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2025年09月04日 星期四 19时32分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推广 » 其他 » 正文

技术推广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推广
点击排行

饲料原料预处理的目的分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5-09-03  来源:🔗饲料智造工厂  💛91

引言

饲料加工五大黑科技:如何让养殖业更高效?①提质:高温膨化/发酵破除豆粕毒素,酶解技术释放细胞营养,淀粉糊化度提升30%;②保安:蒸汽灭菌+多重脱毒工艺,沙门氏菌灭活率达99.9%;③增效:精准调质使制粒能耗降低25%,混合均匀度误差<2%;④降本:酒糟/果渣等非常规原料利用率提升至80%;⑤促采:微爆处理去除豆腥味,颗粒适口性提升40%。这套全产业链优化方案破解养殖成本困局,为畜牧产业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

一、 提质 :显著提升饲料的营养效价。

1、破坏抗营养因子

(1)加热(蒸煮、膨化、烘焙): 破坏豆类(大豆、豆粕)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脲酶、凝集素;破坏谷物中的部分非淀粉多糖(NSP);降低棉籽粕中的游离棉酚毒性;破坏菜籽粕中的硫葡萄糖苷及其分解产物。

(2)发酵/酶解:利用微生物或外源酶降解难以消化的纤维素、半纤维素、非淀粉多糖、植酸等,释放被包裹的营养素(如磷),提高蛋白质和能量的消化率。

2、提高淀粉糊化度

通过调质、膨化、制粒过程中的热处理,使淀粉颗粒破裂、糊化,显著提高其在动物(尤其是幼龄动物和单胃动物)小肠中的消化吸收率,提供更多有效能量。

3、改善蛋白质品质

适度热处理(如豆粕膨化)能提高大豆蛋白的消化率;发酵能降解大分子蛋白质为小肽和氨基酸,更易吸收,并可能产生有益代谢产物。

4、释放被束缚的营养素

粉碎、研磨能破坏植物细胞壁,释放细胞内养分;处理植酸磷能提高磷的利用率。

二、保安 :保障饲料卫生安全,维护动物健康,保障食品安全。

1、消除生物性危害

杀菌消毒: 热处理(蒸汽调质、膨化、制粒、高温瞬时灭菌)、辐照等能有效杀灭原料中的病原微生物(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霉菌等)、寄生虫卵,防止疾病传播。

2、降低化学性危害

(1)脱毒处理: 针对特定原料(如棉籽粕、菜籽粕)进行物理(吸附、溶剂萃取)、化学(碱处理、硫酸亚铁处理)或生物(发酵、酶解)方法,降低或消除其固有毒素(棉酚、芥子碱等)的危害。

(2)去除污染物:清理筛选去除重金属碎片、砂石、塑料等物理杂质;清洗去除农药残留、灰尘等(部分原料)。

三、增效 :优化加工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损耗。

1、改善混合均匀度

粉碎使粒度均匀,液体原料(油脂、糖蜜、液体蛋氨酸)喷涂前处理(如乳化)或载体吸附,确保微量添加剂(维生素、矿物质、药物)在饲料中分布均匀,保证每只动物摄入量一致,避免营养不均或药物中毒。

2、提高制粒质量与效率

(1)粉碎粒度影响颗粒硬度和耐久性。

(2)调质(蒸汽处理)使淀粉糊化、蛋白质变性,起到天然粘结剂作用,显著提高颗粒的成型率、硬度、耐久性(PDI),降低粉化率,减少运输损耗。

(3)提高调质温度和水分,使物料更易通过模孔,降低制粒机能耗和环模磨损。

四、 降本 :提高养分利用率降低料比,拓宽廉价原料应用空间。

1、利用非常规原料

很多农副产品、食品工业下脚料(如米糠、酒糟、果渣、羽毛粉)营养价值高但存在适口性差、消化率低或含有抗营养因子/毒素等问题。通过预处理(粉碎、发酵、酶解、脱毒)可以显著改善其利用价值,降低配方成本。

2、提高原料利用效率

通过预处理提高营养消化率,意味着动物能更有效地利用饲料中的养分,降低单位增重或产蛋的饲料消耗(料肉比/料蛋比),直接降低养殖成本。

3、减少加工损耗

(1)良好的预处理(如清理、粉碎粒度控制)能减少后续加工环节(混合、制粒、输送)中的物料损失和设备磨损。

(2)选择合适预处理装备可以有效降低原料结合水损失,提高投入产出比。

五、促采 :改善饲料感官品质,促进动物采食。

(1)去除不良气味和味道

热处理(如大豆膨化)能去除豆腥味;发酵能产生动物诱食味,掩盖某些原料的不良气味。

(2)改善物理形态

合适的粉碎粒度、颗粒口感能提高动物的采食欲望。

编辑:张光磊

免责声明

  •   1、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2、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