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放养暴雷”“放养神话破灭”“山东放养遭遇滑铁卢”......猪价低迷期,山东放养模式又被推上风口浪尖,各种声音此起彼伏。
2025年9月份以来,养猪进入深亏阶段,有放养公司卖一头猪亏损近500元。猪价低谷期,企业的管理能力、养殖水平与资金实力,正迎来全方位考验。
据记者了解,对于多数放养公司而言,2024年与2025年上半年均处于盈利状态,仅一个月亏损,尚不足以让其支撑不住而拖欠各类费用。不过,不排除个别在今年上半年仔猪高位时入局的放养公司,因“血亏”出现纠纷。为了应对行情波动,已有部分公司借助金融工具对冲风险。
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猪价低迷,未来代养费下降将成趋势。为保障猪苗质量,部分放养公司已着手在外省布局母猪养殖;也有企业认为放养难有长远发展,转而选择自养模式。
山东放养模式虽仍需跨越多重挑战,但在行业洗牌与主动求变中,终将探索出适配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01 放养暴雷?多数公司还未“伤筋动骨”
近日,网传有山东放养公司“暴雷”,存在拖欠代养费与供应商货款的情况,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行业监测数据显示,9月初猪价呈现断崖式下跌,10月14日全国猪价更是跌入低谷,均价5.15元/斤。即便当前猪价有所回升,也仅维持6元出头。
据悉,今年上半年,部分放养公司以500多元/头的价格购入猪苗,后出售时,每头亏损400-500元。猪价下跌后,是否已有放养公司扛不住压力,开始拖欠代养费与货款?进言传媒了解到,当前确有代养费下降,今年上半年代养费为270-300元/头,如今普遍降至200-230元/头。但多数业内人士表示,暂未听闻哪家放养公司因资金断裂,直接拖欠代养费、货款;不过,不排除个别基础薄弱的企业出现纠纷。
山东城投锦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仔猪销售总监、山东锦琨供应链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伟告诉进言传媒,“最近没听说有公司已经开始拖欠代养费。现在才亏损一个月,若猪价持续低迷,亏损三四个月的话,那么这种可能性比较大,毕竟很多放养公司本身基础薄弱,家底不厚。”
山东一位资深业内人士杨杰也表示:“暂时没听说放养‘暴雷’。可能是今年新入局的放养公司,此前为争抢养户抬高了代养费,加上自身养殖水平不足,如今亏损后,结算时出现争议;也可能是部分公司为‘锁定’养户、推动二次代养,暂扣了一部分代养费。当然,也不排除极个别小型放养公司存在拖欠代养费或货款的行为。”
针对此事,进言传媒还向山东省生猪产业体系省综合试验站站长、原山东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秘书长周开锋核实情况。他表示:“我咨询了多家放养公司,情况并没有网上说的那么风声鹤唳,反而山东市场相对平静。现在代养费确实有部分降了的,但代养费下降就能说明放养模式“暴雷”吗?山东放养模式倡导的是风险共担,行情低迷时收益降低本属正常,不少代养户也能理解配合。网传的‘暴雷’,大概率是那些个别投机的非正规放养公司。山东放养的主力,多是依托饲料企业起家,饲料占养猪的70%以上产值,放养模式助力饲料企业转型的同时,也增强了放养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很多放养公司看重的是三年整体盈利,只要三年平均每头猪能赚 100-200 元就可以了,成熟的放养体系都会建立风险储备金,不会纠结于一个月、一个季度的盈亏。有2024年全年及2025年前三季度的盈利,即便冬季养殖出现亏损,养殖全年整体仍可能盈利。加之许多有饲料血统的放养体系,维持“饲料流”和“锁客”优质养户无疑是最重要的,对一定程度的亏损仍然可以接受。所以,去劣存优的结构调整和错时上猪是存在的,企业还不至于做出杀鸡取卵式‘暴雷’决策。”周开锋补充道。
02 行情低迷 将淘汰部分投机放养公司
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山东养母猪风险较高。为求生存,当地养殖户纷纷“弃母育肥”,各类放养合作模式也随之兴起,统称为“山东放养模式”。该模式在2023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24年迎来爆发式增长。
2025年上半年,山东放养模式热度持续攀升,在山东举办的山河论坛、畜博会等行业大型会议上,这一模式都是焦点话题。与此同时,今年大量中小型放养公司也应运而生。
据了解,山东已有超400家放养团队,约80%的公司规模在几万头至10 万头之间,规模超200 万头的仅两三家。当前山东省年放养量约2000万头,已形成规模化发展态势。
杨杰告诉记者,山东发展放养模式具备三大天然优势:一是养殖场数量多,2020年前后山东新建了大量猪场,非瘟疫情后,许多猪场处于闲置状态,可快速盘活;二是饲料厂数量居全国首位,仅潍坊、临沂两地就聚集了大量饲料企业;三是屠宰场数量全国第一,生猪不愁卖。
业内对山东放养模式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存在即合理”,且该模式解决大量就业问题;质疑者则等着看“笑话”,认为模式弊端重重,迟早会“暴雷”。
对此,山东某饲料企业高管冯亮分析,“不少人唱衰山东放养模式,其实是不希望它向全国蔓延。山东放养公司布局省外,多少会打破当地原本稳固的行业生态 —— 说白了就是‘狼来了’,比如对当地饲料企业造成冲击,加剧内卷、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放养公司通过整合社会优势资源来降低养殖成本。冯亮表示:“现在饲料厂几乎没有议价权,每吨仅赚 20-30 元代工费。利润这么低,多数饲料公司要求现结、不赊账,但不排除个别公司愿意赊账,最终出现货款拖欠问题。”
杨杰则指出,对放养模式而言,成本大头在猪苗,饲料成本基本固定(只是原料价格有波动),料肉比、动保费用、管理成本、代养费也相对稳定。以牧原去年350元/头的猪苗为例,这批仔猪买回去最终养殖成本可以控制在6.2-6.3 元/斤。
价格低迷下,养猪的每个角落都会暗淡光彩,山东放养模式如其他任何养猪模式一样都面临着行情低迷的严峻挑战,这属于市场的修正行为。“‘养殖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养殖户在选择放养体系方面同样也要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周开锋认为,今年冬季,肯定会淘汰那些劣质的放养公司,比如风险意识不强者、投资错位者(时间点卡不好)、投机者(急于赚快钱者、转嫁风险者等)、体系薄弱者(生物安全、资金安全、质量安全、人才支撑等)。同样,也会淘汰掉一大批基础设施差和生物安全水平低的低效养户。然而,对于那些“风险共担”的优质放养体系和优质养户而言,本轮调整带来的巨大挑战同时也孕育着新的机遇。
但有观点认为,其实压根不存在“淘汰”一说,因为行情不好或冬季疫情风险高时,这些投机公司可以马上暂定放养;一旦行情好转,又会卷土重来,通过高价争抢养户重返市场。
03 直面挑战 精细化转型与种源布局成破局关键
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祥斌在2025生猪产业发展大会上表示,山东放养模式的有三大核心优势:一是合伙人团队积极性高,通过持股机制实现利益深度绑定;二是经营策略灵活,能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运营方向,抓住机遇迅速扩张;三是轻资产运营,建立平台,整合社会种苗、饲料、动保等资源。
“但这一模式也面临三重挑战,一是风险抵御能力有待验证:尚未经历完整的市场周期,仍需验证;二是内控管理风险大,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三是产业链配套制约发展,大规模发展受制约。”张祥斌表示。
	
那么,山东放养模式该如何健康、可持续发展?
杨杰认为,放养的关键在于控制管理成本与猪苗成本,猪苗质量对养殖盈亏的影响占比达70%。因此,目前不少放养公司已着手锁定母猪场资源:要么提前锁价订购猪苗,要么通过参股形式合作养殖母猪。据他了解,已有多家放养公司在福建、四川等地投资母猪养殖项目,这样既能获得高健康度的仔猪,又能降低仔猪成本。
当然,养户的责任心与猪舍设施条件也很重要。也有人认为,放养是没有大发展、大前途的,选择整合资源、自建或租赁场地开展自己育肥。
在冯亮看来,放养就是拼管理能力和资本,一方面要具备高水平养殖管理能力,避免生猪感染疫病;另一方面需提高资本准入门槛,杜绝“拿200-300万元就投机做放养”的情况,否则后续风险过高。
“有些投机者想靠两三百万入局,甚至让养殖户贷款买饲料养猪,一旦亏损,养殖户深受其害。” 冯亮给进言传媒算了一笔账:“若没有自有母猪场、全部外购猪苗,即便当前仔猪价格较低,每头也需 200 元左右;养到标准出栏体重,饲料成本约 1000元/头;再加上疫苗、兽药、人工工资等,总成本约1500元/头。按此计算,放养 1 万头猪需 1500 万元,放养 2 万头则需 3000 万元 ,可见做放养对资本的要求并不低。”
针对山东放养模式的未来发展,周开锋提出五点建议:1、加速精细化分工转型;2、打造一批高标准适度规模生态型家庭农场;3、提升先进实用技术的组织适配性;4、聚势“走出去”“请进来”。开展技术和模式输出,或建立异地种源基地,或引入外部资源、优化内部资源,采用“市场+种源”模式提升种苗供给率,围绕产业链重塑山东种业核心竞争力。5、关注新力量的介入。集团企业介入放养,传统“公司+农户”回养,服务企业和经销商的共养、帮养等。(应受访者要求,杨杰、冯亮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