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规模化猪场的日常管理中,有经验的饲养员往往会特别留意母猪眼睛周围那两道深褐色的泪痕——这便是我今天要说的母猪泪斑。它看似只是影响美观的微小细节,实则是反映猪群健康状况、特别是肝损伤与免疫压力的重要“晴雨表”。泪斑的出现,通常意味着母猪的机体正承受着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多重压力,是猪场管理者绝不能掉以轻心的健康警报。
01生理机制:泪斑如何形成?
要理解泪斑的根源,我们首先需了解其形成的基本生理过程。
母猪眼睛会持续分泌泪液以滋润眼球。在健康状态下,这些泪液会通过鼻泪管顺利排入鼻腔。然而,当鼻泪管因炎症、肿胀或分泌物堵塞而变得不通畅时,泪液就无法正常排出,只能从眼角溢出。
溢出的泪液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尤其是铁离子)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当这些成分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在氧气和微生物的作用下,便会发生氧化和分解,最终形成难以清除的红褐色或黑褐色泪斑。
因此,泪斑的本质是泪液排泄通路受阻后,其成分在面部长期滞留氧化的结果。问题的核心在于: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鼻泪管的堵塞?
02根本原因:内在毒素蓄积与肝损伤
母猪泪斑绝不仅仅是眼部的局部问题,其背后往往隐藏着更为严重的系统性健康危机。
肝脏是体内的“化工厂”和“解毒中心”,负责代谢各种内外源毒素。当肝脏功能受损,其解毒能力下降,会导致血液中氨、内毒素等代谢废物浓度升高。
这些物质会刺激眼部黏膜,引发慢性结膜炎、泪囊炎等炎症反应。炎症导致的组织水肿和分泌物增多,恰恰是堵塞鼻泪管最常见的原因。
实践中,以下因素极易导致母猪肝损伤,进而引发泪斑:
霉菌毒素:饲料中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是导致肝损伤的头号元凶。
疾病感染:如猪瘟、圆环病毒病等,其病毒本身就会攻击肝细胞。
不当用药:长期或过量使用某些抗生素、化学药物,会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
因此,泪斑常被视为肝脏排毒功能超负荷、体内毒素蓄积的一个重要外在表现。
03关键诱因:免疫抑制与呼吸道疾病
泪斑与猪群的免疫状态,特别是呼吸道健康,有着极强的关联性。
免疫抑制性疾病,如蓝耳病(PRRS)、圆环病毒病(PCVD),是导致泪斑的另一个核心因素。这类疾病会全面摧毁猪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极易继发各种细菌性感染。
当猪群发生萎缩性鼻炎时,病原菌(主要是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会直接破坏鼻泪管在鼻腔内的开口以及鼻甲骨结构,造成鼻泪管的物理性堵塞和功能丧失。
此外,任何严重的呼吸道综合征都可能导致鼻腔内产生大量黏稠甚至脓性的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同样会堵塞鼻泪管,促使泪斑形成。
04环境与管理:不可忽视的外部刺激
除了内在疾病,恶劣的饲养环境也是诱发泪斑的重要外部因素。
有害气体:猪舍内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会持续刺激母猪的眼结膜和呼吸道黏膜,引发严重的炎症反应,这是导致鼻泪管堵塞的直接诱因。
粉尘:饲料粉尘、环境尘屑落入眼中,也会引发机械性刺激和炎症。
应激:频繁的转群、拥挤、营养不良等应激因素,会降低母猪的整体免疫力,使其更易患病,间接增加了出现泪斑的风险。
05防控策略:构建系统性解决方案
面对母猪泪斑问题,必须采取系统性的综合防控措施,而非简单地“擦眼泪”。
1.保肝排毒,减轻机体负担
严控饲料原料:加强饲料的储存管理,防止霉变;在饲料中添加优质的霉菌毒素吸附剂。
添加保肝成分:在日粮中添加葡萄糖氧化酶等功能性添加剂,帮助增强肝脏解毒功能,清除体内蓄积的内毒素。
2.净化疾病,稳定猪群健康
核心疾病防控:重点做好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的防控与净化工作。通过科学的疫苗免疫、引种隔离与检测,建立稳定的生产群。
萎缩性鼻炎免疫:在受此病困扰的猪场,应考虑将支气管炎败血波氏杆菌和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疫苗纳入免疫程序。
3.改善环境,消除刺激源头
通风第一:确保猪舍,尤其是产房和妊娠舍,通风良好,将氨气浓度控制在10ppm以下。
清洁干燥:及时清理粪尿,保持栏舍干燥,减少有害气体产生。
4.辅助排毒与营养支持
在兽医指导下,可阶段性使用硫酸镁等泻下剂,促进肠道内毒素的排出。
提供均衡的营养,特别是保证充足的维生素(如VA、VE)和硒的供应,以支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
母猪脸上的泪斑,如同一个无声的警报器。它提醒管理者,猪群可能正遭受着体内毒素蓄积、免疫压力或环境不适的困扰。一个出现普遍性泪斑的猪场,其生产性能(如产仔数、泌乳力、断奶重)往往也潜藏着危机。
唯有透过现象看本质,将泪斑视为一个需要深入调查的系统性问题,从饲料安全、疾病净化、环境管理和肝脏保健等多方面入手,才能彻底擦去母猪眼角的泪痕,迎来猪群真正的健康与高产。(来源:张伟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