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温度较高,部分地区雨水较多,湿度较大,饲料霉变现象严重;猪细菌性疾病有所增多,主要以仔猪渗出性皮炎、黄白痢、副猪,中大猪链球菌病、回肠炎、附红体病、弓形体病为主;
猪病毒性疾病:伪狂犬病、小非、圆环病毒病等,其中伪狂犬病与蓝耳病、猪瘟等多种疾病混合感染给猪群造成较高的死亡率。如果发现高烧、不吃料,用药效果不明显,有死亡,尽快做小非检测。
由于温度较高母猪出现采食下降,导致母猪便秘、产程延长、母猪产后三联征频发。猪病通执业兽医师建议猪场一定要做好母猪防暑降温工作,严把饲料关,防止霉变。
山东烟台某自繁自养猪场,有三窝断奶仔猪,部分出现以气喘为主的疾病,按一般呼吸道疾病治疗几天,不见好转。
1.临床症状
患猪采食量下降、被毛粗乱,消瘦;咳嗽气喘、呼吸困难;有的仔猪出现眼结膜苍白、皮肤苍白、黄疸,有的腹泻;
个别猪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红紫色丘状斑点、持续性腹泻;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用手触摸有“扎手感”;严重感染的3头仔猪,体温升高至41℃,关节肿胀、疼痛、侧卧、起立困难、一侧性跛行,驱赶站起来频频咳嗽。
2.病理变化
剖检2头病猪,内脏变化基本一致,喉头有出血样气泡,扁桃体肿大。胸腔和心包内有大量淡黄色积液,胸腔有大量纤维素样渗出物,覆盖心脏,肺部可见间质性肺炎。
肺脏、心脏被纤维素样物质包裹,与胸腔粘连。全身淋巴结肿大,股下淋巴结肿大3~5倍,苍白,切面呈大理石样,肝脏、脾脏变硬。
肾脏呈淡黄色,表面有散在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坏死灶,肾乳头有出血点,关节肿大、变形、切开肿大的关节腔,可见有淡黄色样液体溢出。胃萎缩,内壁溃疡出血。
3.实验室检查
涂片镜检,采取包膜渗出物、关节腔渗出物、肺等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到革兰氏阴性的细小杆菌。菌体形态表现明显的多形性,以纤细杆状者居多,个别呈两极浓染的球杆状或长而弯曲的丝状菌体,无鞭毛,无芽孢,新分离的致病菌株有荚膜。
据上,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确诊为猪圆环病毒Ⅱ型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
4.治疗方案
(1)注射:对发病严重的猪进行隔离治疗。每头猪肌注20%多西环素,按每公斤0.1毫升肌注,再加黄芪多糖按每公斤0.2毫升肌注,另一边肌注柴胡注射液每公斤0.2毫升和10%恩诺沙星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1毫升,连用3天。
(2)饮水:每吨水添加葡萄糖粉5公斤,强力多维500克,连用5天。
(3)拌料:每吨饲料添加10%包被恩诺沙星1公斤+复方阿莫西林1公斤+蓝圆解毒包4公斤;以上连用7天。
经过2天治疗后猪群有明显好转,采食量呈增加趋势,经5日治疗后猪群已基本恢复健康,7天后,死淘2头,其余全部痊愈。
5.预防措施
本病主要是由断奶应激引起的,一般发生在15~30公斤的小猪。因为该猪场未及时接种圆环疫苗,所以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更为重要,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提高保健意识;坚持自繁自养,做到全进全出,加强引种检疫工作;对猪舍及周围环境进行定期消毒,发病期间每天进行猪舍的消毒工作,一般采用猪联1号过硫酸氢钾复合粉和戊二醛 + 癸甲溴铵复合剂替使用,效果更好;做好仔猪舍的通风换气工作,保持猪舍的环境卫生,减少各种应激。
6.讨论
圆环病毒Ⅱ型是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主要病原,一般于断奶后2~3天或1周开始发病,急性发病猪群中,病死率可达10%,耐过猪后期发育明显受阻。最常见的症状是猪只渐进性消瘦或生长迟缓。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嗜血杆菌引起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细菌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断奶后和保育阶段的仔猪,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该细菌寄生在仔猪鼻腔等上呼吸道内,属于条件性细菌,可以受多种因素诱发。患猪或带菌猪主要通过空气、直接接触感染其他健康猪,其他传播途径如消化道等亦可感染。从该病发病情况分析,主要与猪场的猪体抵抗力低,环境卫生差,饲养密度大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