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育肥后期(80kg-出栏)猪群更易爆发传染性胸膜肺炎(APP)。此阶段猪只生长快、密度高、心肺负荷大,一旦发病,死亡率骤升,经济损失巨大。本文将深度剖析夏季育肥后期APP的流行特点、致病机制,并提供综合防控体系,助大家能稳渡“高危期”。
01 夏季为何容发APP
一、环境应激源:
热应激:高温直接抑制免疫机能(降低淋巴细胞活性,减少抗体生成),同时增加呼吸频率(>40次/分钟)以散热,使病原更易侵入呼吸道深部。
高湿:湿度>70%利于气溶胶中APP存活与扩散,同时加剧热感(体感温度上升)。
通风不良:为降温常减少通风量,导致舍内NH₃、H₂S、粉尘浓度飙升,持续损伤呼吸道黏膜屏障,降低局部免疫力(SIgA减少)。
二、猪群自身脆弱性:
生理负荷:育肥后期猪心肺功能接近极限,呼吸道结构相对狭窄,APP感染易引发严重肺部实变和胸腔积液。
免疫间隙:后期免疫关注点常转向口蹄疫等,APP免疫保护力可能衰减,形成“窗口期”。
混群与转群应激:后期调栏、并群频繁,加剧争斗和应激反应(皮质醇升高),促进潜伏感染爆发。
三、病原特性:
血清型复杂:国内流行血清型主要为1, 5, 7, 12型,毒力差异大,交叉保护有限。
“机会主义者”:APP是典型的条件致病菌,健康黏膜可抵御,一旦黏膜受损(环境差、其他感染如PRRSV、PCV2)或免疫力下降(热应激),即可趁虚而入。
快速传播:通过飞沫、直接接触在密集猪群中高效传播。
02 综合防控
一、环境精准调控:打造不利于APP生存的物理屏障(核心)
1、降温是关键:
湿帘-风机系统:确保设计合理(风速>2m/s过猪体),维护到位(湿帘清洁无堵塞,水循环正常)。目标:育肥舍温度 ≤ 28°C(理想24-26°C),昼夜温差 < 5°C。
精准喷雾/滴水:在极高湿天气慎用喷雾,优先采用颈部滴水(避免喷湿料槽)。结合风速保证蒸发效果。
屋顶隔热:加装泡沫板、刷白漆反射阳光,显著降低辐射热。
2、通风换气是灵魂:
最小通风量保障:即使夜间降温,也需维持必要通风量(>30 m³/小时/头·100kg)以清除有害气体和湿气。使用变频风机或分阶段控制。
空气流向优化:确保新鲜空气均匀分布,无死角(如使用吊顶导流板)。避免“贼风”直吹猪体。
实时监测与调整:安装温湿度、CO₂、NH₃传感器联动控制系统。
3、降低粉尘与有害气体:
饲料管理:使用优质低粉尘颗粒料,适当添加油脂(1-3%)减少粉率。
粪污及时清理:采用干清粪或高效水泡粪工艺,减少发酵产气。
空气过滤/净化:在进风口或舍内关键区域考虑使用空气过滤装置(初效+中效)或静电除尘设备。
降低饲养密度:育肥后期猪只占地面积 ≥ 1.2 m²/头(100kg以上)。密度是影响疾病传播速度的核心因素。
夏季育肥猪舍关键环境参数控制目标
二、科学免疫管理:建立特异性保护屏障
1、疫苗选择:
匹配血清型:务必通过实验室检测(PCR、血清学)明确本场流行优势血清型,选择对应多价灭活苗(如含1、5、7型)。
品质可靠:选择知名品牌,关注抗原含量、佐剂工艺(如油佐剂效果通常优于铝胶佐剂)。
2、免疫程序优化:
基础免疫:保育期(6-8周龄)首免,间隔3-4周后二免,奠定基础。
育肥期加强:育肥后期加强免疫至关重要!推荐在 12-14周龄(约70-80kg体重) 进行第三次免疫。此时间点覆盖了免疫保护力可能衰减的时期,直至出栏。
免疫操作:确保疫苗冷藏(2-8℃),注射部位准确(颈部肌肉深部),一猪一针头。
3、免疫监测与评估:
免疫后3-4周可随机抽样(10-15头/群)检测APP特异性抗体水平(ELISA),评估免疫效果和抗体整齐度。
关注免疫副反应(短暂发热、减料),及时处理。
三、药物预防与保健:构筑最后防线
策略:药物预防应作为环境改善和免疫接种的补充,而非替代。重点用于高风险期(如持续高温预警、转群后、周边疫情爆发)和易感猪群(如弱猪、病愈猪)。
1、药物选择与方案:
群体预防/早期干预(脉冲给药):
替米考星(20%预混剂):200-400g/吨料,连用7天。对APP效果好,兼具免疫调节作用(靶向肺泡巨噬细胞)。
泰妙菌素(80%预混剂) + 金霉素(15%预混剂): 泰妙100-200g + 金霉素300-500g/吨料,连用7天。协同增效,成本较低。
氟苯尼考(20%预混剂):1000-2000g/吨料,连用5-7天。效果强,注意耐药性监测和休药期。
饮水给药(急性期或采食下降时):
阿莫西林(可溶性粉)、氟苯尼考(水溶剂)、替米考星(水溶剂)按说明书剂量使用,注意溶解性和适口性。确保给药期间水质清洁,水线畅通。
2、关键点:
轮换用药:避免长期连续使用同一类药物(如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制定年度轮换计划,降低耐药风险。
精准剂量与疗程:严格按说明或兽医处方,足量足程。
休药期:严格遵守所选药物的休药期规定,确保食品安全。
3、抗应激与增强体质:(饮水/饲料添加)
电解质 + 多维(尤其VC、VE、VB族):整个高温期持续添加(如VC 200-500g/吨水),缓解热应激,维持代谢和抗氧化能力。
功能性添加剂:考虑添加益生菌(维护肠道屏障)、有机酸(抑制病原、改善水质)、植物精油(如牛至油、百里香酚,具有抗炎、抑菌、促采食作用)。
育肥后期APP预防性药物方案参考
四、生物安全与日常管理:阻断传播链
全进全出 (AI/AO) 与彻底洗消:
严格执行批次间彻底清洗(去除有机物)、有效消毒(选择对APP有效的广谱消毒剂如戊二醛、过硫酸氢钾复合盐)、干燥空栏(>48小时)。
消毒效果评估(ATP拭子检测)确保洗消质量。
人员与物品流动管控:
不同生产单元(尤其病猪隔离区)人员、工具专用,严格淋浴更衣换鞋。
进场物资严格消毒。
车辆管理:运猪车、饲料车、粪污车严格清洗消毒后方可接近生产区,设立中转点。
引种与隔离:新引入种猪或后备猪需进行APP检测(PCR/血清学),并隔离观察至少6周。
饮水卫生:定期清洗消毒水线,监测水质(细菌总数、大肠杆菌),确保清洁。高温期可定期在饮水中添加酸化剂或低剂量消毒剂(如氯制剂,注意浓度和残留)。
灭蝇防鼠:苍蝇、老鼠是机械传播媒介,夏季加强灭杀。
03 临床预警与治疗
一、每日早、中、晚三次重点巡视育肥后期猪群,观察:
呼吸状态:明显腹式呼吸、犬坐姿势、呼吸急促(>40次/分)、咳嗽(尤其是湿咳、痛咳)。
精神与采食:精神沉郁、扎堆、被毛粗乱、采食量突然下降。
体温:急性感染体温常升至40.5-42°C。
口鼻分泌物:严重时可见带血泡沫。
精准诊断:
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金标准,可做药敏试验。
PCR检测:快速、灵敏,可检测病原及血清型。
血清学检测(ELISA):用于群体感染状况评估和免疫效果监测。
剖检典型病变:肺脏严重充血、出血、实变(尤其是膈叶),纤维素性胸膜炎,胸腔血性或脓性积液。气管内充满泡沫血性分泌物。
实验室确诊:采集急性期病猪肺脏、气管分泌物或胸腔积液,进行:
二、紧急处置流程图:
三、治疗方案:
个体治疗(重症):首选注射给药:
头孢噻呋(5mg/kg BW,IM,SID)、氟苯尼考(20-30mg/kg BW, IM, SID)、恩诺沙星(2.5-5mg/kg BW, IM, SID)等。足量足程(一般3-5天),配合解热镇痛药(如氟尼辛葡甲胺)。
群体治疗:同预防性给药方案,但剂量可酌情提高,疗程延长(7-10天)。务必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最敏感药物。
支持疗法:保证清洁饮水,可饮水中添加电解质、多维、葡萄糖。保持环境安静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