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由中国奶业协会主办的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厦门隆重召开。
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马有祥发表主旨报告,总结了奶业近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效,并基于奶业当下遇到的困境,明确指出:奶牛养殖场户承担产业波动主要损失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利稳定发展的根基;以所谓高端的产品为主的乳制品消费结构不利于扩大消费;
在练强内功的同时,我们也要敢于和善于使用贸易规则,有效管控、限制乳品进口......
等等。
以下是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马有祥的讲话全文:
01
回望历史
奶业获得了怎样的成长?
当前我国生鲜乳价格正处于历史上最长的下行周期的底部,全行业正经受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回望历史,我国奶业一直在负重前行,依靠众志成城,披荆斩棘,探索振兴之路。
2015年,面对消费者对国产奶信任不足,农业农村部在加强政策扶持和质量安全监管、练内功的基础上,倡导组建中国奶业20强联合,也就是我们的D20乳品企业。每年指导召开D20会议,联合重塑行业形象,重构发展环境。
经过十年的砥砺前行,我国奶业实现凤凰涅槃。无论是奶牛生产效率,还是乳制品质量安全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全体奶业人用实实在在的成效,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国家的供给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全国奶产量2024年达到4163万吨,比2015年增长了30%,稳居世界第4位;北方主产区产能持续巩固,南方奶牛特色化发展,有效保障了国产乳制品市场的稳定供应。
奶牛生产效率大幅跃进。2024年全国产奶牛平均单产9.9吨,比10年前增长了50%,部分牧场单产超过12吨,整体水平仅略低于美国。
奶牛规模化养殖比例超过76%。精准饲喂、智能环控和健康监测等新技术、新装备广泛应用,产业素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乳品质量保持最好的水平,养-加-销实现全链条的无缝监管,三聚氰胺的禁用物质连续多年零检出。
生鲜乳质量卫生指标比肩欧美国家。乳制品抽检合格率位居各类食品的最前列,婴个幼儿配方乳粉实现一品一码全程追溯,国产品牌重获消费者的信任,市场占有率从不足40%回升到了接近70%。
企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伊利、蒙牛跻身全球乳业10强,飞鹤、君乐宝等企业打造细分领域的国际标杆。
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功能性乳制品、低温乳制品等新产品不断涌现,奶酪、乳清制品、乳铁蛋白等新品类快速起步。
作为全程参与和见证者,我确实体会到我国奶业十年振兴成就来之不易。这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将奶业定位为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为凝心聚力促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得益于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超过500亿元,支持标准化牧场建设、饲草生产能力提升、奶牛育种攻关,推动产业全面升级。
各地因地制宜出台配套政策,在用地、环保、金融等方面为奶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形成了政策合力。
得益于科技进步的有力支撑,奶牛生产性的测定和群体遗传改良有力有效,优质青贮玉米、优质苜蓿全面普及,全混合日粮精准饲喂技术快速运用,口蹄疫、乳房炎等疾病得到有效防控,乳品加工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和包装材料多点突破,实现产业化的应用。
得益于全行业的共同努力,牧场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加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拓展的力度,行业协会充分发挥纽带和凝聚作用。特别是疫情期间,产业链上下游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稳住大盘,奶业在食品行业实现了逆势增长。
02
以高端为主的产品结构不利于消费
限制乳品进口,争取国产发展空间
历经反复淬火,我国奶业已经百炼成钢,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在行业困难时期,我们既要看到光明前景:我国人均奶类消费仅仅40 kg左右,与世界平均水平和不少国家的人均奶类消费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奶业发展有很大的潜力。
更要看清短板差距:奶牛养殖场户承担产业波动主要损失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利于稳定发展的根基,以所谓高端的产品为主的乳制品消费结构不利于扩大消费。
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强化战略思维,齐心协力推动奶业养殖纾困,顺应大势,优化发展路径,立足长远,解决矛盾问题。以质的有效提升,带动量的全面增长,开创奶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一是持续夯实奶牛养殖发展的根基。
要统筹用好各级各类产业扶持政策,综合施策,推动奶牛养殖降本增效,守住600万头左右的高产荷斯坦牛群基本盘。遵循与资源环境相匹配、与消费需求相适配原则,合理规划奶业生产布局,加强优质饲草粮基地的建设,扩大种养结合的比例,持续推进奶牛遗传改良,提高奶牛群体质量,加强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提升生物安全水平。
二是持续强化养殖加工利益链结。
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证明,奶业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既有利于保障乳品质量安全,也能有效提升全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我国奶牛养殖加工一体化经营占比不到40%,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乳制品加工企业要不断提高稳定可控奶源的比例,通过相互持股、二次分红、逆价收购、利益保障等多种方式,与奶牛养殖场户建立互利共赢的稳固关系。要放宽准入门槛,对工艺和技术装备成熟、不适合大规模生产的产品,不设起点、规模和半径限制,支持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半加工。通过加工企业和养殖场户的双向奔赴,构建奶业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三是持续巩固乳品质量安全优势。
任何时候,质量安全都是全产业发展的生命线。要持续巩固国产奶的好品质,有效转化为好口碑。不断完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追溯体系,强化全过程质量管控,始终做到乳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指导乳制品加工企业做好生产工艺与标签的更新准备,如期执行新修订的灭菌乳国标,推动国产灭菌乳品质提升。各方面协同发力,加大与生鲜乳生产灭菌乳的营养优势宣传,突出本土奶源鲜活优势,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国产奶的竞争力。
四是挖掘多层多元的消费潜力,优化乳制品结构,增加平价产品的供应,让中低收入人群喝得起。
筑牢液态奶成为日常食品的群众基础,促进原制奶酪等固态、半固态新型产品消费。找准与国人饮食习惯的结合点,创制中式乳品菜谱,拓展黄油、乳清、乳功能蛋白应用场景,与食品饮料产品创新融合,促进看不见的乳品消费。
在练强内功的同时,要有效管控乳品进口,要敢于和善于使用贸易规则,限制乳品进口,为国内乳业发展争取市场空间,维护行业发展利益。
行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军再出发。从奶业大国到奶业强国,十年跨越支持序章,只要我们坚守初心,坚定信心,保持恒心,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我国奶业高质量发展必将再创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