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个关乎猪场经济效益的核心问题:育肥猪到底要到多大日龄,免疫力才能提升到正常水平?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用药成本、饲料转化率和猪只的健康成长。
01、为什么是70日龄?
通常来说,育肥猪的免疫力要到70日龄(约10周龄)左右,其自身的主动免疫水平才能基本提升并稳定到正常水平,足以有效应对环境中常见的病原体挑战。
但这个数字不是一个简单的开关,而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生理过程。下面,我们进行详细的分解和数据分析。

02、免疫抗体水平数据分析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这个过程,我们来看一组育肥猪免疫抗体水平数据变化。这张表展示了一头猪从出生到110日龄期间,母源抗体和自身抗体水平的平均变化趋势(以猪瘟抗体为例,单位为log2,值越高代表抗体水平越高)。

育肥猪免疫水平发展关键期数据表
数据分析:
抗体衰减规律:母源抗体呈半衰期规律衰减,大约每7-10天衰减一半。到35日龄左右,母源抗体已降至无法提供有效保护的临界点(通常认为猪瘟抗体效价低于1:32(或log2=5)即失去保护力)。
免疫应答延迟:猪只自身免疫系统对疫苗或野毒感染产生足够的抗体需要时间。首次接种疫苗后,约需2周产生初步抗体,4周左右达到峰值。这正好与母源抗体衰减的最低点交错,形成了“缺口”。
70日龄的关键性:从上表可以看出,到70日龄时,母源抗体完全消失,而自身通过疫苗或自然感染建立的抗体水平达到了一个高且稳定的平台期。此时,猪只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变得更加成熟,能够有效地识别和清除病原。
03、如何平稳度过免疫缺口期?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知道了原理,我们的管理措施就有了明确的方向:目标就是尽可能缩短和缩小免疫缺口的深度和宽度。
1、做好母猪免疫(源头管理):
确保母猪群(特别是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的疫苗免疫到位,如猪瘟、伪狂犬、圆环、支原体等。母猪高而均匀的抗体水平,是提供给仔猪高质量母源抗体的基础。
2、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精准干预):
不要过早免疫:在母源抗体很高时接种疫苗,病毒苗会被母源抗体中和,导致免疫失败。例如,猪瘟首免通常在25-35日龄进行,但这需要根据本场母源抗体的衰减规律(通过定期检测抗体滴度)来最终确定。
不要过迟免疫:如果错过时机,在母源抗体已完全消失后再免疫,猪只将在毫无保护的情况下暴露于野毒风险中。
推荐做法:进行抗体监测,绘制本场的抗体消长曲线,找到最佳的首免日龄。
3、减少断奶应激(环境管理):
营养应激:使用优质的教槽料和保育料,保证饲料的适口性和易消化性。断奶后一周内适当控料,少量多餐。
环境应激:做好产房和保育舍的温差控制,实行“全进全出”,彻底清洗、消毒、空栏,切断病原循环。
管理应激:避免在断奶同时进行去势、换料、混群等多种剧烈操作。
4、加强营养与保健:
在饲料中添加优质的维生素、氨基酸(如精氨酸、谷氨酰胺)、有机酸等,这些营养素是免疫器官发育和抗体合成所必需的物质基础。
在应激阶段,合理使用益生菌、益生元等,维护肠道健康。肠道是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