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2025年07月22日 星期二 20时38分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内 » 正文

行业动态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重磅!又一高校将开设宠物相关专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5-07-22  来源:🔗宠物道  💛80

我们计划开设的宠物相关专业将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接触到真实的宠物医疗和护理场景。”上个月,中国农业大学宣布设立全国首个“宠物”本科专业。公开资料显示,“宠物”专业的招生放在中国农大“动物科学”这个大类,专业方向为“动物科学(伴侣动物)”,专业代码090301,学制为4年,毕业生将被授予“农学学士学位”,计划招收50人。

近日,安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副院长王希春在接受合肥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安徽农业大学或也将开设宠物相关专业。

一、计划专门开设宠物相关专业

王希春告诉记者,“中国农业大学设立首个宠物相关专业,这一举措无疑向外界传达了一个非常明确且积极的信号:宠物行业正在逐步走向专业化和规范化,社会对宠物医疗、护理及相关服务的需求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高等教育机构正积极响应这一社会需求,通过设立专业来培养更多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宠物行业人才。”

安徽农业大学坐落于安徽省会合肥,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以农林生命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的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合作共建高校,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当前安徽农业大学虽未单独设立“宠物”专业,却也有历史悠久的动物医学专业,其前身为1959年设立的安徽农学院畜牧兽医专业,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在学习科目上,我们设置了基础的动物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核心课程,也涵盖了临床诊疗技术、外科手术学、动物传染病学等专业技能课程。”王希春说,学院还非常注重宠物相关课程建设,如《小动物疾病学》、《宠物营养与护理》、《小动物临床检验》等。

王希春透露,当前学院正积极考虑,计划专门开设宠物相关专业。“具体来说,我们计划开设的宠物相关专业将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接触到真实的宠物医疗和护理场景。同时,我们也将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宠物企业和机构的合作,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和就业机会。”

二、构建宠物人才全链条培养体系

随着高校设立宠物相关专业,宠物行业将迎来哪些新变化?据王希春介绍,在人才结构方面,以往,宠物行业的人才主要来源于传统的动物医学专业或相关行业的经验积累。而宠物相关专业的设立,将系统化、专业化地培养具备宠物医疗、护理、营养和行为学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

宠物相关专业的设立还将对消费者体验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专业人才的增加将使得宠物服务更加专业、细致,从而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另一方面,随着行业服务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将能够享受到更加全面、便捷的宠物服务,如在线预约、远程诊疗等,这将极大地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受。

随着宠物经济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看到了宠物行业的广阔前景,并选择将宠物医疗、护理等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近些年,我们学院毕业生从事宠物行业的数量确实在持续上升。”王希春介绍。

他还特别提到学院面向社会开设的宠物医院。“这不仅是对学院宠物相关专业教学质量和实力的有力证明,更是对宠物行业发展的积极响应和支持。通过宠物医院这一平台,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王希春说,从就业趋势到培养创新,再到教学医院建设,安徽农业大学正在构建“招生-培养-就业”的宠物人才全链条培养体系。

“我对宠物相关专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了无限的期待。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宠物情感价值的日益重视,宠物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宠物相关专业,作为这一行业的人才培养摇篮,其发展前景自然是不可限量的。”王希春说。

三、高校为什么会开宠物相关专业?

1. 庞大的市场需求驱动

近年来,中国宠物经济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成为高校开设宠物相关专业的重要驱动力。2024年中国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预计2025年达3500亿元,甚至有机构预测2028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宠物数量超1.2亿只,家庭渗透率从2019年的19.58%增至2024年的23.54%,单只宠物年均消费持续增加。消费结构亦从基础喂养向高端化、情感化升级,宠物医疗市场规模达840亿元,智能用品年增速超90%,国货品牌占据主导。此外,宠物殡葬、旅游、保险等新兴服务需求涌现,要求专业人才支撑全产业链发展。

2. 政策支持与教育导向

国家政策层面积极推动高校优化学科专业设置,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高校需动态调整专业布局,重点培养国家战略急需人才。宠物相关专业被纳入优化学科专业体系,中国农业大学率先开设“动物科学(伴侣动物)”方向,培养宠物专业人才。

3. 填补专业场景人才缺口

当前宠物行业人才缺口显着,保守估计,2025年总缺口超30万人,尤其在宠物医疗、异宠诊疗、现代化牧场管理等领域。执业宠物兽医仅8.7万名,平均每名兽医需服务260只宠物犬,供需比严重失衡。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一是地域分布不均,长三角、大湾区集中全国38%和27%的宠物医疗岗位,而中西部基层兽医站因薪资低导致人才流失;二是技能断层,现代化牧场要求兽医掌握AI测温、区块链溯源等技术,传统院校培养模式与行业需求脱节,复合型人才匮乏;三是高端人才短缺,研发创新、高级管理及精细服务领域高层次人才供给不足。

4. 学科发展与跨界融合

高校通过学科拓展与产教融合,推动宠物专业教育创新。一方面,传统畜牧养殖学科向伴侣动物方向延伸,此前报道,中国农业大学课程涵盖动物伦理、行为学、营养学;另一方面,高校与企业深化合作,新瑞鹏宠物医疗集团与南京农业大学共建产教融合共同体,通过实习实训、校企合作平台培养实战型人才。这种跨界融合不仅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也推动了宠物行业向高端化、服务化转型,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编辑:张光磊

免责声明

  •   1、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2、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