 顶尖公猪舍内安装空调,收益大于支出。

 

5  减少应激,控制母猪同期产仔,缩短母猪分娩时间

 

5.1  母猪上、下产床或猪群转舍应安排在早、晚凉快时进行,最好是傍晚。

 

5.2  控制母猪在夜间凉快时集中产仔。

 

例如:将预产期111d以上的待产母猪于晚间21时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1ml(加2ml注射用水),则次日21时到后天早晨9时前的12h内产仔,同期产仔率可达90%c以上,这样就避开了白天高热时产仔的应激。

 

5.3  在母猪产下1~2头仔猪时,先肌注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10ml(20mg),15min后注射缩宫素4ml(40单位),或子宫内注灌宫炎净100~200ml可增加子宫的缩力和产道的滑润度,可缩短母猪分娩时间,减轻母猪的热应激。

 

6  中暑猪的紧急救治

 

万一发现猪有中暑表现,如呼吸加快、口吐白沫、肌肉痉挛,体温升高到42℃以上,可用以下方法紧急救治:

 

及时把中暑的猪只放置于阴凉、通风的地方。 用冷水喷洒全身,特别是颈部,或用酒精擦拭体表。用冷水反复灌肠。

 

肌肉注射盐酸氯丙嗪注射液4~10ml(100~250mg),或肌注30%安乃近注射液10~30ml(以上两种药物不可同时用)。

 

耳尖静脉放血100~300ml。

 

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00ml+10%的维生素C注射液10~30ml+5%碳酸氢钠注射液30~50ml。

 

以上措施是吴老师在十多年前交流分享的内容,目前吴老师已去世,但他的技术依然在服务着广大养猪人。

 

正值酷热盛夏,做好防暑降温,成为当下最为要紧的事!

编辑:张光磊

免责声明

  •   1、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2、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