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复原乳时代”迈向“生乳时代”,《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灭菌乳》第1号修改单的落地不仅体现乳业技术和监管体系的升级,更是中国乳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志之一。以更严格的标准提升产品品质、以更透明的信息赢得消费信任,正在成为中国乳业走向“硬实力”竞争新阶段的关键支撑。
我国乳业正在进入比拼“硬实力”的新竞争阶段。9月16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灭菌乳》第1号修改单(文中简称“新国标”)正式实施。新国标明确规定,灭菌乳中不得使用复原乳,必须以生乳为唯一原料。在农业农村部奶及奶制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常务副主任郑楠看来,“禁止使用复原乳,既体现了我国奶业发展水平已达到新高度,也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新国标实施已满一个月,生产端和消费端都出现了新的变化。记者近日走访北京乳制品市场进行了观察。
配料表做“减法”:复原乳逐步退出灭菌乳赛道
记者走访多家商超和便利店发现,新国标实施一个多月以来,灭菌乳产品的标签明显更为简洁。“以前买纯牛奶,要看配料表上的成分是不是只有生牛乳,现在方便多了。”在北京某超市购物的周女士对记者说道。除了品牌名称和营养成分表外,“100%生牛乳”“纯牛奶”等字样普遍占据了包装的显著位置。在电商平台上,以“仅含生牛乳”为主要卖点的产品也大量涌现。
消费者更加便捷的选购体验,是新国标落地的直观体现。中国奶业协会在《灭菌乳品质提升合规路径指引》中指出,灭菌乳必须停用任何形式的复原乳(乳粉),确保产品配方中仅使用生乳作为唯一原料。
复原乳与生牛乳的本质区别在于加工工艺。记者了解到,复原乳是将鲜奶浓缩干燥为乳粉后再加水复原而得的乳液,而生牛乳(又称生鲜乳)则是刚挤出的牛奶经过过滤、冷却等预处理后,尚未杀菌的乳品,是灭菌乳的唯一原料。
需要注意的是,复原乳并未被全面禁止。尽管其在多次热加工过程中活性蛋白、维生素等热敏感营养成分容易遭到破坏,但它和生牛乳在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差别。新国标的意义在于明确了二者的标签规范与产品界限。“新国标明确禁止在灭菌乳中使用复原乳,这实际上强化了信息的透明度和选择权,消费者在选购时无需再费力辨别产品是否由奶粉还原。过去,市场上可能存在标识不清或概念混淆的情况,新国标从法规层面彻底划清了‘纯牛奶’和‘复原乳’的界限。这极大地降低了消费者的选择成本,增强了消费信心。”蒙牛相关负责人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道。
奶源做“加法”:国产生鲜乳撑起产量与质量双重底盘
看得见的标签变化背后是看不见的奶源供给体系变革。新国标得以落地,根本在于国内生鲜乳产量与质量的双重突破。
业内专家介绍,过去我国奶源相对不足,复原乳因便于储存和运输,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原奶短缺的问题。然而如今情况已然不同,《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25)》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奶业生产能力继续提高,产业综合素质持续增强,质量安全水平稳定提升。全年牛奶产量4079.4万吨、乳制品产量2961.8万吨。全年累计抽检8709批次生鲜乳样品,生鲜乳抽检合格率100%,乳品总体抽检合格率99.87%,乳蛋白平均含量达到3.28%,乳脂肪达到3.91%,主要营养和卫生指标比肩发达国家。这表明,无论从产量还是质量安全角度,我国生鲜乳生产均可完全支撑新国标的实施,乳业也已逐步度过依赖复原乳填补原料缺口的历史阶段。
农业农村部奶及奶制品质量检测测试中心主任王加启指出:“禁止在灭菌乳中使用复原乳,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生鲜乳产量已能满足液态奶加工需求;另一方面,这一举措表明我国奶业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充分挖掘利用本土奶源鲜活优势,实现做强做优,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助力实现奶业振兴和健康中国战略。”
上述蒙牛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国标不仅净化了市场环境,维护了公平竞争,更引导整个行业将资源和研发重心进一步投入到上游奶源建设、生产工艺创新和全程品质管控中,从而推动中国乳业制造水平和产品品质整体跃升。
提品质、调结构:新国标实施加剧乳业分化
“新国标的实施,实际上是一场对乳企全产业链能力——尤其是上游奶源掌控力的‘大考’。”上述蒙牛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保证乳品合规销售,企业必须拥有充足、稳定且高质量的生乳供应,并长期确保生乳质量达标。他坦言:“新国标让所有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都必须使用生乳生产纯牛奶。这有效避免了过去可能存在的部分企业依靠复原乳低成本优势进行的不公平价格竞争,使得市场竞争更聚焦于奶源品质、生产工艺和品牌价值。”
该负责人还透露,面对新的行业要求与市场竞争格局,蒙牛将持续加大上游牧场建设、奶牛养殖及原奶质量提升的投入力度,通过完善产业链体系,带动合作牧民共同发展,推动中国奶源基地的标准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建设,实现从源头到终端的品质共赢。
这一方向与行业规范导向高度契合。《灭菌乳品质提升合规路径指引》指出,新国标实施后,乳企对生乳需求增加,将有利于促进国内奶牛养殖业发展,提高奶农生产积极性和奶农收入。同时,直接使用生乳加工的产品口感更好、风味更纯,有助于提升灭菌乳品质,进一步促进乳制品消费,推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不过,行业内的应对能力并不均衡。新国标的实施也在加速行业格局分化。部分中小乳企由于自有奶源比例低、依赖外部采购,面临生乳供应和质量管控双重压力,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而拥有完整奶源体系和产业链优势的头部企业,则有望在新一轮竞争中率先“突围”,形成更加清晰的行业梯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