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2025年10月21日 星期二 16时10分
当前位置: 首页 » 奶业专栏 » 奶业动态 » 正文

奶业专栏


推荐图文
推荐奶业专栏
点击排行

特朗普“100%关税核弹”砸向中国奶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5-10-21  来源:🔗乳业资讯网  💛80

社交平台一声吼,美国平均关税将飙至150%。当市场都在算大豆、玉米涨多少时,真正卡住婴配粉与高端牧场咽喉的却是两种“小东西”——苜蓿干草与乳清粉。

记者多方采访发现,中国过去八年早已把这两枚“定时炸弹”拆成哑雷:苜蓿自给率突破65%,乳清粉国产化项目年内集中投产。关税战若真落地,美农损失或超36亿美元现金流,而中国奶业最多只是“打了个寒颤”,甚至可能借成本窗口完成配方升级与市场洗牌。

01 关税清单外的“隐藏主角”

特朗普的声明里没提农业,但彼得森研究所模拟显示,150%平均税率一旦实施,美方必祭出对等报复,中国反制清单里大豆、玉米、苜蓿、乳清粉历来排在第一梯队。

与大宗商品不同,苜蓿干草和乳清粉进口额只占农产品总额的3%,却直接决定万头牧场单产能否突破12吨、婴配粉能否达到国标乳清蛋白≥60%的红线。

02 苜蓿草:从“美国草原”到“河套绿洲”

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每进口5捆苜蓿4捆来自美国,价格一度冲到380美元/吨。2024年同一时段,美国份额已跌至52%,到岸价跌破280美元。背后不是需求萎缩,而是国产供给放量:内蒙古、甘肃、宁夏三地苜蓿留床面积八年翻番,商品草产量突破470万吨,自给率由35%升至65%。

某头部牧业集团采购总监透露,只要美盘价格高于320美元,国产草立即“全替代”,成本反而低8%。

03 乳清粉:脱盐生产线抢在关税落地前点火

全球乳清粉贸易量570万吨,美国独占50万吨,其中20万吨直奔中国饲料厂和奶粉厂。

去年10月,工信部把“食品级脱盐乳清”列入关键技术攻关清单,飞鹤、三元、伊利的三条90吨/日生产线相继试车,预计2025年底释放12万吨食品级产能,相当于进口量的60%。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即便美方加征25%报复关税,国产脱盐乳清到厂价仍比欧洲货低1200元/吨。

04 美农场主先慌

中国反制若回到2018年节奏,美国大豆、玉米、苜蓿、乳清四大品类将面临至少30%额外关税。美国农业部内部模型显示,这意味着36亿美元即时现金缺口,玉米带和加州中谷超过1.2万个家庭农场偿债率将跌破安全线。

伊利诺伊大学农场信用报告直言:“失去中国溢价,美苜蓿草离岸价可能一夜回到2010年水平。”。

05 国内牧场短期波动难撼 成本下行大势

原料奶收购价已连跌11个月,牧场最不缺的就是“成本焦虑”。

受访的山东、宁夏四家万头牧场给出的底线是:苜蓿到厂价不超2300元/吨、乳清粉不超6200元/吨即可维持现金成本。以当前国产+欧洲替代方案测算,两项核心原料即使全部取消美系供应,成本增幅也不会超过2%,远低于2021年玉米涨价带来的8%冲击。

06 婴配粉江湖上关税战或成“配方升级赛”

新国标已把乳清蛋白占比从≥40%提到≥60%,进口高价位列第一痛点。关税若把美国乳清粉推到9000元/吨,反而让国产脱盐乳清获得500—800元/吨的价格优势。

业内判断,龙头品牌将借机完成“全线国产乳清”标签切换,并在三四线市场掀起新一轮价格战,行业集中度可能再提5—8个百分点。

07全球贸易流向重写

欧盟乳制品协会已通知会员企业“准备承接中国订单”,预计2025年对中国乳清粉出口可增15万吨;阿根廷农业部则把苜蓿草出口目标从120万吨提到200万吨,专门开通“蒙—阿”海铁快线。贸易壁垒高墙之下,全球奶业供应链正绕开美国,形成新的成本洼地。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看似砸向中国奶业,实则先砸中美农场主的钱包。上游原料国产化+下游消费内循环,让中国乳业第一次拥有“对等反击”的底气。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外部极限施压,都会把本土产业链往前猛推一把——苜蓿自给、乳清脱盐、配方升级,正好串成一条高附加值“微笑曲线”。风暴过后,留在牌桌上的,只会是更成熟的中国奶业。

编辑:张光磊

免责声明

  •   1、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2、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