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2025年07月31日 星期四 14时29分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各地 » 正文

行业动态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河南唐河县:“养加销智联” 探索中小猪场新活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5-07-30  来源:🔗农民日报  💛160

7月26日,在河南省唐河县郭滩镇老岗村唐河昶旭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智能化改造后的猪舍内,物联网传感器正实时监测着温度、湿度与氨气浓度,一旦数据异常,系统便会自动报警,AI数字化管理平台精准调控着饲喂量,猪舍内的所有变化均能被实时捕捉。

“智能化改造后,今年春季生产的2批700头仔猪,仅折损3头,比过去降低了很多,这在之前想都不敢想。”唐河昶旭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曲立松说。而这正是唐河县破解中小生猪养殖场发展竞争力弱、探索“养加销智联”融合发展的缩影。

抱团成链,从单打独斗到共生共赢

猪粮安天下。

唐河县作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2024年生猪出栏126.73万头,产值达19.3亿元。但全县357家规模猪场中,中小养殖场户占比高、生产管理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一直制约着生猪产业发展。

“过去饲料涨价不敢囤,猪价波动心发慌,一场疫病可能就血本无归。”唐河县源潭镇三王庄村的唐河县鹏华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郭鹏的话道出了众多中小养殖户的困境。

唐河县鹏华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郭鹏正在展示智能监控系统。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帅杰 摄

为打破这一困局,唐河县积极探索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唐河县畜牧发展中心主任王峰介绍,在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的大力支持下,唐河县通过对中小养猪场智能化改造升级、专业化托管服务、数智技术赋能和产业链上下游纵向及中小规模猪场的横向结合,打造新型生猪产业融合发展联合体,初步探索出“养加销智联”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实现养殖支撑加工、加工打造品牌、品牌占领市场、市场反哺养殖、数智赋能全链、联合实现共赢的良性循环。

2024年,由唐河县畜牧发展中心牵头,唐河县本地养猪龙头企业唐河县鸿瑞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带头成立了生猪产业融合发展联合体,如今已吸纳唐河、内乡等五县区35家企业,成员涵盖养殖、动保、发酵原料、饲料、屠宰、加工等全产业链。“联合体就像一张网,把上下游企业串起来,让每个环节都能共享资源、共担风险。”唐河县鸿瑞牧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延恩说。

在这个联合体中,“利润重置、让利双赢”的利益联结机制是核心。目前,联合体成员生猪年出栏量达100万头以上;引导饲料厂以代加工方式向养殖户让利;联合体内即将运营的桐凰食品加工厂每验收一头合格生猪将反哺养殖场一部分利润;与上农实业、大红门等企业签订协议,打通销售渠道,加快“调猪变调肉”步伐,以此来提高养殖场盈利能力,形成饲料厂市场稳定、养殖场降本增效、食品厂原料供应稳定的产业闭环,实现“1+1>2”的效果。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区域联合、抱团发展,让中小养殖户有了较为坚实的后盾。“加入联合体后饲料有保障,销路不用愁,还学到很多养殖技术,对接下来的养殖更有信心了。”养殖800多头仔猪的郭鹏说,特别是现在猪舍内安装了监控系统能实现观察无死角,通过自动巡舍能够及时通过猪的卧姿、状态,判断猪的健康状况,来及时采取措施应对。

数智赋能,科技让传统养殖“换道超车”

“以前喂猪凭经验,现在全靠数据决策。”在唐河县源潭镇徐岗村唐河县天鸿牧业有限公司养殖场外,负责人禹昊坤介绍,养殖场通过智能化改造,猪舍安装空气过滤系统,优化猪舍养殖环境,仔猪腹泻及呼吸道疾病发生率显著降低;视频巡舍代替人工巡舍,降低人员进入猪舍频率,减少人猪接触,猪只死亡率控制在5%以下;RDMS实时动态智能管理系统可根据猪群生长阶段自动调整温湿度、氨气浓度等环境参数。

按照“基础条件好、养殖理念先进、转型发展意愿强”原则,唐河县统筹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试点项目资金1100万元,筛选了20家中小规模生猪养殖场为试点,采取“先建后补”等方式,实施智能化改造,安装空气过滤系统,以点带面,梯次推进。目前,包括唐河县天鸿牧业有限公司在内的20个试点养殖场改造任务已全部完成。

“智能化设施升级改造20个单元,项目总投资99.2万元,其中财政资金66万元。改造后的养殖成本大幅降低,仅人力成本就降了一半多。”禹昊坤高兴地说。

“现在是‘人在室内坐,猪在舍中养’。”见到郭鹏时,他正坐在电脑前查看猪舍内情况。郭鹏介绍:“这次智能化设施升级改造4个单元、安装空气过滤系统16个单元。经过智能化改造,一方面降低人工成本、减少人猪接触次数;另一方面空气过滤系统保障了猪舍养殖环境,冬季也能安心养猪了。”

针对中小养殖场老旧猪舍改造难的问题,唐河县推广鸿瑞牧业自主研发的AI数字化管理平台RDMS系统,通过AI分析建立饲养环境模型和智能化精准饲喂模型,让猪群均匀度提升15%,饲料利用率提升11%。猪舍空气过滤系统的安装,让20个完成智能化改造养殖场春冬季节猪腹泻及呼吸道疾病发生率大幅下降。

唐河县鸿瑞牧业AI数字化管理平台RDMS系统实时监控猪舍情况。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帅杰 摄

“技术推广不能搞‘一刀切’。”唐河县畜牧发展中心科技特派员曲平安介绍,县里筛选不同规模养殖场户试点,形成7种可复制的改造模板,从200头至1000头育肥场到50头至400头母猪场,都有量身定制的方案,通过“先建后补”政策和“智慧畜牧贷”产品,解决生猪养殖户的资金难题。

技术赋能让中小养殖户实现了“降本增效”的质变,这种变化正是新质生产力在传统农业领域的生动实践。郭延恩算了一笔账:“应用RDMS系统后,智能化精准饲喂养料肉比从2.7:1优化至2.48:1,每头生猪节约节约饲料22公斤,减少饲料投入约62元;人均管理猪只数从500头增至3000头,劳动力成本降低60%;成活率从90%增加至95%,平均每头利润增加27元;动保投入节约40%,从头均75元降低至45元;生产效率提高7.4%,生猪平均出栏时间由175天降至162天;采用节能型环控设备,精准控温可节约水电20%。”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从技术创新到数智引领,唐河县的探索推动中小养殖场户破解生存难题、拓宽发展空间、增强抗风险能力,实现生猪产业的良性循环。正如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所言:“在县域内分区域、分阶段、分类别对中小规模养殖场户进行智能化、规范化改造提升,探索打造‘装备+养殖+服务’一体化全链条现代养殖联合体,创新性走出一条与龙头企业互补的差异化、智能化、设施化发展道路,形成可实施、可推广、可持续的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整县解决方案,全面提升河南省生猪产业降本增效抗风险能力,带动中小养殖户稳产增收。”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范亚旭 王帅杰

编辑:张光磊

免责声明

  •   1、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2、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