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分析 » 行情分析 » 正文

非洲猪瘟对于我国畜禽产业的影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   发布日期:2019-05-20 💛1804

“非洲猪瘟对于畜禽产业的影响”这个题目非常大,本文从以下将从五个方面向大家分享一下关于非洲猪瘟对畜禽产业的影响:第一,非洲猪瘟的动态;第二,非洲猪瘟疫情对生猪产能造成哪些冲击和影响;第三,针对非洲猪瘟,国家出台了哪些政策,及对政策的简单解读;第四,对畜禽产业发展格局带来的变化;第五,对猪肉消费以及其他的替代品有哪些机会。

中国养猪网

“非洲猪瘟对于畜禽产业的影响”这个题目非常大,我个人研究程度有限,也不一定能讲得好,班门弄斧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下。以下内容基于公开数据和资料,通过汇总整理,并向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以下将从五个方面向大家分享一下关于非洲猪瘟对畜禽产业的影响:第一,非洲猪瘟的动态;第二,非洲猪瘟疫情对生猪产能造成哪些冲击和影响;第三,针对非洲猪瘟,国家出台了哪些政策,及对政策的简单解读;第四,对畜禽产业发展格局带来的变化;第五,对猪肉消费以及其他的替代品有哪些机会。

一、非洲猪瘟疫情的动态

官方统计的疫情发病情况是129起,除了台湾之外 的31个省区,省市,自治区,几乎遍及我们全国。捕杀数量方面,官方公布的是100多万头,但实际的数量可能更大,或是这个的数的十倍或者百倍。这个数量,可能大家多多少少都会有一定的了解。

非瘟在国内都发生和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体现2018年8月,非洲猪瘟疫情在国内发生,八月份在东北刚开始,然后紧接着是河南郑州双汇屠宰场。然后跳跃式的发展到江苏、安徽。第一个阶段,是一个点状散发的状态,整体来讲还是可控的,国家政策应该是打歼灭战,但这个最好的控制非洲猪瘟的时机没有把握住。东北疫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而造成了第二阶段的局部流行的特征。第三个阶段是蔓延和扩散开来,这个时期已经到了2018年的10月份,这个时候也是第一阶段首先发病的辽宁地区,出现大型规模场发病。第四个阶段,我认为是全国范围的蔓延和流行,进而造成一个失控的状态,最后造成的局面就是一发不可收拾。

在中国发生非洲猪瘟以后,很快的也波及到了东南亚一些国家,比如越南,柬埔寨。另外蒙古也出现疫情。迄今为止,五月份疫情并未公布,我大致统计了一下从八月份到现在,高峰期集中体现在10月、11月、12月发病比较多,死亡数最高的是2018年12月、2019年1月,原因可能是集团大规模猪场发病比较多一些。

以上介绍了非瘟发展的各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的传染源是带毒的冻肉、泔水等,发病猪场主要散户为主,当时从业者以及整个行业非瘟重视不够,或盲目乐观或无知无畏;第二个阶段,到了九月份以后,包括江苏,安徽等在大面积发生以后,传染源主要集中在猪车、猪贩,再就是屠宰场,主要发生的还是集中在散户或者中小养殖户,从业者心态方面或警觉,或开始有所恐慌,直接导致了第三个阶段的抛售情况的出现。第三个阶段,惊慌失措、抛售现象增多,这个阶段,有一些规模猪场中招,非瘟的传播的途径太多了,规模猪场的拉猪环节、猪车等流通导致了规模猪场也会中招。第四个阶段,除了常规的猪车、屠宰场传播载体之外,上游病猪偷卖、饲料等污染严重进而造成了整个行业的恐慌抛售,甚至破罐破摔,偷偷卖猪等情况的发生。第五个阶段,我认为是在春节以后那最主要的传染源成为了病猪的冻肉。这个阶段,从业者,尤其是对饲养管理认知不够清晰的中小型养殖户存在一个病急乱投医的状态。接下来,不论官方还是规模猪场,多认识到问题后开始积极的应对状态,比如PCR仪器检测去排除非洲猪瘟的影响。

有没有第六个阶段呢?我认为第六个阶段,也就是接下来的这个阶段,可以说是后非洲猪瘟时代,应该是发生在今年的下半年。传染源方面应该是隐形带毒猪。私自贩运现象还是存在,但在国家这个严格的管控之下,应该说会有所收敛。带毒冻肉在一定时期内还会存在。发病猪场会相对减少,尤其是规模化猪场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相应的提高,发病情况将会得到控制。

养猪人在经历了大半年的非洲猪瘟之后,心态有所端正:不像以前那么恐慌。这种状态有利于各环节开展积极自救。各种企业,如上游饲料企业,大型集团,线上或线下的,各种培训增多,获得有效知识的渠道增多,对行业的采取措施自救是有效的措施。

大家都预期下半年的猪价会很好,尤其是产业人士看到死猪的现象太多了,所以产业对这个未来的猪价抱有极度乐观的心态。从而产业出现了这么一种现象:只要是能配种的母猪,都配上种,三元商品猪转为后备母猪这种现象。相当一部分地区存在这种现象。所以生猪供给缺口会逐渐抹平,产能会有所恢复。

同时我们发现,规模化企业并没有因为非洲猪瘟而惧怕。而是在经历了大半年的非洲猪瘟之后,对抗非洲猪瘟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了,按部就班的按照计划补栏投产。

二、非洲猪瘟对产能的影响

非洲猪瘟对生猪产能到底影响有多大,可能每个人心里面都有一把标尺来衡量。市场上都是一些碎片化、片段式的信息,很难掌握一个整体的情况,我们通过官方以及相关机构反馈的信息分析呈现一下,非洲猪瘟影响到底对产能有多大的影响。

首先看一下农业部的一个数据。最新于2019年3月份公布的一季度母猪存栏同比下降21%,对比2018年8月刚刚发生非洲猪瘟的时候,降了14%。生猪存栏的同比下降18.8%,对比2018年8月下降14.5%。

我们再看一下一季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生猪出栏量是1.88亿头,猪肉产量是1400多万吨,生猪存栏量为3.75亿头,母猪存栏量为3800万头。统计局数据的同比降幅低于农业部数据约10%左右。那么生猪存栏降幅10%,母猪存栏是降幅11%。统计局把全国划分为四个区,统计局对四个地区分别进行了预估,数据和内容如上图。

从统计局给的预估来看,我们也可以看到疫情最严重的还是东北地区,其次就是东部,包括江浙一带,安徽等地区。而后是中部两湖地区,包括华南也包括在内,西部的主要是西北和西南。通过官方公布,我们大概看出来产能减幅数据,有一个基本的预判。

我们再看一下国外USDA(美国农业部)估计的我国非洲猪瘟影响的数据。四月份给出来的一个年度预估生猪出栏量要降低1.3亿头。而不是媒体炒的降到2亿头。产能方面,猪肉的缺口为200多万吨。他们预测2019年生猪存栏将会在3.5亿头,降幅18%。这也是自1980年以来的最大降幅(如上图)。

简单看一下几个地方的数据

首先看一下辽宁的情况。辽宁是我国第一个发生非洲猪瘟的省份。据辽宁畜牧业监测统计数据来看,2019年一季度,生猪出栏量下降8.8%。仔猪存栏降幅比较大,降幅达35.6%,而且连续五个月减少,到目前为止略有恢复。从养猪的户数来看,降幅12.8%。生猪存栏整体连续六个月下降。

从监测的89个规模场的数据来看,2019年生猪存栏的同比降幅达到25.5%,生猪出栏的降幅为2.67%,后备母猪影响到补栏的积极性,降幅达到了40%以上。另外哺乳仔猪、保育猪、育肥猪都相应比例减少(如上图)。通过调研发现,辽宁存在三元猪当母猪配种的现象,主要群体集中在散养户。那么我相信其他的省份,尤其是疫情比较严重的一些地区不乏这种现象存在。

再看一下养猪大省山东的情况,山东2019年3月份发布生猪产业监测数据,截止到2019年2月种猪比2018年7月下降40%以上,那么生猪存栏同比2018年2月下降了23%,相比2018年7月未发生非洲猪瘟之前下降18.8%。猪料产量同比下降32%以上,自去年10月份以来为直线下滑态势。

山东省郓城县调研了养殖户的情况。生猪存栏同比去年同期为大幅下降状态。母猪存栏情况有增加,这也是基于养殖户对未来猪价看好导致。目前养殖户补栏心态方面,整体来看并不是很高,部分养殖户补栏积极,大多持观望的一个态度。以上为官方公布的调研结果。

我们再看江苏和广东的情况。据了解,广东的非洲猪瘟疫情比较严重,如上图展示,存栏方面,粤西地区降幅6成,粤北地区下降1.6成,粤东地区1.5成,珠三角地区下降4.6成。广东的疫情还在恶化状态,从现在的南北猪价倒挂能看出一些端倪。江苏情况,能繁母猪降幅20%,生猪存栏降幅22%,生猪出栏降幅8.5%。

四川的整体情况略有不同,并非是非洲猪瘟之后造成生猪产能下降,而是自2016年6月至2017年,从母猪存栏、生猪出栏等数据为逐月下降的态势。反而在2019年4月以后,通过对规模猪场的调研,和官方数据统计的情况来看,母猪存栏、生猪存栏各数据同比、环比都是增加态势。

从官方给出数据,我们可以有两个方面的解读,一是养殖户普遍看好后市,大家补栏积极性比较高,环比同比数据从而转为正值。二是四川疫情情况,相对已经比较平了,大家才有热情有信心补栏。

最后看一下第三方产业调研机构博亚和讯给出的数据,重灾区主要集中江苏、辽宁、黑龙江、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这些省份,降幅都在30%以上,从30%到60%不等。较重区包含到了南方的广东、四川、江西,生猪存栏降幅20%-35%,能繁母猪也在20%-35%的降幅范围,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仔细看一下上图。

三、国家对非瘟出台的相关政策

上图为国家对非洲猪瘟出台的一些政策。我们可以感受到国家在针对非洲猪瘟疫情的调控方案是在不断调整的。截止目前,最新的非洲猪瘟的防控政策是对屠宰场进行一个严格的把控。

对于不同类型的屠宰场,政策给出了补贴的时间期限。第一阶段,对于A类的屠宰场,要求在四月份配备非洲猪瘟的一个检测仪器,比如荧光定量,PCR仪器主动检测,进驻官方兽医等措施。第二阶段是对于中等规模的屠宰场,要求其在五一以后开始配。第三个阶段,最迟最晚七月底,稍微差一点的屠宰场,无论是从人员,还是设备,配备开展检测。大家在农业部的网站上都可以看到相应的政策和条款信息,有一个百日攻坚战计划。

最后再提一下关于分区防控的措施。根据五大区的防控方案呢,我们可以测算一下各个地区的一个猪肉的一个理论缺口是多少。数据为官方数据,感兴趣的可以对比研究。

这个产能的减幅是我在三月初的时候预估的,可能现在各个地方的这个产能损失与此有出入。而且每个人的这个评判标准也不一样,我当时给出来的这个产能减幅为18%多一点,现在我倾向于20%左右吧,也不会太多。

四、行业格局的变化

在非瘟的大背景之下,行业的格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发生了非洲猪瘟,龙头企业,大型集团企业的生猪饲养规模、出栏量并没有太大的减少。也可以这样讲,即使有一定的损失,但后期的自我修复能力非常强。龙头企业,大型集团企业拥有的资源、所配套的土地、资本等方面都有雄厚的实力,都足以支撑他快速的扩展,复制。这是中小散户,尤其是传统养殖户所不具备的。

还有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龙头的养猪企业,比如温氏、牧原开始往下游去布局,去做产业链的延伸。他们延伸去做屠宰场,最主要的原因可能跟五大区的分区防控以及国家由调猪变调肉的大前提背景分不开。另外一个原因是猪价,因为猪周期的频繁波动,猪价价差太大,下游延伸能在产业链保证一个合理利润。

上图是2019年以来,这些大规模企业的关于生猪养殖投产的情况。我们看到有传统养猪龙头企业温氏。还有以饲料起家的,包括新希望、傲农、东方希望等等企业,他们从饲料端大力布局养猪,非洲猪瘟可能对他们来讲是新一轮迅速最大做强占据市场份额的契机。

五、猪肉以及替代品分析

生猪产能减少,市场公认猪肉供应存在缺口。那么谁来替代,替代多少是一个问题。大家认为猪肉和禽肉的相关性和替代性比较高,我简单的通过这个数据对比得到,禽肉的替代性比较大。

上图给大家列了一下历年猪肉产量和对应猪价的趋势图。可以看出猪肉产量最低的年份相应要么是猪价高点,要么是肉价上涨的开始。另一张图是肉类供应整体的统计,从1990年到2018年的肉类产量总量和分布。总结而言,2010年之前,猪肉产量是逐年上升的过程;2010年之后,猪肉的产量相对比较恒定的,但肉类消费总量上升,猪肉占比逐年小幅下降。

为什么说猪肉和禽肉替代性比较好?

因非洲猪瘟前所未有,我们也无类似的经验。最直接的,或是有借鉴意义的年份儿或经验是2006年到2007年的高致病性蓝耳病给生猪出栏造成了一定的打击,当时猪肉产量也有很大幅度的下滑,同时这一年禽肉产量有大幅度的增加。不难得出,猪肉缺口相对比较大的情况下,禽肉因为其饲养周期短、繁育能力强而可以迅速补充肉类缺口。

消费占比方面,猪肉消费占比为历年下降趋势,禽肉消费占比为历年上升的趋势。而且不论从统计局给出的数据还是借鉴国际经验,我国猪肉消费量庞大,禽肉等人均消费量偏低且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所以在非洲猪瘟的契机之下,肉鸡的替代性效应将首先体现。

不同肉类国际人均消费量上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基本情况。猪肉消费量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与欧盟同一水平线。欧盟猪肉消费量,最高的是香港人均消费量是国内的一倍。禽肉方面中国的消费量偏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美国、巴西相去甚远。非洲猪瘟给家禽的发展、鸡肉的消费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根据非洲猪瘟减产情况,我简单的做了一个关于猪肉消费缺口的分析。非洲猪瘟影响居民猪肉的消费量,但降幅无数据,缺口不好评估。因此我按照产能降幅为20-50%不等,以5%的消费降幅阶梯给大家展示一下,猪肉的供应缺口有多大,给大家直观的了解。

历年的价格数据来看,淘汰鸡和白羽鸡的相关性比较高,生猪和白羽肉鸡的相关性又比较高,虽然生猪和淘汰鸡的相关性相对差一点,但总体而言,猪肉和禽肉的相关性比较大。也就是说,从价格相关性上也可以得出,禽肉是较好替代品。在历史上,2007年、2016年是猪肉产量降幅比较明显的两年,禽肉对应的有明显的增加,说明禽肉发挥了替代效应。结合肉类产量分析,2012年之前,我国肉类产量增速非常明显,年均复合增长率在2.5%以上,在2012年之后增速趋于平稳,以上说明现在人均肉类消费已经有一定的饱和程度。现阶段并不完全是单纯从量上去满足市场需求,更多的是从品质上满足消费需求。所以对于猪肉的消费缺口以及替代品的作用来看,未来生猪的数量缺口应该存在一个理性的判断。

简单预估了一下2019年的禽肉增量约三百多万吨,增量不足400万吨。没有太多的理论根据和科学依据,仅供大家去参考一下。

编辑:姚红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市场分析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