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2025年09月24日 星期三 16时48分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内 » 正文

行业动态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聚智汇力探新路 协同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5-09-24  来源:🔗中国农网  💛84

作为提升我国兽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兽医社会化服务为畜牧业安全生产提供了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在打通动物防疫“最后一公里”、解决基层动物防疫力量不足、弥补传统兽医服务在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的短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力保障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在基层落地见效。

兽医社会化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当前兽医社会化服务工作存在哪些堵点?中小养殖场(户)的防疫服务缺口怎么补?近期,为充分了解全国各地兽医社会化服务工作进展,总结推广各具地方特色的先进经验,有效破解兽医社会化服务长远发展难题,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以下简称“动卫中心”)在人兽共患病防控兽医流行病学高级研修班举办期间,组织来自全国各地疫控中心负责人和专家围坐一堂,围绕如何更好服务中小养殖户、如何构建兽医社会化服务的实践路径、解决防疫难点堵点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这场思想碰撞,不仅勾勒出当下兽医社会化服务的生动图景,更探究了兽医社会化服务向纵深发展的路径。

多元化发展成效初显

近年来,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统筹推进下,各地立足实际,深耕兽医社会化服务创新实践,部署推进省、市、县协同联动机制,逐步构建适配不同养殖模式的服务路径,在全国培育起以动物防疫合作社(公司)为代表的主体模式,催生了以大型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为代表的多元服务形态。从强制免疫、疾病诊疗到疫病防控、无害化处理,兽医社会化服务正逐步融入动物防疫全链条,成为支撑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重要力量。

当前,以动物防疫合作社(公司)为主体提供兽医社会化服务,逐渐成为多数省份的普遍做法。此类组织依托村级防疫员熟悉辖区养殖情况、贴近养殖户的优势,精准承接强制免疫、疫情排查、采样监测等基础服务。同时,通过统一调度防疫力量和规范服务流程,提升了基层防疫工作的专业性与效率。如今,这种服务模式已成为连接政府与养殖户的重要纽带,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昆明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介绍:“通过委托动物防疫合作社承接布病监测采样等工作,有效解决了基层防疫力量不足、覆盖不到位的问题,更好实现布病监测采样全覆盖”。湖南省在45个县(市、区)成立了140个服务组织承接强制免疫、监测采样等工作,有效保证了中小养殖场(户)的免疫密度与质量。

另一方面,通过“大型企业+养殖户”模式提供兽医社会化服务,也是此次座谈会讨论的焦点。专家介绍,大型企业依托自身技术团队和资源优势,能够为养殖户提供疫病防治、疫苗及兽药使用指导等专业服务,弥补中小养殖场(户)的技术短板。同时,通过规模化采购和统一供应,降低养殖户在兽药、饲料等物资上的采购成本;提供标准化免疫流程和技术支持,减少疫病传播风险,稳定养殖效益。此外,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小养殖场(户)向规范化、集约化转型,更好适应畜牧业发展形势。据了解,温氏股份、新希望六和等企业在广东、山东等地,通过“公司+农户”等模式,向中小养殖场(户)提供兽医服务;湖北省饲料、动保等龙头企业,也通过“以钱养事”机制承包兽医服务,帮助养殖户降低动物疫病发生风险。“有些大型企业在销售疫苗、饲料等产品时,会同步派出技术人员提供生产管理、疫病防治、疫病监测等服务。”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介绍道。

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也是兽医社会化服务供给的关键力量。此类机构具有深厚的科研积累和专业的人才队伍,能为基层提供更为精准的疫病检测、诊断和科学的防控方案,助力中小养殖场(户)破解技术上的“卡脖子”问题。同时,将兽医社会化服务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为养殖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防疫工作,使学生在疫病检测、免疫操作等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提升专业技能。扬州大学动物疾病检测与技术服务中心组织专家、教师带领学生,为养殖户提供动物疫病防控、疾病诊疗、培训咨询等专业技术服务,不仅为养殖户提供了专业高效的技术支持,还使学科建设更加贴合产业发展。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新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专家,依托“兽医来了”动物疫病智慧服务平台,为养殖户提供在线问诊服务,使养殖户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诊疗服务。

各地在实践过程中,也形成了一批适应本地情况的服务模式,展现出因地制宜、精准适配的鲜明特点。例如,黑龙江引进第三方专业公司建立无害化处理场,通过搭建全域覆盖的服务网络,实现对所有养殖场(户)病死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全覆盖,从源头降低了疫病扩散传播的风险;江苏部分地区以动物医院为主体,通过科学划分防疫网格,开展常态化疫情监测,确保及时捕捉疫病早期信号,为精准防控奠定基础。同时提供粪污资源化利用服务,实现了从疫情监测到养殖废弃物处理的服务闭环,为当地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上海市将兽医社会化服务重心转向城市公共卫生安全领域。当地聚焦犬猫狂犬病免疫和人兽共患病防控需求,把狂犬病免疫、宠物人兽共患病监测等纳入社会化服务范畴。目前,610余家动物诊疗机构与410余个狂犬病免疫点协同联动,形成了覆盖广泛的免疫服务和监测网络,推动兽医社会化服务与城市公共卫生安全深度融合,为保障市民健康构筑了坚实防线。

难点堵点仍待破解疏通

尽管各地在兽医社会化服务领域取得了诸多成效,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服务能力的专业性、服务过程的规范性、服务主体的稳定性等方面仍然存在短板。

专家介绍,服务队伍专业性不足是各地面临的普遍问题。一些动物防疫合作社(公司)人员基于村级防疫员队伍成立,人员稳定性、专业化水平相对不高,对于疫病精准诊断、疫病风险评估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不能很好地胜任。目前,多地已通过优化绩效考核、开展技能培训等方式推动队伍专业素质提升,但受限于薪资待遇水平、职业发展空间、工作生活环境等限制和影响,队伍新鲜血液补充渠道不畅,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专业能力的持续提升。

同时,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发布兽医社会化服务相关标准,因此兽医社会化服务领域缺乏专门的标准与技术规范,部分服务组织的管理较为粗放,尚未形成系统完备的运行管理机制,流程把控、操作执行等方面规范性也有待加强,兽医社会化服务整体效能提升受到限制。

从服务主体的稳定性看,部分服务组织自我造血能力有待增强。根据调研情况,部分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多聚焦强制免疫等传统领域,运营资金依赖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在动物疾病诊疗、生产技术服务等市场化环节或新兴领域未能有效参与。随着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进一步强化了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若干动物防疫责任将逐渐回归生产经营者承担。服务组织需积极拓展市场化经营性服务内容,稳步扩大经营性收入规模,切实提升自我造血能力,为保障服务主体稳定、推动行业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凝心聚力共促健康发展

“兽医社会化服务是一项系统性、创新性工作,是兽医工作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现代畜牧业发展到新阶段,提升兽医社会化服务面临很多新形势新任务,没有现成的模式可照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探索创新。”动卫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发展兽医社会化服务,必须紧扣当下养殖业发展需求,实现服务供给与产业发展精准对接;要明晰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定位,政府做好政策托底和方向把控,市场发挥服务活力与创新优势;要通过政策与标准给服务“画边界”“立规矩”,明确规范要求,确保社会化服务行稳致远。

接下来,各方将围绕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共识,协同发力,不断提升兽医社会化服务规范化水平与高质量发展效能。动卫中心长期深耕兽医社会化服务相关政策机制研究,通过持续开展实地调研、宣传推广典型案例、组织培训交流等活动,不断推动兽医社会化服务规范发展,在该领域积累了实践经验,努力让社会化服务真正成为防疫屏障的“加固剂”、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据了解,下一步,动卫中心将以此次座谈为契机,一方面组织实施好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专题班等系列培训,强化人才能力建设;另一方面挖掘和推广各地在兽医社会化服务中的优秀模式与成功案例,为行业发展提供借鉴。

作者:刘德举 高璐 滕翔雁

编辑:张光磊

免责声明

  •   1、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2、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