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市场都在关注中国到底会购买多少美豆的时候,又一则消息炸街了。
据外媒消息,就在美国期待着中美贸易局势进一步缓和以推动美豆对华出口的时候,中国进口商则转身订购了约20船巴西大豆,分别将于12月以及明年3月后发货。
而之前中国买家放慢了购买巴西大豆的脚步,原因是巴西大豆出现了高溢价,而这回重新购买,原因无他,因为巴西大豆溢价回落了。
最近由于中美谈判后,不断释放缓和的信号,以及相继有中国买家订购了美豆的消息传出,预示着中国需求开始转向美国,于是导致了巴西大豆溢价回落。
而相反的是,美豆由于受重新对华出口的消息影响,则出现了上涨,并且一度涨至近15个月来的新高。
一个上涨,一个回落,于是巴西大豆的溢价比美豆低了。
那么自然采购巴西大豆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而通过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几个问题:
第一,进口大豆,拼的还是一个性价比。
之前市场担忧美豆重新对华出口以后,会导致大豆供应增加,豆粕可能就要大跌。
但事实上,中国市场是开放的,也并不是没有美豆就不行,尤其是巴西大豆连年丰产,更加奠定了供应充裕的格局。
所以在进口大豆这件事上,谁便宜就买谁的,没毛病。
第二,国内大豆的缺口进一步缩小。
我们对进口大豆的年需求大概在1亿吨上下,而今年光南美大豆就对华出口了8000多万吨,所以事实上,缺口已经不大了,粗略计算也就在1000万吨出头。
而现在中国买家又订购了一些巴西大豆,意味着留给美豆的空间进一步缩小。
而我们之前也分析过,即便进口美豆,数量也不会很大。
一方面是近两年美豆在中国进口大豆中的占比逐年缩小,市场格局基本已经定型,在没有重大事件发生的情况下,一般不会轻易改变。
另一方面,我国也在尽量想办法缩小对外的依赖。
比如这两年我们对大豆的支撑明显增加,连续几年的一号文件里都特别提到扩大豆、稳大豆的事,并且还大幅提高了种植大豆的补贴。
并且我国也在试种转基因大豆,这些都是在减少大豆的对外依赖。
这么一来,豆粕市场的上下空间也就比较明显了。
首先是进口大豆预期充裕,所以豆粕大涨的几率不大。
近日,中国正式发布关税调整的公告,其中提到自2025年11月10日13时01分起,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措施,在一年内继续暂停实施24%的对美加征关税税率,保留10%的关税税率。
至此,美豆市场悬着的心就落地了,这意味着美豆对华出口的通道已打开。
而随着南美大豆出口旺季的结束,美豆迎来出口季节,后续顺利对华出口,那么进口大豆的供应预期就是比较充裕的。
进口大豆供应充裕,自然也就限制了豆粕的涨幅。
其次,成本支撑稳定。
但是豆粕大跌的概率也不大,为什么呢?
因为成本。
之前巴西大豆高溢价,就使中国买家放缓了脚步,而现在虽然溢价回落,但是回落幅度也不会特别大,基本也会在跟美豆差不太多的水平。
而前面说了,美豆则是出现了上涨,所以这意味着,不管进口谁的大豆,综合成本相对稳定。
而在成本支撑下,豆粕也很难出现大跌,毕竟油厂也不会赔本赚吆喝。
第三,刚需支撑与库存高位。
这两个就属于半斤配八两了。
一方面,生猪也好,蛋鸡也好,存栏都不低,所以对豆粕的刚需支撑比较坚挺。
而另一方面呢,豆粕库存还在100万吨的级别呢,催提货现象也挺明显,消化这些库存也需要时间。
所以豆粕就是想涨但是大涨不动,但是想跌呢,大跌的概率也不大,预计就在2900元到3300元/吨之间来回波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