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保育舍发现弱仔、僵猪或突然死亡的个体,进行解剖时,淋巴结广泛性肿大是一个极其常见且关键的病理变化。
很多养殖朋友会问:看到淋巴结肿大,是不是就是蓝耳病或圆环病毒?为什么第一时间会判断是病毒性问题?
本文将深入浅出地为您剖析其背后的机理,总结常见的病变位置,并探讨其对全身淋巴器官的警示意义。
01 为何会导致淋巴结肿大?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淋巴结的功能和病毒是如何利用它的。
一、淋巴结的核心功能
淋巴结是猪体免疫系统的“战场”。它负责过滤淋巴液,清除其中的病原体和异物,同时也是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等)驻扎、增殖、分化和执行免疫应答的场所。
二、病毒的入侵与反击
1、病毒定殖与复制
许多病毒,特别是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非洲猪瘟病毒(ASFV) 和经典猪瘟病毒(CSFV) 等,具有嗜淋巴细胞性。这意味着它们会特意选择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和复制的目标。淋巴结作为淋巴细胞最密集的器官,自然成为了病毒大量复制和扩散的“重灾区”。
2、免疫系统被激活
病毒入侵后,机体免疫系统会立即被激活,识别这些“敌人”。大量的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被紧急募集到淋巴结这个“主战场”,并进行快速增殖以产生足够的兵力(抗体和效应细胞)来对抗病毒。
3、病理结果就是肿大
正是上述两个过程共同导致了淋巴结的肉眼可见肿大。
细胞大量增殖: 免疫细胞为应对病毒而剧烈增生,导致淋巴结体积增大。
病毒破坏与炎症反应: 病毒在细胞内复制会导致细胞坏死、崩解,同时引发强烈的炎症反应,出现水肿、出血等,进一步加剧了淋巴结的肿胀。
形成包含体或结节: 某些病毒(如PCV2)会导致淋巴组织中出现特定的病理变化,如形成肉芽肿性炎症或多核巨细胞,占据空间导致肿大。
简而言之,淋巴结肿大是“战场”规模的直观体现,既是病毒疯狂破坏的证据,也是机体免疫系统正在激烈抗争的标志。
02 淋巴结肿大的位置与原因
一、淋巴结肿大的典型位置与病理特征
1、常见肿大淋巴结分布
腹股沟浅淋巴结:位于后肢内侧皮下,肿大时直径可达正常值的2~3倍。
肠系膜淋巴结:沿肠系膜分布,感染后常呈串珠状肿大,质地变硬。
肺门淋巴结:伴随呼吸道症状时显著增大,可能压迫支气管引发呼吸困难。
颌下淋巴结:部分病例可见下颌区域肿胀,触诊有坚实感。
2、病理学特征
病毒性淋巴结肿大通常表现为皮质区淋巴细胞减少、巨噬细胞浸润及纤维化增生。电镜观察可见病毒粒子聚集在巨噬细胞胞浆内,形成特征性包涵体。
二、 常见导致淋巴结肿大的病毒性疾病
猪圆环病毒2型相关疾病 (PCV2-AD)
病变特征:淋巴结极度肿大,可达正常的3-5倍,呈灰白色、水肿、质地均匀,切面外翻、湿润。最常见于腹股沟浅淋巴结。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PRRS)
病变特征:淋巴结中度至重度肿大,呈砖红色或褐色,质地变硬。肺门淋巴结肿大尤为显著,常伴有肺脏的间质性肺炎(橡皮肿、实变)。
非洲猪瘟 (ASF)
病变特征:淋巴结肿大,呈严重的出血性变化,外观如暗红色或黑红色的血肿,切面呈典型的大理石样出血斑。脾脏通常显著肿大、易碎,伴有梗死灶。
经典猪瘟 (CSF)
病变特征:淋巴结肿大,呈暗红色出血性,但出血程度通常不如ASF严重。切面呈周边出血(纽扣状出血) 是其较为特征性的变化之一。
猪流感 (SIV)
病变特征:淋巴结(特别是肺门和颈浅淋巴结)出现轻度至中度肿大,伴有充血和水肿。
三、 常见导致淋巴结肿大的细菌性疾病
细菌性感染通常引起区域性淋巴结肿大,机理主要为细菌被淋巴液携带至淋巴结,引发局部的化脓性、坏死性或充血性炎症。
副猪嗜血杆菌病 (Hps)
病变特征:全身淋巴结轻度至中度肿大,呈一致的砖红色或暗红色,质地变硬。常伴有心包、胸膜、腹膜的纤维素性渗出(“绒毛心”)。
猪链球菌病 (Streptococcus suis)
病变特征:特征为淋巴结化脓,常见于颌下淋巴结。淋巴结肿大,初期充血潮红,后期内部形成黄色、奶酪样或液状的脓汁。
猪沙门氏菌病 (副伤寒)
病变特征:肠系膜淋巴结显著肿大,有时呈索状。切面可见灰白色坏死灶,质地干燥呈颗粒状(脑回样),是其特征性病变。
猪丹毒 (Erysipelas)
病变特征:全身淋巴结肿大,呈鲜红色或“大红肿”,外观和切面均为一致的充血状态。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APP)
病变特征:肺门淋巴结极度充血、出血、肿大,呈暗红色。常与一侧肺脏的严重出血性、坏死性肺炎病变同时出现。
四、淋巴结肿大与淋巴器官病变的关联性
1、脾脏病变的同步性
淋巴结肿大常伴随脾脏白髓萎缩和红髓充血。例如PCV2感染可导致脾脏滤泡内树突状细胞数量减少50%~70%,抗体生成能力下降,进一步加剧免疫抑制。组织学显示,脾脏边缘区淋巴细胞排列紊乱,浆细胞反应显著减弱。
2、胸腺与骨髓的受累
胸腺萎缩:病毒侵袭胸腺上皮细胞,导致皮质变薄,T细胞成熟受阻。
骨髓造血抑制:约30%的严重病例出现粒细胞系/红细胞系比例失衡,可能与病毒直接感染造血干细胞有关。
03 鉴别要点与诊断流程
一、病毒性与细菌性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表
二、病毒性与细菌性淋巴结肿大鉴别诊断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