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2025年08月14日 星期四 22时07分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推广 » 猪病 » 正文

技术推广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推广
点击排行

规模猪场臭气“退退退”!掌握这些技术,还猪场清新空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5-08-14  来源:🔗猪业科学  💛58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猪场恶臭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成为制约养殖业绿色发展瓶颈。猪场恶臭除了氨气、硫化氢等恶臭刺激性大气污染物,还有挥发性有机物、粪臭素等,不但污染空气,影响猪群及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而且严重影响猪群自身的生长性能、免疫能力和繁殖性能,导致猪只饲料利用率低、患病率高等,因此研究有效、低成本控制猪场恶臭的技术措施,对改善猪场环境,保护人和猪只身体健康,实现猪场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规模猪场臭气来源及危害

 

1.1 规模猪场臭气来源及成分

 

规模猪场臭气产生的来源有多种,主要包括猪的粪、尿等在堆放、发酵过程产生臭气,饲料发酵及余料腐败等产生含有氮、硫等成分的气体,猪只皮脂腺分泌物,病死猪尸体处理不当造成组织分解,污水、发酵饲料、垫料以及灰尘、皮屑等均能产生臭气;臭气组成复杂,主要含氨气(主要为粪便、尿液中含氮物质等分解产生),硫化氢(主要是含硫物质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为饲料发酵、猪体代谢等产生的气味),有机胺、硫醇、吲哚、粪臭素等,这些气味具有较强刺激性和难闻性。

 

1.2 臭气对猪群及周边环境的影响

 

对猪群而言,长期暴露在臭气环境中,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饲料转化率降低;同时,猪只的免疫力显著下降,呼吸道疾病感染风险大幅增加;繁殖性能也受影响,母猪受孕率降低、产仔数减少。在生态环境层面,猪场臭气污染空气,增加大气污染物含量;含氮、含硫物质渗入土壤,破坏土壤结构与微生物群落;随污水排放的污染成分,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破坏水生态平衡。对于周边居民,臭气带来的嗅觉污染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刺鼻气味引发不适;长期接触还可能引发呼吸道疾病、神经系统紊乱等健康问题,威胁居民身体健康。

 

2 源头减臭技术

 

2.1 科学配制日粮

 

优质饲料原料具有高的消化率,能从源头降低粪便中未消化物质排出量,从而减少臭气排放。使用消化率高的豆粕替代消化率低的杂粕,降低肠道蛋白质发酵产生的氨气;选择经过膨化、制粒等预处理的原料,可以破坏抗营养因子,提高淀粉糊化程度,提高饲料在体内的消化吸收,减少粪便中有机物的含量;在育肥猪日粮中按照理想蛋白模式添加一定水平的氨基酸,可以提高猪只对蛋白质的利用率10%~15%,减少氮的排放,进而降低氨气的产生。 

 

2.2 优化饮水系统

 

通过加装防渗漏饮水容器防渗水,如乳头式饮水器,通过特殊的密封结构及控水设计,猪只主动触碰才出水,且定量准确,可减少80%以上的渗漏,鸭嘴式饮水器可杜绝水的浪费及地面潮湿,猪舍永远都是干燥的环境,杜绝细菌滋生及臭气的释放。及时维修老旧饮水器,及时更换老旧管道、损坏的阀门和接头等,保证饮水系统密闭不漏,运行正常,从根本上杜绝积水产生臭气。

 

2.3 猪场合理布局与猪舍结构优化

 

合理划分猪场生活区、生产区、隔离区、粪污处理区等。将生活区设置在猪场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并与生产区保持一定的距离,并种植绿化隔离带;粪污处理区设置在猪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与生产区和生活区保持一定的距离,运用地形、建筑物、种植绿化植被等进行隔臭。合理划分生活区、生产区能够有效地避免臭气对人员生活环境和猪群生产环境的影响。猪舍地面设置坡度,有排水沟,方便清理粪污、排水,有利于保持猪舍的清洁,降低臭气浓度。

 

2.4 改进饲养方式

 

根据猪的品种、年龄、体重等情况安排合适饲养密度,保育猪以0.3~0.5 m2/头,育肥猪以0.8~1.2 m2/头为宜,合适的饲养密度可促进猪群生长发育正常;减少应激反应,减少单位面积粪污,从源头减少臭气;采用批次饲养,将猪群的饲养分为配种、分娩、断奶等批次的饲养,便于集中调风、疫病、饲养管理;猪群全进全出,将同一批猪转到转出猪舍,转出后清洗、消毒、空置,有效切断传播途径,减少疾病引起的异常代谢和臭气。

 

3 过程控臭技术

 

3.1 清粪工艺改进

 

传统水泡粪、尿泡粪工艺,粪便在水中浸泡,在厌氧环境下发酵,产生大量氨气、硫化氢等臭气。干清粪工艺,粪便一产生,就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将其收集、分离出固体粪便和尿液,减少了粪便在猪舍内的停留时间和粪便含水量,减少了微生物发酵、减少了氨气等臭气排放量,可降低40%~60%。干清粪工艺既降低了臭气排放量,又可将粪、尿分离,固体粪加工制成有机肥、尿液可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建立配套粪便暂存设施,配备粪便运输工具,及时将粪便运输出场区,减少臭气在猪舍中产生。

 

3.2 舍内空气环境质量调控

 

将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根据季节、天气、猪舍内空气质量,随时调整通风方式和吹风强度,排出氨气、硫化氢等恶臭,控制好温湿度,一般仔猪舍控制在28~32℃,湿度65%~75%,育肥猪舍控制在18~22℃,湿度60%~70%。夏季利用好猪舍内的水帘、喷雾、降温设施等通风换气降温,冬季利用好猪舍内的保温被、取暖设施等保温。用除湿机、通风换气等方法控制好湿度,避免湿度大,粪便发酵过快,细菌增多,从环境控制方面减少臭气。

 

3.3 舍内喷雾除臭技术

 

喷雾装置可采用高压细水雾喷头、超声波喷头等喷雾装置,高压细水雾喷头是让喷头喷雾粒径减小,使除臭剂与臭气分子充分接触,达到除臭目的;超声波喷头是利用高频振幅振动,将液体雾粒雾化喷出,雾粒更加均匀细腻。喷雾次数和喷雾时间可根据猪舍的面积、饲养密度、舍内臭气浓度而定,在猪舍通风换气前、饲喂后等臭气产生多发时间段进行喷雾,每天可喷2~3次,每次5~10 min,均匀喷洒猪舍,以达到除臭的最佳效果。

 

4 末端治理技术

 

4.1 湿帘除臭技术

 

湿帘通常是由波纹状的高分子材料或纤维材料组成,具有表面积大、吸水性强等特点;循环水箱中储存除臭液体,水泵将水箱内的液体循环到湿帘上方,经布水系统均匀地分布到湿帘表面,形成流动水膜,使含臭气空气随风机负压从湿帘中通过,使臭气分子与水膜充分接触,氨气、硫化氢等易溶于水或液体反应的臭气成分吸附或溶解或中和,达到除臭效果。

 

4.2 生物除臭技术

 

生物滤池:由箱体、滤料层、布气系统、喷淋系统组成,工作时布气系统均匀将臭气布入箱体在滤料中混合微生物进行分解,臭气中的有害物质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生物滴滤塔:由塔身、填料层、喷淋系统、循环液槽、风机等装置组成,工作过程臭气从塔底进入由下而上依次经过填料层与填料层上的微生物充分接触,进行分解去除,臭气与微生物的分解产物由循环液吸收,通过循环液进入液槽,经过处理后,循环使用,定期进行营养补充,pH调节;异位发酵床:采用微生物好氧发酵床技术,发酵温度可达60~70℃,灭菌除臭,病菌被杀灭。发酵床将猪粪尿中的氮、硫等含氮、硫物质分解转化生成其他物质,达到除臭,粪便无害化处理的目的,主要做法是控制垫料湿度维持在50%~60%,碳氮比保证在25∶1~30∶1,及时补充垫料、菌剂,保证持续发酵等。

 

5 结语

 

规模化猪场臭气减排是个系统工程,从源头减臭、过程减臭、终端治理等方面问题均有很多内容需要探讨。本文从源头减臭(日粮配制、饮水、湿帘、生物除臭等)、过程减臭(清粪、舍内控制等)、终端减臭(臭气治理等)等不同角度归纳和提出了科学的猪场臭气减排技术措施,为规模化猪场创造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拓了新路径。

编辑:张光磊

免责声明

  •   1、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2、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