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2025年08月06日 星期三 18时35分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际 » 正文

行业动态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泰国禽肉进口突遭“紧箍咒”!国内鸡爪鸡翅价格暴涨,产业链如何应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5-08-06  来源:🔗肉类食品网  💛84

一、海关总署强力举措:收紧泰国禽肉进口

(一)5家企业列入负面清单,17家工厂面临紧急核查

2025年8月1日,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对泰国禽肉进口做出重要调整,在国内鸡肉市场引发显著影响。泰国注册编号为EST。266的企业被直接撤销注册资质,EST。119等4家企业自当日起启运的禽肉产品暂停受理申报。同时,中国海关要求对另外17家禽肉工厂展开紧急核查,若不符合相关标准,将面临输华禁令。这是自2024年泰国3家工厂获准入后,中方首次大规模收紧泰国禽肉进口。数据显示,2025年1-6月泰国对华禽肉出口5.99万吨,同比增长15.34%,是中国仅次于巴西(26.88万吨)、俄罗斯(7.36万吨)的第三大进口来源国,其鸡爪、鸡翅等禽副产品深受国内餐饮和加工企业青睐,对国内餐饮及加工市场产生直接影响。

(二)巴西禁令尚未解除,全球供应链压力加剧

值得关注的是,巴西作为中国最大的鸡肉进口国(占比56%),虽其禽流感疫情已于2025年6月结束,但中国进口禁令仍未解除。加之泰国供应收缩,国内企业不得不转向俄罗斯(同比增29.93%)、美国(增15.19%)等市场,全球鸡肉供应链面临重新整合与调整。

二、国内市场显著波动:鸡爪鸡翅价格快速上涨

(一)分割品价格短期内大幅上涨,屠企与经销商处境分化

海关政策调整叠加毛鸡供应偏紧,使国内鸡肉市场在8月1日之后迅速发生变化。8月2日起,鸡爪、翅中等分割品价格出现显著上涨。长爪类、凤爪类产品单日价格上调500-1000元/吨,部分企业甚至进行二次调价,累计涨幅达到2000元/吨;翅中类产品从7月均价1.2万元/吨直接涨至1.4万元/吨,创下近半年来的新高。市场情绪从之前的低迷转为亢奋。

在这波价格上涨过程中,屠企和经销商处境截然不同。屠企方面,分割品价格止跌企稳,部分甚至暂停议价并开始拉涨,进口受限使其产品市场空间扩大。但经销商普遍较为谨慎,如山东一位经销商表示“手里还有库存,不敢贸然囤货”。目前走货量仅恢复至正常水平的60%,市场各方均在观望价格上涨态势的持续性。

(二)毛鸡供应紧张,限价政策面临市场挑战

近期社会毛鸡存栏量同比下降10%,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2024年下半年养殖户亏损严重,导致补栏时较为谨慎;二是7月高温天气影响雏鸡存活率。

面对鸡肉价格上涨,多地政府试图通过屠宰企业限价来稳定市场,但效果欠佳。由于毛鸡供应少,收购成本高,屠企为保证盈利只能提高价格,导致终端市场鸡肉价格难以降低,限价政策在市场规律面前面临一定困难。

三、进口收紧背后:从资质核查到产业安全的深层考量

(一)全球禽流感风险持续,输入性风险促使监管升级

2025年以来,全球禽流感疫情呈现多点散发态势,巴西、美国等主产国均受影响。1月,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出现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死亡病例,随后多个州的商业养殖场检测出不同亚型病毒;5月,巴西首次在商业养殖系统中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在此背景下,中国海关此次严格核查泰国工厂,不仅针对单一企业的合规性,更重要的是防范疫病输入风险。例如,要求泰国输华禽肉必须附具完整的检疫证明,运输车辆需在目的地隔离观察48小时,从流程上有效阻断疫病传播风险。

(二)保护本土产业:从供应补充到质量提升的政策转变

过去十年,中国鸡肉进口量从2015年的30万吨增至2024年的98万吨,其中80%为鸡爪、鸡翅等副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供应缺口。但随着国内白羽鸡产能提升(2025年上半年出栏量同比增5%),政策重心从“保供应”转向“强安全+促升级”:

引导加工企业减少对进口副产品的依赖,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国内毛鸡利用率,如开发鸡胸肉预制菜、鸡骨提取胶原蛋白等;推动“集中屠宰、冷链配送”模式,降低流通环节损耗,目前山东、河南等地已建成50余个万吨级禽肉冷链库。

四、产业链各方应对策略:养殖户、加工商的破局之路

(一)上游养殖户:补栏积极性提高,需防范盲目扩产风险

在市场变动中,上游养殖户反应迅速。山东益生股份等龙头企业数据显示,8月第一周鸡苗订单量环比增长15%,均价涨至4.8元/羽,较上周的4.2元/羽有明显上涨。中小养殖户也普遍计划补栏。然而,养殖户需保持理性,补栏前应综合考虑养殖成本、市场需求等因素。若盲目跟风扩产,待鸡集中上市时可能导致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造成损失,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养殖规模。

(二)中游加工商:加快推进进口替代布局

面对泰国禽肉副产品的供应变化,双汇、圣农等中游加工企业迅速采取应急措施。一方面,扩大与俄罗斯、中亚国家的直接采购合作。2025年上半年从俄罗斯进口禽肉7.36万吨,同比增长29.93%,预计下半年还将增长20%,俄罗斯禽肉在国内市场占比逐渐提高。另一方面,提升国内屠宰产能利用率,通过“活鸡+分割品”双线采购,将冻品库存周转期从45天压缩至30天,加快资金周转,降低库存积压风险。

此外,一些企业积极开发鸭爪、鹅翅等替代品。某休闲食品企业推出“鸭掌卤味礼盒”,预售量一周内突破10万份,市场反响良好,既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需求,也缓解了对泰国禽肉的依赖。

(三)下游经销商:从囤货策略转向精准分销模式

传统经销商正经历转型。过去依赖泰国低价鸡爪开展社区团购盈利,如今泰国鸡爪供应受限且价格不稳定,不得不寻求新途径,转向高端市场。例如,上海有经销商引入越南去骨凤爪,虽单价较泰国货高15%,但品质更稳定,主要面向商超精品柜,满足对品质有要求的消费者。

部分经销商与餐饮连锁合作,推出“定制化分割品”,如为汉堡店提供特定规格的鸡翅中,溢价率可达25%。这种精准分销模式,既能满足下游客户个性化需求,又能提升自身利润空间,为经销商在市场变化中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五、后市展望:短期价格波动与长期产业变革

(一)短期:价格预计在8月中旬达到峰值后回落卓创资讯分析师指出,当前泰国暂停输华的4家企业月均供货量约1500吨,占国内月均进口量(7.96万吨)的1.9%,虽影响有限,但在毛鸡供应偏紧的情况下被市场放大。随着8月中下旬毛鸡出栏量环比增长8%,叠加冻品库存消化,预计鸡爪、鸡翅价格将回落5%-10%,回归至1.3万-1.35万元/吨的合理区间。

(二)长期:进口结构与产业格局的重塑

进口多元化趋势明显:除巩固巴西、俄罗斯等主要供应体外,中国正与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洽谈禽肉进口协议,目标是在2025年将非巴西进口占比提升至40%;国内产能优化调整:在政策引导下,中小散户加速退出,规模化率已超70%,头部企业通过“种鸡-养殖-加工”全链条布局,将自给率提升至60%以上;副产品深加工成为新增长点:随着预制菜、即食食品的发展,鸡骨素、鸡油等衍生品附加值提升30%,某龙头企业单吨鸡爪加工利润从500元增至1200元。

结语:在变化中把握确定性

泰国禽肉进口收紧,既是对供应链的一次冲击,也是中国鸡肉产业强化供应链、完善产业链的契机。对于从业者而言,摆脱对低价进口副产品的依赖,转向精细化养殖、深加工创新以及构建全球供应链韧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于消费者而言,短期内可能面临鸡爪、鸡翅价格小幅上涨,但从长远看,更安全、稳定的禽肉供应体系正在逐步形成,这是此次“进口调整”带来的深远影响。(数据支持:博亚和讯、海关总署、卓创资讯)

编辑:张光磊

免责声明

  •   1、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2、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