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猪场的生产管理中,断奶仔猪、保育猪和育肥猪的呼吸道疾病屡见不鲜。尽管猪场在保健和治疗方面投入了大量成本,但仍常面临死淘率上升、增重减缓、出栏日龄推迟等问题。究其根源,往往在于对猪群呼吸道疾病的系统性认识不足,以及防控方案不够完善。
为此,本文针对猪场呼吸道综合征——尤其是在秋季气候多变背景下易发的情况,提出一套有针对性的防控方案。
一、猪场呼吸道疾病难以根除的主要原因
支原体的存在为其他病原打开了感染通道,常与细菌、病毒等混合感染,给猪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数据显示,在育肥猪的肺部感染病例中,40%–80%可检出支原体。有研究证实,若没有支原体参与,即便发生其他呼吸道疾病,造成的损失也相对有限。因此,支原体被视为呼吸道疾病的“启动因子”,有效防控猪场呼吸道综合征,必须从控制支原体感染入手。
二、支原体感染的主要临床症状
三、支原体疾病综合防控方案
1、强化生物安全
防止场内外交叉感染,特别是不同日龄猪群之间的传播。
2、加强饲养管理与环境控制
提供温暖、干燥、通风良好的舍内环境;
饲养密度宜疏不宜密;
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度,尽量缩小同一批次猪的日龄差异;
在断奶、转群、免疫等关键节点做好抗应激管理,并及时进行药物保健(如下所述)。
3、选择有效疫苗进行免疫
目前市面上国产与进口的支原体疫苗技术均已成熟,免疫效果良好。应依据所选厂家推荐的日龄和剂量,规范实施免疫。
4、结合本场发病规律与季节特点进行药物预防
在临床症状出现前约一周,按以下方案进行药物保健(可根据场内现有药物调整):
哺乳阶段:阉割/断尾时,速倍治0.3–0.5 mL;断奶当天,速倍治0.7–1 mL;
保育阶段(5–6周龄):80%支原净150 g/t + 阿倍舒500 g/t;
生长阶段(12–13周龄):20%替米考星2 kg/t + 强力霉素250 g/t;
育肥阶段(16–20周龄):20%替米考星2 kg/t + 10%氟苯尼考1 kg/t。
四、小结
良好的环境管理与诱因控制是防治支原体的基础;
疫苗免疫与有效的药物保健是成功防控的关键保障;
抓好断奶、转群、免疫等关键节点的保健工作,能显著降低支原体的发生与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