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是我国传统粮食主产区,玉米、水稻、春小麦等作物在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轮番登场,也留下了丰富的秸秆资源。但在过去,无论是“一烧了之”还是弃之荒野,秸秆都一度沦为环境的负担。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变废为宝,寻求秸秆资源化利用新途径成为一道摆在行业企业面前的时代命题。
从2008年起,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等文件,逐步形成了以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燃料化等“五料化”利用为主的产业格局。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支持秸秆综合利用。秸秆饲料化利用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扩大草食动物饲料来源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养殖业节粮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有效挖掘非粮饲料资源替代,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畜产品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辽宁省持续推进“秸秆变肉”“秸秆变奶”,让秸秆从田间废弃物变成产业新资源,书写出农业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2024年,辽宁省粮食播种面积5366万亩,粮食产量达到500.1亿斤,秸秆产生量2538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44%,其中,饲料化利用率占比45.3%。
从环境负担到变成牛羊的“能量面包”,最重要的就是要拓宽秸秆的升值空间。特别是秸秆饲料化利用,对秸秆品质要求更高,所以,在收获时要坚持“适时收获、质量优先”。为此,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多次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对企业和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确保收获的秸秆无霉变、无腐烂、无杂质,保障后续饲料化生产加工。
“针对不同的作物秸秆,我们的收获时间不一样,像玉米黄贮秸秆,我们就推荐种植户在籽粒完全成熟收获后,植株还没完全枯黄时收割离田。水稻秸秆就应该在稻谷收割后1~3天内完成收获离田作业。”辽宁省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
另一方面,辽宁省大力发展秸秆初加工饲料产业,支持企业通过高附加值、高转化率的饲料加工利用方式,优化粉碎、揉丝、膨化、汽爆、青(黄)贮、微贮、菌酶协同处理等技术工艺,利用调质成型、低温成型、高密度成型等新工艺加快发展秸秆固体成型饲料,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自2016年以来,辽宁省大力实施“秸秆变肉”“秸秆变奶”行动,推动秸秆饲料过腹转化增值,为全省1100多万头草食家畜备足口粮。累计创建了162县次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覆盖45个县(市、区)。通过重点县带动周边县,逐步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辽宁秸秆离田产业化水平占东北地区首位。
自2020年我国实行“饲料禁抗”后,因为生物发酵饲料中的各种有益菌和酶对畜禽消化与营养吸收利用起到了重要作用,生物发酵饲料便逐渐成为产业热点,而秸秆也因生物发酵而迎来华丽蜕变。
走进位于辽宁省调兵山市北工业园区的秸铖生物科技(辽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轰鸣的机器声中,玉米秸秆等原料在传送带上奔涌向前。秸铖生物是一家主营农作物秸秆处理及加工利用服务、生物饲料研发和饲料原料销售的农业高科技公司。在这里,能看到秸秆饲料化利用过程中满满的科技力量。
为了提高微生物的纤维素降解率,秸秆原料需要经过微粉碎、微碱处理等前处理工艺;为了提升生物发酵饲料的营养价值,创新复合发酵微生物菌种的发酵工艺;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降低饲料中蛋白质、有机酸等营养成分的损失,专门根据饲料的物料特性进行发酵后处理工艺研究。公司技术专家魏大勇介绍,公司为了加强科技力量,2023年,以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玉米深加工与秸秆利用团队为技术核心,建立了专家工作站,并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谯仕彦专家团队展开深入合作,有效提升了秸秆饲料化高值利用开发与产品创制技术。目前,公司建立了集预处理、发酵和发酵后处理于一体的秸秆发酵饲料生产工艺,正在进行中试生产验证。
公司针对秸秆饲料应用面临的消化率低、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低等问题,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研制符合市场需求的秸秆饲料产品。当前,公司成功研制出蛋白含量40%的高蛋白功能性纤维饲料产品,经核算,1.43吨秸秆就能制备1吨40%蛋白饲料,产品产出率高。同时,产品不仅能饲喂牛羊等反刍动物,也可在猪、鸡等单胃动物中广泛应用,应用前景广阔。
目前,公司已建成年产能1.5万吨的示范生产线1条,年消耗秸秆1.1万吨。“现在辽宁省有多家大型饲料企业都选我们的产品作为蛋白质原料,市场认可度比较高,此外,还可以实现替代豆粕7500吨/年,能有效推动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魏大勇说。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迎来有利的发展契机,但是要想进一步推进秸秆“五料化”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政策的积极引导与市场的高效驱动。
近期,农业农村部出台了《秸秆饲料化利用提升行动方案》(2025—2030年),明确指出,以推动饲料产业化发展为重点,加快推进秸秆转化初加工饲料,积极发展秸秆高值饲料,优化秸秆饲料产业布局,打造一批秸秆饲料化利用优势产业带。
“有了政策的支持,辽宁省将持续推进秸秆饲料转化增值和产业化发展。坚持以饲料化作为秸秆综合利用的主攻方向,在养殖优势地区加快推进‘秸秆变肉’‘秸秆变奶’产业,促进秸秆资源就地转化、就近利用、过腹增值,提升秸秆饲用价值和利用率。同时,着力培育秸秆饲料化收储利用企业和合作社,推动规模以上秸秆饲料生产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产品研发,延伸上下游产业链,立足各地秸秆资源禀赋和养殖业基础,打造特色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辽宁省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另一方面,面对深加工领域日益显著的“绿色化、功能化、高值化”趋势,饲料企业也应积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速延伸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全力锻造这条“黄金链”。发展营养强化秸秆饲料,集成推广秸秆全混合日粮技术,积极探索秸秆生物转化、酶解发酵等前沿技术,发展秸秆饲用蛋白、淀粉、糖等高附加值产品,让作物秸秆真正变成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郭洪军 卞大伟 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