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2025年10月23日 星期四 16时36分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内 » 正文

行业动态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家有万贯,带毛的也能算”
——山东省推广畜禽活体和养殖设施抵押破解畜牧业融资难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5-10-23  来源:🔗农民日报  💛95

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山东省平邑县对接奶牛活体抵押业务。 资料图

“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一句行业俗语,道出了畜牧业发展长期面临的难题——对于经营主体而言,养殖业投入大、周期长,还时常面临价格波动,尤其近年来肉牛、奶牛等大牲畜市场持续低迷、养殖效益不佳,亟待加大资金纾困帮扶力度;对于金融机构而言,牲畜养殖风险高、变现难,活体生物资产又难以进行监管,因此往往无法作为有效抵押物,手握资源却不敢倾斜投放。

山东作为畜牧业大省、强省,行业扩大规模、提升效益融资需求同样旺盛。产业所需恰是工作所向,近年来,山东省畜牧兽医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畜禽活体、农业设施等抵押融资”决策部署,针对金融资源供需矛盾,引导各地聚焦政策落实、机制突破和模式创新,让生物资产从“不算数”变成“能入表”,解决了企业融资、资产监管、机构风控等痛点,对于经营主体和金融机构来说,“家有万贯,带毛的也能算”了。

抵押物“跑”了怎么办?
电子耳标、智能项圈让银行信息共享

入秋,天气转凉,正进入奶牛产奶高峰期,也是养殖企业收购青贮饲料的关键时期。

在位于莱西市的青岛荷斯坦奶牛养殖有限公司基地内,总经理王义坚抓起一把饲料凑近奶牛,看着大口进食的牛打开了“话匣子”:“平时一头牛一天的饲料成本大约30块钱,产奶期牛吃得更好,成本还要翻几倍,这对于企业是笔不小的支出。多亏青岛农商银行授信5000万元,解决了备草备料资金周转的问题。”

莱西是奶业大市,奶牛存栏量居全国县级市前列。近年来,原奶市场价格走低,奶牛养殖企业经营压力陡增,王义坚所在的企业也不例外:“企业的融资需求很大,但传统上申请贷款只能以房子、土地等不动产作为抵押。像我们奶牛的价值占到企业总资产的70%左右,很少有银行愿意放贷。”

银行对养殖业信贷投放信心不足,畜禽活体易流动、易灭失,确权评估和后期监管难度较大是顾虑之一。

针对资产“会跑”的难题,青岛市推出“芯养贷”奶牛活体抵押贷款产品,通过“芯视物智慧平台”实现可视化数据管理,破解了生物资产确权和风控难题。通过活体奶牛佩戴电子耳标等物联网设备,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做到“一牛一码”,全生命周期溯源入场、体征、防疫等信息,提升了贷后检查效率和信贷资产的保全功能。目前,该信贷产品已惠及147户养殖户、共发放贷款1.25亿元。

前沿信息技术不仅助力解决畜牧业发展中资金供给问题,更赋能生产管理,推动传统饲养方式向智慧化转型。

在淄博市高青县,黑牛养殖是地方特色优势产业,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传统融资方式难以满足资金需求。当地联合中国农业银行推出“智慧畜牧贷”产品,开发“黑牛管家”等应用程序,牛只信息通过电子围栏、智能项圈、生物识别等技术手段录入系统后可实现在线监管和数据共享,不仅便于银行审批放款,还确保了养殖户养殖安全。在金融助力下,高青黑牛产业投资撬动效应不断放大,近年来累计建成规模养殖园区12处,并在品种选育改良、扩群增量、绿色循环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2024年总饲养量突破14.5万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80亿元。

畜禽生产链条市场风险谁能规避?
龙头企业带动散户增加贷款安全系数

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足,带来品质把控、环境污染等问题,是畜牧业发展普遍瓶颈。但养殖主体“小、散、弱”的发展格局与养殖业投资成本高、资金回收慢的客观实际存在矛盾,如何破解行业发展先期投入难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肉鸭养殖大市济宁邹城市,“按揭养殖”正成为破题的有效模式。“只需首付10万元、‘按揭’25万元,就可以获得价值55万元的肉鸭养殖大棚的使用权。我现在经营了4个大棚,每个大棚单批可饲养5万只,按照当下行情,年收入可达70万元。”田黄镇晟兴肉鸭养殖基地养殖户鞠飞飞谈起“按揭养殖”模式兴高采烈。

该模式中,龙头企业在银行降利率、财政贴利息、农担做担保等政策支持下,按照地方统一规划建设高标准肉鸭养殖棚,集中配套环保设施,并与农户签订协议实行订单养殖,饲养期间企业全程提供统一服务,垫资鸭苗、饲料、防疫、技术、中间服务等经营成本,肉鸭出售后农户向企业交付养殖成本。养殖户在“拎包入驻”养殖棚后,不仅解决了销路问题,还可以通过肉鸭出栏后收益按比例付费的方式“按揭租赁”养殖棚,或以成本价65%购买鸭棚产权,其余成本由企业共享养殖户利润完成覆盖。

“‘按揭延周期’形成了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既实现工商资本和养殖户共同盈利目标,还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未来可在相似地区推广应用,在养殖品类多元化、规模养殖生态化等方面贡献力量。”山东省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评价。

适配各类应用场景的个性化金融产品落地生效,还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与推广队伍的扎实对接。

德州禹城市多家金融机构在地方政府统筹部署下,强化协同合作与对接走访,推动落实“五个一”模式,由金融机构网点主动对接镇政府,为地方特色养殖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力。如禹城农商银行根据湖羊产业整体规划布局,结合“金融管家”模式,集中受理贷款申请、一站式开展办贷服务,已累计办理贷款1700万元;禹城农行按照“宜企则企、宜户则户”原则,对黑驴养殖企业不局限于发放公司类贷款,同时创新抵押方式,通过工业用地抵押为黑驴养殖龙头企业办理贷款260万元。

银行放贷还有疑虑?
农担公司分担风险,政银担保机制再加一道“保险栓”

“家有一头牛,吃穿不用愁。”临沂市河东区郑旺镇肉牛养殖户刘玉信以前以家庭散养为主,今年以来牛价有回升势头,他想扩大规模却力不从心,经当地畜牧发展促进中心对接协调后,保险公司为贷款肉牛购买保险指定信贷机构为受益人,农业担保公司及时跟进建立贷款风险分担机制,为其顺利授信15万元。

“买了15头小牛犊,贷款月利率3.6‰,合每头牛每年432元。整体上,6000多元的金融成本,撬动了十几倍的收入。”刘玉信盘算起“账目”难掩喜悦之情。目前,河东区已有15家养殖主体贷款1206万元,为全区养殖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撑。

无独有偶,临沂市平邑县通过构建“政府主管部门+养殖企业+银行+保险机构”四位一体运行机制,同时引入第三方审计与科技监管,推动畜禽活体抵押贷款产品落地,为奶牛养殖龙头企业发放贷款1.5亿元,有效平衡了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

目前,通过“政银保担”多方联动的机制性创新,破解畜牧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已成为山东省畜牧业发展的普遍实践。

日照市多家金融机构探索“活体抵押+供应链金融”“链式抵押+产业升级”等多种模式延伸综合服务。如日照银行在为养殖主体加强授信的同时,为具备关联特征的客群提供供应链场景服务:围绕大型养殖企业和下游养殖企业,构建饲料购买融资场景;围绕大型肉类加工企业和上游养殖企业,构建肉类销售融资场景……实现产业链协同抗险,发挥了显著的产业集群带动效应。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日照审计中心则创新抵押模式,通过“关联资产绑定+连带责任保证”拓展了抵押物范围,为养殖主体融资开渠引流。

“畜牧业经营主体的痛点在于有资产缺抵押,活体抵押不仅是发放了一笔资金,更是给了资产一次‘说话’的机会,是对养殖业的肯定。”山东省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引导金融机构运用创新思维把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产业最需要的地方,探索抵押融资新路径、优化畜牧业金融服务生态,为加快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山东经验”。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赵炜 吕兵兵

编辑:张光磊

免责声明

  •   1、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2、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