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2025年10月13日 星期一 07时56分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推广 » 猪病 » 正文

技术推广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推广
点击排行

副猪嗜血杆菌感染日龄的发病特点,你都清楚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5-10-09  来源:🔗猪场管理者  💛160

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是猪上呼吸道的常见共生菌,但可在特定条件下入侵全身,导致Glässer's病。该病以纤维素性多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为特征,是全球养猪业的主要细菌性疾病之一,造成显著的经济损失,包括仔猪死亡率升高和生长性能下降。本文基于国外文献详细分析副猪嗜血杆菌感染日龄的发病特点,旨在为养猪技术博主提供科学参考。

 

 

01 日龄的发病特点

 

根据国外文献,该细菌通常在仔猪断奶后早期定殖上呼吸道,但临床发病多与年龄相关,主要影响4-12周龄的仔猪。在无免疫的猪群中,可影响任何年龄猪,包括成年猪,但发病率在幼猪中最高。文献显示,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发病机制涉及细菌从鼻腔入侵,进入血液并扩散,导致系统性炎症。应激因素如断奶、运输、环境变化或病毒共感染(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可显著增加发病风险。

 

具体而言,4-12周龄仔猪是主要易感群体,发病率可达10%以上。在美国猪场调查中,保育猪(4-6周龄后)是该病的主要受害者,死亡率高达10%,常与链球菌或PRRSV共感染。研究发现,这一年龄段猪的鼻腔定殖率高(可达100%),但系统性感染需触发因素,如病毒免疫抑制。实验显示,感染PRRSV的仔猪对副猪嗜血杆菌的易感性增加,系统性感染发生率升至32%以上。 

 

在国内数据分析中,猪的血清阳性率在血清亚组为29.8%,鼻拭子亚组为12.5%,表明幼猪的感染流行广泛。 

 

此外,慢性形式可在病愈后仔猪中持续,导致生长迟缓和屠宰时胴体废弃。总体上,日龄的发病特点反映了免疫发育过程:母源抗体保护期结束后(约4周龄),易感窗口打开,直至猪建立自身免疫(8-12周龄后)。

 

02 临床特点

 

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与日龄相关,主要分为超急性、急性和慢性形式。幼猪(4-8周龄)最常出现急性形式,而成年猪多为亚临床或散发。超急性形式常见于易感幼猪,表现为突然死亡,无明显临床症状。文献报道,在运输后几天内,猪可出现败血症,导致皮肤变色、肺水肿和肾小球血栓,死亡率高。 

 

在保育猪中,这种形式可导致猪群突然损失10%。急性形式是典型临床表现,主要影响4-10周龄仔猪,包括高热(41.5°C)、严重咳嗽、腹式呼吸、关节肿胀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侧卧、划桨样运动和颤抖。研究显示,这些症状在感染后短期内出现,尤其在PRRSV共感染时加重。 

 

关节炎表现为跛行和关节疼痛,多发于后肢。脑膜炎导致神经障碍,如协调失调和震颤。在成年猪中,急性形式较少,但可出现类似症状,若为初次暴露。慢性形式见于幸存幼猪,表现为腹腔和胸腔纤维化、消瘦和呼吸困难,导致生长率下降和福利问题。文献指出,慢性病例常与呼吸道复合病相关,包括肺炎。 

 

在2周龄以上吸吮猪中,可出现温和形式,如咳嗽和体况差。临床特点的变异源于细菌毒力因子(如脂寡糖、荚膜和细胞毒素)和宿主因素。实验模型显示,静脉或气管内接种可再现急性症状,证实日龄相关易感性。

 

 

03 病理特点

 

病理变化主要为纤维素性炎症,与日龄相关,幼猪病变更严重。尸体解剖显示,多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是标志性病变。在超急性病例中,病变最小,仅见器官点状出血和败血症迹象,如微血栓和DIC。急性病例中,浆膜表面覆盖纤维素渗出,胸腔、腹腔和心包积液增多。肺部可见水肿和充血,关节腔内纤维素,脑膜混浊伴血管炎。 

 

组织学上,中性粒细胞浸润浆膜和滑膜,细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到。慢性病变包括心包和胸膜纤维化,可能导致粘连和突发死亡。文献强调,在幼猪中,病变多系统性,涉及脑膜(59%)、腹膜(57%)和关节(50%)。 

 

成年猪病变类似但较轻。病理反映细菌血源性传播,从上呼吸道起点扩散。毒力因子如VtaA促进组织入侵。

 

 

04 有效药物选择与配伍方案

 

副猪嗜血杆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但耐药性普遍。以下方案是临床证明相对有效的组合,请根据猪场具体情况和药敏试验结果(如果条件允许)进行选择。

 

方案一:个体注射治疗(针对发病猪、不食猪)

 

1、首选配伍:

 

头孢类药物 + 氟尼辛葡甲胺

 

头孢噻呋钠 或 头孢喹肟:第三代/第四代头孢,对副猪嗜血杆菌效果显著。

 

用量:

 

头孢噻呋钠:5 mg / kg 体重,一天一次。

 

头孢喹肟:2.5 mg / kg 体重,一天一次。

 

操作:用注射用水或专用稀释液溶解后,深部肌肉注射。

 

氟尼辛葡甲胺:强效非甾体抗炎药,能迅速退烧、镇痛、抗炎,减轻关节和脑膜的炎症反应。

 

用量:2 mg / kg 体重,一天一次。

 

操作:与头孢类药物分开,在不同部位肌肉注射。

 

疗程:连续注射3-5天。

 

2、次选配伍(当对头孢类耐药或成本考虑时):

 

恩诺沙星 + 安乃近

 

恩诺沙星:广谱氟喹诺酮类,组织穿透力强,对关节和脑部感染效果好。

 

用量:2.5 mg / kg 体重,一天一次。

 

安乃近:解热镇痛,快速退烧。

 

用量:按说明书,通常为0.1-0.2g / 头(中小猪)。

 

注意:安乃近可能引起粒细胞减少,不宜长期使用。也可用氟尼辛葡甲胺替代安乃近,效果更佳。

 

大观霉素 + 林可霉素

 

复方制剂:如“利高霉素”,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有效。

 

用量:按说明书,通常为1 ml / 10 kg 体重,一天一次。

 

方案二:群体防控(拌料/饮水,针对全群或同栏猪只)

 

当猪群中出现个别病例时,必须对整群猪进行药物预防,防止疫情扩散。

 

1、首选配伍:

 

氟苯尼考 + 多西环素

 

氟苯尼考:氯霉素类,广谱抗菌,对副猪嗜血杆菌高度敏感,是目前群体防控最核心的药物。

 

拌料用量:通常为 1000g 10%的氟苯尼考 拌料1吨。

 

多西环素:四环素类,广谱抗菌,与氟苯尼考有协同增效作用,并能覆盖一些其他呼吸道病原体(如支原体)。

 

拌料用量:通常为 1000g 10%的多西环素 拌料1吨。

 

用法:将两者混合拌料,连续饲喂 7-10天。

 

2、次选配伍:

 

替米考星 + 磺胺间甲氧嘧啶钠(SMM) + 甲氧苄啶(TMP)

 

替米考星:大环内酯类,对呼吸道病原体效果好,且具有免疫调节功能(靶向肺泡巨噬细胞),对控制蓝耳病活跃有辅助作用。

 

拌料用量:通常为 1000-2000g 20%的替米考星 拌料1吨。

 

磺胺间甲氧嘧啶钠(SMM)+ 甲氧苄啶(TMP):磺胺类复方,穿透血脑屏障能力强,对副猪引起的脑膜炎和多发性浆膜炎有较好效果。

 

拌料用量:按复方制剂说明书,通常为 1000g 拌料1吨。

 

用法:混合拌料,连续饲喂 7天。使用磺胺药时,建议在饮水中添加 小苏打(碳酸氢钠)(0.1%-0.2%)以碱化尿液,防止结晶尿。同时补充 维生素K 以防止出血。

编辑:张光磊

免责声明

  •   1、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2、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