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猪场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而猪价持续低利润的背景下更多的企业开始追求最大化的人效比,但是发现随着猪场单人饲养头数的不断增加而我们的生产成绩反而出现下降,这样的高人效对于我们中小规模猪场有意义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一个前提,我们中小规模猪场和集团场的竞争差异化在哪里!我们中小规模猪场的竞争力就是更低的成本,极致化的成绩。而集团场需要的更多是平均成绩,微利走量的盈利模式。回到人效比上来,想做更好的成绩必然要更精细化的生产操作,也就导致了人效比必然不会很好,我们曾经服务的一个猪场做了一个数据,同样的单元和饲养模式下增加了一个接产人员死胎比例直接下降1.1%。那么中小企业没必要提高人效吗,当然不是但是想要提高人效我们有三点必做的改善:
1、自动化程度的提升,提高人效比最直接的操作就是提高我们猪场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从自动化料线到刮粪机和水泡粪工艺的投入大幅度的降低了人员的工作量,育肥猪从以往的一个人只能养500-800头到的2000头,直接提升了四倍的效率。
2、生产流程的调整,我们在服务的过程中很多中小企业还在实行连续生产模式,导致产房员工需要连续的夜班,昼夜不分员工的工作效率受到严重的影响,包括仔猪销售等一系列问题,对于中小户而言批次化生产模式更有利,集中分娩、断奶、配种提高人员效率的同时也能够避免更多的生物安全风险。
3、生产流程的固化,我们很多的猪场还在认为固定的生产操作流程那是大集团做得事情我们没必要去做,没有固定化的生产流程会导致我们生产操作的混乱,每来一个生产人员操作不同带来的结果不同,有正向的也有负面的对于我们猪场而言我们没有很多试错的机会,根据我们现有的情况确定我们场的操作流程最大程度的减少这种人员带来的波动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员工有更好的操作可以进行小范围的尝试,再推广的方式。
对于中小规模猪场而言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极致化的生产成绩带来的更低的生产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必然需要更多的生产人员,当然人员效率必然是要提高的但是不能盲目的按照集团场标准去做,更多的是要做到以上三点之后适当的调整人员才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