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2025年11月18日 星期二 19时24分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推广 » 猪病 » 正文

技术推广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推广
点击排行

关于猪钩端螺旋体病,你了解多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5-11-17  来源:🔗问猪病  💛70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猪,牛、羊、犬次之。多见于大中型猪场,怀孕母猪和小仔猪最易感染。 

 

一、认识钩端螺旋体 

 

1886年德国韦尔首次报道,我国1970年哈兽研首次分离。属螺旋体类钩端螺旋体属,为需氧菌,是比较脆弱的微生物,对化学药品抵抗离弱,适宜PH值7-7.6,对酸和碱均敏感。 

 

因宿主广泛,从而使此病具有自然疫源性质,有两种抗原: 

 

①、表面抗原(P抗原),具有型的特异性,是蛋白质多糖复合物,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可作为分型依据。

 

②、共同抗原(B抗原,内部抗原),具有属的特异性,是类脂多糖复合物,能刺激机体较早的产生补体结合抗体。 

 

根据B抗原的不同,分为19个致病性的血清群;又根据P抗原的不同,分为180个血清型。我国已发现18个血清群,70种血清型,猪主要由泼摩那型和猪型螺旋体。 

 

 

二、流行特点 

 

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可感染,啮齿动物是最常见的贮存宿主。而且鼠类、家畜、人常相互交错感染,构成错综复杂的传染锁链。水的污染成为最危险的疫源。四季均发,但7—10月为高峰,其他月份散发。 

 

三、发病机理 

 

钩端螺旋体经皮肤和黏膜侵入,在入侵通过的通道局部不定居,不形成病变而是在血液中繁殖,造成菌血症。随后,随血流波及全身器官和组织。孕猪于菌血症时,钩体由血液经胎盘到达胎儿,引起胎儿死亡或衰弱;或由于产生溶血素,破坏胎儿红细胞,使胎儿缺氧死亡;或因发热及全身反应,影响母体与胎儿间的正常生理交换而导致流产。  

 

四、钩端螺旋体症状

 

A、急性黄疸型: 

 

主要见于中大猪,出现短时间间歇热(39.8—41度)及结膜炎,口渴,食欲废绝,3—5天后,皮肤干燥,后期坏死,有时见病猪用力蹭痒直至出血;全身黄疸;尿浓茶色。 

 

B、慢性型: 

 

多发于断奶前后至30公斤以下小猪。体温正常或略高,食欲不佳,,结膜潮红,几天后结膜水肿;有的全身水肿,俗称“大头瘟”;有的发红奇痒;有的轻度发黄;茶色尿腥臭味。 

 

五、剖检 

 

末端发绀,鼻端、乳房部皮肤有黑色结痂。 

 

心肌:弛缓,纵沟脂肪呈胶冻样,可见出血斑。 

 

脾:稍肿。肝稍肿,质脆,偶可见豆蔻样变,表面呈颗粒状。 

 

肾:稍肿,包膜易剥离,表面散在1—3毫米灰白色小斑点,边缘有红晕,表面凹凸不平。 

 

六、预防治疗 

 

灭活苗,成年猪第1次3ML,第2次5ML,间隔1周,但免疫期短,需半年1次,不能完全制止肾脏带菌和排菌;单型波摩那型活苗猪1次免疫,保护率达80%。 

 

治疗首选氨苄青霉素:发病群用强力霉素拌料7—10天,每1—2个月加强一次,连续使用半年。

编辑:张光磊

免责声明

  •   1、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2、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