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乳制品公司兰特黎斯(Lactalis)正在加速收购新西兰乳企巨头恒天然(Fonterra)的消费品牌业务,涉及年营收超200亿元的多个知名品牌。若收购成功,恒天然的消费品牌业务将放弃IPO计划,而兰特黎斯将进一步巩固其全球乳业霸主地位。
然而,中国市场将被排除在外。这场交易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战略布局?全球乳业格局又将如何重塑?
1、兰特黎斯“抢跑”独家谈判权锁定优先席位
据澳洲媒体最新报道,法国乳业巨头兰特黎斯已获得独家收购谈判权,成为恒天然消费品牌业务的领先竞标者。这意味着兰特黎斯在收购战中占据了有利位置,最有可能成为最终买家。
恒天然方面对此传闻不予置评,但新西兰《邮报》指出,恒天然正在推进保密且竞争性的出售流程,涉及多个潜在买家。兰特黎斯早在今年5月就向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ACCC)申请批准,ACCC已表示不会反对该收购提议,认为双方业务重叠有限,潜在收购不太可能引发竞争问题。
2、恒天然的“二选一”抉择IPO方案或成泡影
恒天然此前计划通过出售或IPO的方式剥离消费品牌业务,涉及Anchor(安佳)、Anlene(安怡)等多个知名品牌,年营收规模超200亿元。然而,随着兰特黎斯的强势介入,IPO方案已基本被排除。
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最终达成出售交易,IPO方案将彻底终止。此前,恒天然已为IPO做足准备,包括任命核心管理团队,但如今一切努力似乎都为收购交易让路。
3、全球乳业格局重塑兰特黎斯稳坐“头把交椅”
兰特黎斯是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加工商之一,2024年营收达30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530亿元),蝉联全球乳业榜首。如果成功收购恒天然消费品牌业务,兰特黎斯将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乳业的霸主地位。
近年来,兰特黎斯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出手,收购了包括通用磨坊美国酸奶业务在内的多个资产。此次收购恒天然,不仅将扩大其业务版图,还将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4、中国市场成“特例”恒天然内部架构大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恒天然此次剥离消费品牌业务并不涉及中国市场。恒天然大中华区声明称,将保留大中华区的消费品牌业务,以避免品牌混淆等问题。
尽管如此,恒天然仍对中国业务进行了重大调整,今年7月将消费品牌团队与餐饮服务团队合并,以优化运营并推动协同效应。这一调整显示出恒天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也表明其在剥离全球业务的同时,仍希望在中国保持竞争力。
5、收购背后的全球乳业战略考量
此次兰特黎斯收购恒天然消费品牌业务,不仅是简单的资产交易,更是全球乳业巨头战略布局的体现。兰特黎斯通过收购,将进一步扩大其在乳制品市场的份额,尤其是在高端品牌领域。而恒天然则可以将资源集中于更具战略价值的业务,如新西兰奶源的开发。对全球乳业而言,这场交易可能引发新一轮的行业整合,促使其他乳企重新审视自身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