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内 » 正文

内蒙古苏沁农牧场:跑出“畜牧业”发展的加速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1-09-16  来源:🔗中国农网💛1501
核心提示: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地依据资源禀赋、自然环境等要素精准确定畜牧业发展项目,让产业之基越来越扎实。在呼伦贝尔农垦苏沁农牧场,“稳牧、兴牧、强牧”的发展思路贯穿始终。开展三河牛普查工作,进一步提升三河牛核心群生产性能和种群规模,三河牛良种资源…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地依据资源禀赋、自然环境等要素精准确定畜牧业发展项目,让产业之基越来越扎实。在呼伦贝尔农垦苏沁农牧场,“稳牧、兴牧、强牧”的发展思路贯穿始终。开展三河牛普查工作,进一步提升三河牛核心群生产性能和种群规模,三河牛良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加快了奶业振兴步伐,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同时,着力构筑动物疫病“防护墙”,采用防疫“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对牛、羊、马、猪、狗、禽类等的常态化监管,为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走进呼伦贝尔农垦苏沁农牧场,给三河牛“建档立卡”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我们启动了对红白花三河牛后裔测定和良种牛档案建立工作,所属生产连队配备1名专业技术人员对地区育种改良的三河牛进行普查、整理、录入。我们还编制了良种牛录入模板,统一、简约、真实地记录三河牛种群状况,逐户逐群清点牲畜,进行详细登记,做到户不漏群、群不漏畜,确保普查数据的详实与准确。”呼伦贝尔农垦苏沁农牧场有限公司畜牧部部长李军说。

三河牛是我国首个自主培育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乳肉兼用品种,具有耐寒、耐粗饲、宜放牧、适应性强、遗传性能稳定、产奶高、肉质好的特点,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也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牧业名片。

普查工作的开展,为恢复和提高三河牛种源的数量,进一步提升三河牛核心群生产性能和种群规模提供了重要数据信息。不仅为推进奶业振兴增加了新动能,使三河牛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还让养殖户的腰包鼓了起来。“大家伙儿都知道养三河牛能挣钱。三河牛产的奶乳脂率高,产奶量也高,真是增收牛、致富牛呀。”养殖户李志军说。

做好三河牛种群保护和繁育技术推广,只是苏沁农牧场实现“稳牧、兴牧、强牧”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苏沁农牧场紧扣“产业发展、牲畜安全、提质增效”三大任务,不断强化动物疫病防控,推进奶业振兴,保护天然草场,努力打通安全、节约、绿色畜牧业转型发展之路。

该公司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以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为目标,在全公司施行防疫“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对牛、羊、马、猪、狗、禽类等的常态化监管。

据了解,该公司在每年4个易发疫情重要时间点,发放疫病防控告知单、明白卡、宣传单,全面提升养殖户防疫知识水平。还坚持春秋2遍集中防疫不动摇,做到“集中免疫全覆盖,日常补免保常态”,切实构筑有效免疫屏障。目前,对牲畜的强制免疫密度达100%,计划免疫密度达98%以上,结核病和布鲁氏病检疫达100%,2020年各类疫苗累计注射29.3万头(匹只口)。同时,牲畜常规免疫密度平均98%,口蹄疫、禽流感和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疫苗注射免疫密度100%,确保不漏一针、不落一户,全年无重大疫情发生,保证了畜群品种质量安全。

与此同时,多年来,苏沁农牧场通过实施人工种草工程和对天然草场采取围封禁牧、季节性休牧、牧草补播和施肥等改良工程加快草场植被恢复,防止天然草场退化,提高草地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天然草场的生态系统功能、自我调节和保护能力。

据该公司畜牧兽医服务站负责人马喜平介绍,通过综合施策,苏沁地区草原生产持续改善,天然草场生产优质青干草草量由每亩50-70公斤提高到每亩80-100公斤,牧草平均高度由15-20厘米提高到25-30厘米,植被平均盖度由每平方米500-600株提高到每平方米900-1100株,牧草高度、盖度、产量明显提高,草原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植物群落结构明显改善,优质牧草明显增多。

多年来,苏沁农牧场有限公司注重畜牧业提质增效,探索走出了一条彰显地域特色的畜牧业发展之路。应该说发展畜牧业需要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小作坊”到“大产业”,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才会越来越强。

吴振华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编辑:刘金娥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关键词: 内蒙 加速度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