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分析 » 行情分析 » 正文

钮文新:避免再发“肉贱伤猪”——制止养猪盈亏的暴涨暴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发布日期:2021-06-11 💛2071

疫后中国猪肉价格下跌,是与老百姓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如果把本周也算上,那猪肉价格已经连续19周下跌,而且最近呈现加速之势,绝对价格已与疫前大致相同。比如,苏州当地媒体记者的调查显示,6月2日,市场上的“夹心腿猪肉”零售价格已从半个月之前的28元/斤,将跌到目前的18元/斤。

按理说,猪肉价格下跌当属情理之中。第一,去年因非洲猪瘟影响而出现猪肉供给短缺,但这一减少供给的因素已经基本消失;第二,环保之忧,大量小型养猪场被关闭,而大型养猪企业进一步扩张需要时间,而去年扩张的产能开始释放供给;第三,去年新冠疫情暴发,餐厅食堂猪肉需求减少,运输受阻,导致养猪户亏损而放弃养猪,但现在疫情因素已经大大减少,生产逐步恢复;第四,猪肉价格抬高以致老百姓转为其它蛋白消费,减少了猪肉需求;第五,国家为下压肉价加快进口,比如今年前4个月,中国进口猪肉135万吨,数量达到2019年全年进口量的64%。

供给增加、需求平稳必然带来猪肉价格的回落,这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而言,当然是件大好事。但必须注意另一个问题:去年8月开始,养猪的饲料价格开始上涨。尤其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加速上涨以来,饲料价格同样涨幅惊人。比如豆粕,去年1月以前,价格一般在2680元到2880元之间波动,但现在的波动区间已经跃升至3480元到3680元之间。

问题是:饲料价格暴涨会不会从成本端推高猪肉价格?如果会,那猪肉供给就不会大幅减少;但如果不会,那成本对养猪企业利润的蚕食,或将大幅减低供给,而且一旦发生供给不足,猪肉价格还会大幅度上升。实际上,中国生猪供求的历史已经显示:猪肉价格总在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之间大起大落,两极摇摆,并未因“规模养殖”而改变。

切不可小觑生猪养殖业,因为这个行业关乎老百姓的生活品质,而且具有较强的刚需属性。养猪是可能成为暴利行业的。要不是这样,华尔街顶级金融大佬——高盛为何试图收购中国的养猪企业?实际上,牛奶、食用油、生猪等刚需商品生产,都是可以通过垄断赚暴利的行业。

如此关乎国计民生的养猪业,其价格变化应当获得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从过去的经验看,通常是猪肉价格出现“极端上涨”的情况,政府才会出手解决,比如通过补贴鼓励、加大进口或抛售国库储备等等,但却缺乏日常价格管理的意愿和手段。应当说,需要尊重市场供求对价格的决定性作用,但是不是可以永远容忍价格大起大落?

应当说,当今信息技术已经足够发达,完全有可能帮助有关部门全面掌握民生类企业生产运营和利润状况,及时把握其经营成本和市场价格的变化。掌握这方面的数据必将为政府提供更加坚实的决策依据,并使决策变得更加及时、精准、科学和有效。具体到猪肉价格这个现实问题,应及早了解生猪养殖企业的生存现状,并及时调节市场供求(比如猪肉进口和国储的增减等),避免再次发生“肉贱伤猪”之后的价格暴涨。

编辑:刘金娥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市场分析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