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2025年07月31日 星期四 01时23分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推广 » 猪病 » 正文

技术推广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推广
点击排行

育肥猪耳尖发绀深度鉴别诊断指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5-07-29  来源:🔗惠养猪  💛96

耳尖发绀(俗称“蓝耳”)是育肥猪常见但不容忽视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耳缘皮肤呈蓝紫色或暗红色。这并非独立疾病,而是循环障碍、氧合不足或血液成分异常的警示信号。本文将系统剖析其病理机制、鉴别要点及防控策略。

01、病理机制:为何耳朵先发绀?

耳尖属于肢体末端,血管细密且处于循环末梢。当发生以下病理改变时,耳尖首当其冲:

微循环障碍:病原(如PRRSV、CSFV)或毒素损伤血管内皮,导致血小板聚集、微血栓形成。

心肺功能衰竭:肺部炎症(如APP)或心衰降低血氧交换效率,还原血红蛋白增多。

严重贫血/溶血:血红蛋白数量或质量下降(如附红体病),携氧能力锐减。

败血症休克:细菌内毒素引发全身炎症反应,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效循环血量下降。

研究表明:当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可视黏膜开始出现发绀;耳尖因皮薄血管丰富,较眼结膜更早显现(Smith et al.,2018)。

02、核心病因鉴别诊断与流程

育肥猪耳尖发绀主要病因鉴别诊断表

诊断逻辑流程图

关键鉴别点深度解析

蓝耳病(PRRS):

“蓝耳”≠蓝耳病:仅30-50%病猪表现耳绀,且多见于急性期。

核心鉴别点:母猪群是否同步出现流产(≥10%)、死胎增多;保育猪有无顽固性呼吸道症状。

数据支持:我国2022年监测显示,PRRSV仍是导致育肥猪呼吸道综合征(PRDC)的首要病原(占比35.7%)。

猪瘟(CSFV):

“温和型”陷阱:低毒力株可能仅表现耳尖发绀、轻度发热,易被忽视。

剖检金标准:脾脏边缘梗死灶(楔形、黑色)具有高度示病性。

警示案例:某场因忽视育肥猪耳绀及零星死亡,延误检测,最终导致猪瘟爆发,损失率超40%。

败血性链球菌:

进程迅猛:从出现症状到死亡可能仅数小时,耳绀常与神经症状(角弓反张)、关节肿并发。

关键操作:立即取脑脊液或关节液进行革兰氏染色,可见链状排列的球菌。

附红细胞体病:

“双色征”:耳尖发绀与眼结膜/齿龈苍白(贫血)同时存在是典型标志。

确诊简易法:耳静脉采血涂片,瑞氏染色后油镜观察,可见红细胞边缘附着的点状、杆状虫体(阳性率>70%)。

03、防控与处置

一、紧急处置

隔离:立即隔离病猪,专人管理,防止交叉。

对症:解热镇痛(如氟尼辛葡甲胺),补充维生素C/E(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

防继发感染:对因治疗前,可广谱抗生素(如头孢/阿莫西林)控制细菌继发。

二、对因治疗

PRRS:无特效药。稳定期可使用泰万菌素/替米考星控制继发感染,配合免疫调节剂(如多糖)。

猪瘟:受威胁猪群紧急接种疫苗(细胞苗优于脾淋苗)。

链球菌/APP:敏感抗生素(如头孢噻呋、氟苯尼考)足量足疗程。APP早期用氟喹诺酮类(如恩诺沙星)效果佳。

附红体:四环素类(多西环素)或砷制剂(三氮脒)注射,群体拌料磺胺间甲氧嘧啶+多西环素。

三、核心防控策略

生物安全:严格引种检测(尤其PRRS/CSFV),实施“全进全出”,加强运输车辆消毒。

疫苗免疫:科学接种PRRS、猪瘟、链球菌、APP疫苗(参考本地流行毒株)。

环境管理:保障通风,控制氨气<15ppm,CO<25ppm;减少应激(密度、温差)。

监测预警:定期剖检淘汰猪,开展病原监测(如每月PRRSV RT-PCR检测),建立健康档案。

编辑:张光磊

免责声明

  •   1、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2、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