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2025年07月16日 星期三 03时47分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内 » 正文

行业动态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饲料3连涨,猪价7连跌!新生仔猪激增5月,下半年出栏预警来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5-07-15  来源:🔗猪好多网  💛131
7月以来,生猪产业再度陷入“猪价跌、饲料涨”的双重困境——前期压栏的肥猪集中出栏,直接引发猪价快速下滑;而玉米等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倒逼饲料企业密集调价。但更值得警惕的是,从能繁母猪存栏和新生仔猪数据来看,下半年生猪出栏高峰已箭在弦上。这一系列压力持续挤压行业利润空间,尤其让中小养殖户的生存处境愈发艰难。

饲料迎来涨价潮

7月中旬,饲料行业迎来新一轮涨价潮!

7月10日至12日,普罗、双胞胎、海大、安佑等头部饲企陆续宣布调价,涨幅在50-100元/吨;而这距离新希望、大北农等企业7月初的首轮涨价仅间隔一周,短期内两次调价的频率,反映出原料成本带来的巨大压力。

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7月第1周全国玉米均价达2.49元/公斤,连续5个月环比上涨,主销区广东玉米价格更涨至2.59元/公斤。作为猪饲料中占比36.3%的核心原料,玉米价格每上涨0.1元/公斤,一头猪的全程饲料成本就增加约30元。

正因如此,即便豆粕价格出现缓解,也难以抵消玉米涨价的影响。7月第1周全国豆粕均价3.31元/公斤,同比下跌9.3%,但饲料企业并未因此降价。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指出,6月畜禽配合饲料出厂价同比仍上涨3%以上,除玉米供应偏紧外,人工、运输等成本的持续上升,共同构成了提价的刚性理由。这种“豆粕跌、玉米涨”的结构性矛盾,让饲料企业陷入“成本倒挂”的被动,提价成为无奈的选择。

对养殖端而言,在猪价和饲料带来的“剪刀差”之下,上市猪企通过自建饲料厂和智能化养殖,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并凭借规模化赢得了可观的利润。但中小养殖户却因缺乏规模采购优势,饲料成本普遍高出10%-15%,在当前猪价下已逼近盈亏线。然而从生猪产能变化趋势来看,未来或仍有增量空间。

新生仔猪连续5月激增,出栏压力空前

实事求是的讲,尽管近期饲料价格经历了3连涨,但相较历年仍不算高。可是从猪价层面来看,亏损风险却与日俱增!不仅全国母猪产能去化缓慢,2025年上半年新生仔猪数量更是连续5个月激增,为下半年的猪价滑坡埋下伏笔。

据监测,2025年1-5月,全国新生仔猪数量连续环比递增,累计增幅达5.07%,同比增长9.9%。按6个月育肥周期推算,6-11月生猪出栏量将逐月增加,预计同比增幅超8%,供应压力贯穿下半年。

这意味着,不仅7月份猪价将持续下跌,等到年底前或许都将处于低迷态势,只到年末才有阶段性回暖的可能性!实际上,供应过剩的压力也已在价格端显现,7月14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跌至14.81元/公斤,较月初下跌1.2%,广西、贵州、云南等地猪价跌破7元/斤!

除新生仔猪的快速增长以外,行业对猪价形势的错判也可能带来更大的危机。从6-7月的行情变化不难看出,当前业内仍存在不少的压栏和二育行为。放眼未来3个月,随着猪价的持续低迷,将导致二育成本显著降低,而养殖户压栏的意愿也会显著增强,从而继续增加供应量。

历史规律显示,下半年的“国庆”和“年末”往往被视为猪价高点,这种预期可能进一步强化压栏行为。若7-9月养殖户普遍押注10月行情,大量生猪将被延迟至四季度出栏,不仅会让产能去化持续缓慢,还可能让本就过剩的供应雪上加霜,甚至重现2023年“旺季不旺”的尴尬局面。

因此,我们一方面期盼农业农村部倡导的“减母猪、控二育、降体重”加速推进;一方面也要做好应对下半年猪价行情大起大落的阶段性风险。

总的来说,虽然养猪业近年来发生了巨大变革,但许多历史规律却并未改变。在利益交织的博弈中,走捷径的人永远会存在,但无论是从大猪企还是中小养殖户的案例来看,唯有回归初心,养好猪、降成本才是长久生存之道。当然,在微利时代下,也许“靠量取胜”早已成为无奈之举......
编辑:张光磊

免责声明

  •   1、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2、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