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2025年08月05日 星期二 17时01分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推广 » 其他 » 正文

技术推广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推广
点击排行

饲料桑在畜禽养殖中开发利用的前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5-08-05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78

核心提示

桑树是我国传统的乡土树种,其产量高,环境适应性强,且富含高蛋白和多种营养活性成分。除可用于传统的养蚕缫丝外,桑树还可作为饲料用在畜禽养殖中,既有利于缓解我国人畜争粮问题,又能通过对畜禽生长发育和代谢调控的影响,进而改善动物肌肉品质,提高畜禽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本文从桑叶营养和饲用价值、饲料加工工艺、桑饲料的养殖应用进行综合阐述,并针对今后饲料桑的开发利用进行展望,旨在为畜牧养殖业优质替代型饲料提供有价值的选择参考,为桑资源合理开发应用提供借鉴。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产品需求增长旺盛,畜牧业发展迅猛,饲用粮消耗激增。近年来,特别是蛋白质饲料的缺口尤为突出,导致出现人畜争粮矛盾和进口依赖度不断提高的问题,严重危及我国的粮食安全和饲料安全。2010年我国饲料粮消费量约为1.81亿吨,预计到2025年将达25亿吨以上;到2030年,玉米缺口将超2000万吨,大豆缺口将可能超过5500万吨。开发新型饲料资源已成为畜禽养殖业面临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桑树是我国传统的乡土树种,在我国有广泛而悠久的栽培历史。桑树具有产量高、耐剪伐、区域适应性广、蛋白质含量高、适口性好等特点,其作为新型饲料原料显示出极大的潜力。王泳等对11种植物的对比评价提出,桑叶是营养价值较高的非常规饲料原料,桑树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广。在我国耕地以外的土地上栽植桑树,既可拓展饲料源、缓解饲料不足问题,还可解决植树绿化、退耕还林等问题。我国已于2013年颁布实施《饲料用桑叶粉》(SB/T10998-2013)和《“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鼓励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桑等区域特色饲草资源。桑作为功能性畜禽饲料原料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主要针对农艺性状、光合特性、营养品质和环境适应性等特征开展调查分析,进行饲料桑品种选育以及饲料加工工艺、畜禽养殖应用等研究。本文围绕近年来饲料桑在畜牧养殖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并对产业面临的问题和今后发展进行展望探讨,以期推动我国蚕桑产业的多元化转型发展,为畜牧养殖业优质替代型饲料和桑资源合理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桑叶营养及饲用价值

桑叶营养丰富、饲用价值大且产量高,是极具开发潜力的功能性饲料资源。正常栽培管理条件下,以桑叶干物质为基础,其中全氮量平均为3.65%,粗蛋白质平均为22.8%,淀粉和总糖累计21%以上,碳氮比接近1∶1。干桑叶总能、干物质、粗蛋白质、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脂肪、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含量分别为16.01MJ/kg、89.82%、14.50%、32.11%、40.82%、36.94%、1.32%、10.87%和31.02%。与苜蓿相比,两者灰分和总能量相当;但桑叶粉中粗蛋白质含量较苜蓿粉高出10.61%,粗纤维降低约50%,粗脂肪低12.5%,碳水化合物则高出32.14%。与豆粕、甘薯叶含有12种氨基酸的组成相比,桑叶中氨基酸种类多达18种;而且桑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达到43%,超过分别只有13.1%、5.5%的豆粕和甘薯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桑叶中赖氨酸、蛋氨酸和谷氨酸含量较高,鉴于其在蛋白质和糖代谢中的重要作用,桑叶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非常规饲料原料。

桑叶中活性物质丰富。酚类物质(黄酮类、绿原酸)和生物碱(1-DNJ)的存在赋予桑叶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菌、抗炎、驱虫和抗氧化活性。桑叶中的总黄酮类物质占干桑叶的1.0%~3.0%。桑叶生物碱是一种高效的天然抗氧化剂,在干桑叶中含量达0.1%,其提取物可维持机体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动态平衡,具有清除自由基,治疗糖尿病的应用潜力。另外,桑叶中含有高达3.36%~4.85%的多糖类化合物成分,具有降低机体血糖、增加抗氧化、调节免疫和抗凝血等功能。Si等在饲粮中添加桑叶的研究显示,桑叶可以提高血清中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对动物生长起促进作用。

此外,桑叶中含有50余种不同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矿物质元素也很丰富,能提高畜禽的抗病能力,促进畜禽保持健康快速的生长,其作为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具有巨大的开发前景。每千克桑叶中含钟9875mg、铁306mg、钠202mg、锌66mg、镁30mg、铜10mg。每100g桑叶中含视黄醇0.67mg,VB10.5~0.8mg,VB20.8~1.5mg,VB53~5mg,VB110.5~0.6mg,VC和VE各30-40mg,以及胡萝卜素7.44mg。这些B族和C族维生素在维持机体免疫系统、机体抗氧化系统、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桑叶产地多样、来源广泛、产量高、营养成分丰富且均衡。每公顷桑园生产桑叶15吨(成片桑园产叶量更高),全国全年累计可生产桑叶1197万吨,养蚕耗叶仅863万吨,且40%左右又以蚕沙(主要为桑叶碎片)形式排出,每年蚕沙和剩余桑叶累计可达800多万吨,都是潜在的优质畜禽饲料来源。此外,种植饲料桑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桑饲料的加工类型

栽桑养蚕在我国有悠久历史,桑树作为家蚕饲养的最重要饲料,在我国种植范围极其广泛。我国多地已积累成熟的栽培管理经验,这些为饲料桑的规模生产奠定基础。以桑叶鲜喂的加工方式,成本低,但不宜储存。新鲜桑叶无法常年供应,且其营养物质与天然活性成分含量受多因素影响。这些都制约了鲜桑叶饲用的规模化生产。Hu等研究显示,不同干燥方式对桑叶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能力有显著影响,风干法和冷冻干燥法有利于保留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但考虑成本,这两种方法中,更建议用风干法对桑叶进行处理。

青贮具有成本低、饲草养分损失少等优点,可使桑叶贮存期延长到2~3年,保证桑叶饲料的长期供应,已成为一种较好的桑饲料加工利用方式。研究表明,添加青贮添加剂可提高桑叶品质。He等对2个当地主要高产品种的桑叶分别进行青贮处理,施用纤维素酶和干酪乳杆菌LC提高了桑叶青贮的干物质回收率,乳酸、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增加的同时,还降低了pH和氨态氮浓度、纤维组分。Ni等研究认为,青贮利用乳酸菌将水溶性碳水化合物转化为有机酸,是一种高效保存桑叶营养的方法。王熙涛等研究发现,按桑叶量9%接菌,发酵60小时,尿素添加量2.0%,发酵温度36℃,最适宜生产出富含较多乳酸菌且利于牲畜吸收消化的非常规生物饲料。杨慧晓等筛选得到1株利用葡聚糖及木聚糖产酸效果较好的戊糖片球菌,该菌株对40%干物质的饲料桑粉酸化作用表现较好,在青贮饲料加工中具有较好的潜在应用价值。郝丽红等对饲料桑青贮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的研究发现,添加40U/kgα-半乳糖苷酶、40U/kg里氏木霉木聚糖酶、20U/kg酸性纤维素酶、20g/kg葡萄糖、5×105CFU/kg植物乳杆菌、3×106CFU/kg戊糖片球菌和1×108CFU/kg地衣芽孢杆菌的桑青贮饲料,饲料品质得到明显改善。

此外,将桑叶与其他原料混合青贮发酵目前也有较多研究。王诚等将桑叶与紫花苜蓿混合后添加复合乳酸菌,厌氧发酵45天后进行感官评定与各指标测定。混合青贮的粗蛋白质含量提高3.59%,干物质含量降低9.48%,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降低5.6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降低4.95%,并且苜蓿与饲料桑鲜重比7∶3为宜。沈诗桀等将新鲜桑枝叶切短至2~4cm,按150g/kg添加饲用玉米粉制备混合料,加人4×107CFU/kg乳酸菌,在65%含水率条件下青贮发酵56天制得的混合青贮饲料对动物的适口性好,育肥猪的健康性能和肉品质均得到改善。叶添梅提出,添加5%玉米粉、10%麦麸能缩短青贮发酵周期,提高饲料桑蛋白质含量和青贮品质。鲁志平等研究发现,含15%饲料桑的玉米桔杆混合料经发酵后,按15%比例饲喂羊,其营养价值提高,并可提高肉羊的采食量、降低料重比。


桑饲料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

肉鸡

常文环等在0~6周龄艾维茵肉鸡设置不同桑饲料添加时间和用量的处理组,结果表明,饲喂桑饲料后,肉鸡血浆尿素氮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继续增加桑饲料添加比例后,血浆中尿素氮含量呈现逐渐降低的态势。4~6周龄肉鸡的添加量都可以达到5%,但不应超过10%。黄静等报道,与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的对照组相比,以9%的发酵饲料桑或3%饲料桑粉替代等量的基础饲粮的处理组,均可显著提高黄羽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增加肉鸡胸肌不饱和脂肪酸、游离氨基酸中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酸含量;饲料桑粉处理组效果较发酵饲料桑饲喂处理组更为明显。杜周和等报道,添加8%桑粉饲料后,肉鸡腹脂率降低幅度很大,禽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胸肌中鲜味物质含量增加,肉嫩度和汤鲜味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鸡肉新鲜度和品质均有提高。同时,胸肌中的硫代巴比妥酸水平显著降低,鸡肉贮存时间延长。日粮中添加桑叶粉还可提高氮利用率,增加氨基酸沉积,降低鸡粪中氨排放量,减小粪臭气味。

蛋鸡

饲料中添加5%~7%的功能性桑饲料,鸡蛋内所含的胆固醇含量下降11.89%~22.05%,饱和脂肪酸下降16.8%~19.27%;不饱和脂肪酸、必需氨基酸和维生素E含量分别提高15%、11.9%和57.91%~134.85%;蛋黄颜色变深,感官鲜味口感提升。张晓梅等报道,饲喂桑颗粒饲料后,蛋黄颜色得到极显著改善,鸡蛋哈夫单位升高,蛋壳厚度、蛋形指数和蛋壳强度都得到明显改善;随着桑饲料添加的增加,蛋黄颜色呈现逐渐加深趋势。张雷等认为,添加桑饲料还能显著降低蛋黄胆固醇含量。此外,饲喂含10%豆渣及饲料桑的混合发酵物后,产蛋后期蛋鸡的体质量不变,但提升了日产蛋重,并减缓了产蛋率下降速度,降低料蛋比,显著提升鸡胸肉中鲜味氨基酸含量。然而,随着桑叶粉添加量的升高,蛋鸡采食量、蛋重和平均蛋重显著降低,这可能与桑叶粉的粉状和涩味这两大物理特性对蛋鸡食欲的影响有关。

添加桑饲料饲喂猪,不仅能改善猪肉品质和风味,还有利于饲养成本的降低。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的桑枝叶粉,饲喂体重60kg左右的中大型猪连续50天,发现桑饲料的添加对猪生产性能影响不显著,但猪肉肌间脂肪含量增加,肉的大理石花纹更多,猪肉品质得到了提升,养殖户经济效益得到提高。丁鹏等也报道,饲料桑进行发酵处理后喂食可显著降低宁乡花猪空肠绒毛,提高宁乡花猪机体抗氧化性能,并能改善其肠道微生态环境。此外,桑粉还有利于提高畜禽肠道中益生菌数量,优化肠道菌群结构,不仅可维持肠道菌群稳态,增加哺乳期母猪的采食量和断奶仔猪的体重,还有助于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率,提高仔猪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力。以上研究为桑枝叶粉作为饲料营养来源及功能性饲料添加物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牛、羊

崔振亮等报道,添加青贮桑枝叶会影响瘤胃细菌区系结构和多样性。随着青贮桑枝叶添加水平的提高,瘤胃细菌多样性指数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黄军鹏等报道,在饲粮中添加15%的干桑叶,可有效增加郏县红牛的粗蛋白质和肌间粗脂肪含量,提高乳脂率和奶牛产奶性能,提高奶牛血浆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围产期奶牛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提升围产期奶牛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改善动物机体的健康,降低围产期奶牛乳腺炎症的发生率。李胜利等的研究也提出,添加桑叶饲料可以提高乳蛋白率,有效降低牛乳中的体细胞数。郭建军等研究提出,在奶牛精料中添加5%的桑叶对提高乳蛋白和干物质含量的作用效果最佳。

用桑叶替代进口精饲料降低饲养成本,在不影响动物生产性能的前提下,以0.75%体重(M-0.75日粮)的桑饲料效果最佳,其生物学产肉率(冷胴体重/空腹体重)更高。刘自新等以桑枝叶替代不同比例的玉米和全株玉米青贮饲料饲喂育肥滩羊,试验组比对照组胴体净肉率和肉质嫩度提高,为生产中桑资源饲料合理利用提高牛羊肉附加值提供参考依据。韩秀秀等报道,在日粮中添加10%青贮饲料桑代替花生秧,湖羊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屠宰性能、肉品质得到改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提高,料重比极显著下降,酮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眼肌面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背最长肌中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含量也显著提高,背最长肌中不饱和脂肪酸(如十七碳烯酸、油酸、a-亚麻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呈现显著升高,而饱和脂肪酸(如豆蔻油酸、十五碳酸、棕榈酸、十七碳酸、硬脂酸和饱和脂肪酸)的总量显著降低。梅宁安等报道,饲喂桑饲料可改良羊肉理化特征,其中大理石纹值和熟肉率提升,肌肉剪切力值降低,羊肉嫩度等品质性能得到提升。在完全相同的烹妊条件下,饲喂桑叶的试验羊比对照羊的羊肉肥实、肉质细嫩,并且鲜美无膻味。


问题与展望

饲料原料匮乏是制约我国养殖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挖掘开发新型饲料原料,改善养殖生产,提升养殖品质,增加养殖收益,是我国饲料研究工作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饲料桑在畜禽养殖中展现出一定的前景和优势,但相关生产技术研究才刚刚起步,很多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其中包括:(1)需要优化针对不同动物不同生长周期适合的饲料配比和加工工艺。通过对不同配比桑饲料喂养各种动物的试验研究,优化饲料配制方案;以及通过探究发酵菌种的最佳配比、最适反应温湿度以及最佳发酵时长等优化试验,探索出最优的加工和发酵制备工艺,指导饲料加工企业生产适宜的桑饲料。(2)桑树中抗营养因子的存在,会限制桑饲料不能大比例添加应用。因此,研究桑叶中抗营养因子的种类及其分布,探索抗营养因子的“钝化处理”方法,降低抗营养因子含量对今后桑饲料的开发尤为重要。(3)发展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开发配套栽培及采收机械、饲料生产配套机械研发等降低桑叶采收成本,控制桑叶饲料的价格保持桑叶饲料的市场竞争力。(4)选育适合机械化种植、抗病耐剪伐、发条数多、叶态斜向上伸展、叶片厚、光能利用率高、营养价值高、抗营养因子含量低、适口性强的优质饲用桑品种。综上,饲料桑营养价值丰富,单位面积产量高,环境适应性强,适于应用开发畜禽饲料。随着在产业链上品种和加工工艺等技术的配套改进,以及机械化进一步降本增效和高循环“桑树一饲料一禽畜一粪便一桑树”生产模式的建立等,饲料桑产业将具有更广阔应用前景。【原文发表于《中国饲料》2025年第11期】

(作者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与茶叶研究所)

编辑:张光磊

免责声明

  •   1、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2、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