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危急,不止低猪价!
据报道,8月19日,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主持召开部党组会议,传达学习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工作。会议指出,要紧盯粮食市场运行和购销进度动态,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市场调控,落实好奶业纾困政策,持续推进生猪产能综合调控,保障市场和供给稳定。
众所周知,这已经是自6月底以来的第三次强调“推进猪业产能调控”了,这种重视程度是历史罕见甚至前所未有的!
为什么?难道就仅仅是因为当前猪价低迷吗?
其实不然,像前两年的超级猪周期比现在更为严峻,但也没有这样的调控力度。
笔者认为,下半年以来官方密集释放信号,引导生猪产业去产能,主要是因为行业发展逐渐步入畸形,再不遏制,大猪企的发展可能会严重影响到全产业的健康发展。

2025年猪周期,与2021-2023年猪周期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
最大不同是——中小猪场亏损,但大猪企能够赚钱!
回顾2021-2023年间的猪周期,当时猪价更低迷、亏损更惨烈,但国家没有过多干预,那是因为掌握大量产能的上市猪企同样亏损,在市场调节下他们自然会淘汰部分产能,例如正邦、傲农等企业的亏损重整。
但2025年不同,我们从各大猪企上半年财报就能看出,TOP猪企非但没有陷入亏损,而且还有十分可观的利润!当然这代表我国生猪生产力的进步,但这也意味着他们不会减产,甚至为了企业发展,原本是打算继续增产的!(例如正邦、神农、温氏等企业都有增产计划)

这是十分可怕的,从2025年1-6月母猪产能变化可知,即便行业步入亏损,即便农业农村部一再释放“猪周期到来,要去产能”的信号,但母猪存栏依旧居高不下,甚至还在环比增长!
这意味着,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不仅是2025年,2026年乃至2027年都很有可能会继续亏损、扩大亏损!
我们说,母猪影响10个月后的猪价。
那么,大猪企再不减产,2025-2027年就将面临新一轮的“超级猪周期”!
表面上看,2025年上半年猪价在过去几年来并不算低,但却仅仅是猪周期的开始!
可见,最大的危机并不是猪周期,而是猪周期下大猪企基本都能赚钱!
这话听起来很“小人”,毕竟人家赚钱是本事,凭什么指指点点。但当前的发展趋势是,大猪企们“逆势扩张”,中小猪场快速退出(甚至部分国资猪企都竞争失利)......这样下去,猪业的寡头时代真的不会到来吗?
所以说,大猪企们“成本低、效益高”并没错,前几年响应“稳产保供”政策大力发展也没错,唯一的问题只在于“不尊重周期的逆势扩张”。
猪企调头,刻不容缓!
2025年,如果国家只是想“提振猪价”,那么只需要大力收储就行了。但今年收储力度并不大,为什么?因为收储治标不治本,甚至可能反而鼓励了猪企扩张,因此才需要直接要求企业减产!
此外,大猪企的内卷对上游产业也已形成严重干扰,例如动保产业的发展状态就十分不容乐观!
综合以上,笔者分析,国家要做的并不是简单提猪价,而是要遏制大猪企无序扩张的势头,让养猪业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有一个更为健康的行业结构。

那么,调减产能的措施何时能够生效呢?
负责任的说,已经生效了。
虽然当下猪价依旧低迷,但自7月以来,头部猪企就已响应政策号召,主动增量降重,预计多家企业8月底可降至120kg目标体重。再加上对二次育肥的大力限制,综合导致市场上猪虽然没少,但供肉量确实在变少。
并且,各大猪企已经“领取”到了减产任务,农业农村部也明确了要减产100万头母猪的目标(历史罕见)。据了解现在企业压力很大,正紧锣密鼓地想办法调节产能,最麻烦的是有一些原本已经确立的新项目,现在也需要叫停。
总的来说,母猪存栏量影响10个月后的猪价,国家此时叫停猪企无序发展正当时,虽然短期猪价难大涨,但中期避免了一场来势汹汹的“超级周期”,长期更是确立了猪业高质发展的新方向!
我们只需,静待风来——让子弹飞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