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位于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一立镇曾家店村的吴涛猪场,陆续购进4800余头仔猪,这意味着这个曾经闲置数年的猪场被重新盘活。盘活闲置猪场,确保生猪稳定供给,是今年该区农业农村局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全区32家闲置猪场已盘活29家。
四川省是生猪生产大省,同时也是消费大省。自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发生以来,嘉陵区生猪养殖业遭受严重打击,一些养殖业主选择退出市场,导致不少养猪场空置。虽然当前生猪价格偏低,但生猪稳产保供依旧是重中之重。嘉陵区采取积极措施,通过抓大不放小等办法,除引进一些新的业主从事规模化养殖外,对一直存在的农村小散户也进行了同等的政策扶持,积极引导小散户应对市场变化,有效盘活闲置猪场。
嘉陵区农业农村局产业中心畜牧板块负责人袁章说,非洲猪瘟虽然对一些规模场伤害很大,但对农村小散户影响却有限。
从2021年到2023年上半年,生猪价格一直走高,最高达到14元/斤。“现在的价格虽然只有6~7元多,但小散户自己喂出的农村土猪很抢手,价格也能稍高一点,本地市场就销完了。”袁章说。
“我们抓大不放小,母猪良种补贴,小散户一样有,每头母猪补贴80元,且白猪黑猪一样;政府还专门拿出资金,支持大户带小户发展,凡给小户提供一头仔猪,奖大户400元,小户只出50元便可得一头仔猪。”袁章说。
至于外购仔猪的小散户,政府从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中拿出部分奖补。具体标准为:限定年出栏10头以下,每出栏一头总共奖补400元,购进仔猪时奖补300元,出售育肥猪时奖补100元。该政策已实施3年,且奖补金额逐年增加,今年金额已达600元/头。
“同时,我们在技术指导和防疫支持上逐年加大力度。”袁章说,今年全区拿出了50万元,购买了相关防疫药品和物资发放给小散户。诸多政策支持的直接效果是小散户撑起了嘉陵区生猪养殖的一片天,去年小散户生猪养殖出栏量将近20万头,占比达32%。
有了小散户托底,嘉陵区对闲置猪场的盘活就游刃有余了。虽然猪周期的循环和疫情冲击给一些养殖业主造成的损失很严重,但仍有一些人扛住了压力,不但没有被淘汰,反而越走越稳。
曾家店村的闲置猪场,原属于嘉陵区一家大型生猪养殖企业,该企业以自繁自养为主,近几年大大压缩育肥猪产能,专做种猪繁育,闲置至今已3~4年了。敢接手这么大一个养殖场,吴涛说,他的底气来源于与大集团合作开展生猪代养。曾家店村猪场这批共4800余头仔猪,便是跟双胞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公司提供仔猪、饲料、防疫药品,并承诺育肥猪回收,每头给他们不低于200元代养费。
此前,吴涛在蓬安县养猪,跟“四川德康”合作,也是采用代养模式。“因为有合同保障,且公司先期投入更大,我们只出场地、人工、水电,投入相对较小,大大降低了我们的风险。”吴涛说,最希望把猪养好的恰恰是公司,只要把猪养好了,代养费无须担心。
吴涛算了笔账,公司提供仔猪一般12斤/头,6个月出栏须达到260斤以上,曾家店村这个养殖场充分利用可实现年出栏1万头,加上其他地方的养猪场,一年总出栏可达2万头,按每头200元计算代养费,一年毛收入可达到400余万元,纯利润在50万元以上。
在袁章看来,生猪代养基本上是稳赚不赔,至少可以保证养殖业主不亏损,这也是不少稳扎稳打的业主最喜爱的模式。因此,全区年出栏60余万头中,采用代养模式占比达28%。“今年盘活大批猪场后,这个占比还会提高,估计在30%以上,出栏量在20万头左右。”
曾斌涉猎养猪业已有20余年,一直坚持自繁自养的路子,他创办的南充金兆畜牧养殖有限公司,如今存栏种猪600余头,年出栏育肥猪1万头以上。通过提高仔猪成活率,使一头母猪贡献的育肥猪数量从17~18头增加到27~28头,其间有丰富的经验积累。
“只有不断想办法节本增效,才能在养猪业中站稳脚跟,进而才能赚到钱。”曾斌说,从2022年起,他的公司同另外4家养猪企业联合成立了南充嘉牧养殖有限公司,其主要职能是整合内部力量闯市场。
这种横向联合抱团取暖的做法,让自有种猪资源实现内部循环,原5家公司共有种猪1500余头,每年可供内部循环的仔猪超过3万头。超强的组团力量使他们在这次盘活闲置猪场中表现突出,一口气盘活了14家,共23栋猪舍,年产可达6万头。
他们之所以有足够的底气去大规模盘活,主要还在于药品的集中采购,以及饲料的自主加工。“我们集体采购药品可比单独采购节约20%的成本。”曾斌说,在饲料方面,他们专门请了配方师,将自己的配方及核心原料拿给饲料厂委托生产。
药品和饲料环节节约下来的成本就意味着利润。养育一头260斤以上的育肥猪,饲料成本可节约70~100元。“节约的钱平摊到猪身上,每斤约0.3~0.4元,这在当前毛猪价格仅每斤6.6~6.8元的低迷行情下,相当于比别人多挣了几毛钱。”曾斌说。
除了自繁自养,嘉牧养殖公司还从其他企业购进部分仔猪,同时还与其他大型企业合作代养。养殖基地不仅遍布嘉陵区7个乡镇,还正在阆中市建设一个大型养殖场。去年,该公司共出栏生猪2万余头,14家闲置猪场盘活后,年出栏将达到8万~9万头,产能将直接翻4倍。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