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兽药行业,内卷现象日益严峻,成为阻碍行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从数据来看,2024 - 2025 年期间,兽药市场规模虽保持在约 600 亿元左右,但企业数量大幅减少,截至 2025 年 6 月 12 日,通过新版兽药 GMP 认证的企业远不足 1700 家。与此同时,产品同质化严重,如氟苯尼考粉剂批文超 2500 个,替米考星预混剂超 1200 个,恩诺沙星注射液超 1100 个 ,大量企业为争夺有限市场,只能通过压低价格竞争,致使行业整体盈利水平下降,猪用疫苗等产品价格在竞价采购中大幅下滑。那么,究竟该如何打破这一困局,避免兽药行业陷入恶性竞争的泥沼呢?这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企业创新驱动 (一)研发创新 加大研发投入:兽药企业应深刻认识到研发创新的重要性,将更多资金投入到研发环节。以瑞普生物为例,2022 年其研发投入 1.68 亿元,占比 8.08% 。通过持续的高投入,企业能够组建专业的研发团队,购置先进的研发设备,从而提升自身的研发实力。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出具有独特疗效的新产品,还能优化现有产品的配方和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聚焦差异化研发:避免盲目跟风,深入挖掘市场需求空白点。我国中药资源丰富,在兽药领域却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企业可加大对中药兽药的研发力度,利用中药副作用小、残留少等优势,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产品。例如,研发针对蛋禽的中药保健产品,既能提高蛋禽免疫力,又不会影响产蛋量和受精率,且无需担心药物残留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紧跟前沿技术:积极关注行业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如 AI 技术在兽药研发中的应用。通过 AI 靶点预测、化合物筛选等,可以大大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使企业能够将更多资源聚焦于前沿创新。例如,利用 AI 技术可以快速筛选出具有潜在活性的化合物,提高研发效率,为企业推出创新性产品赢得时间。 (二)产品创新 剂型创新:根据不同动物的生理特性和临床需求,开发多样化的剂型。不同动物对药物剂型的需求各异,如在母猪生殖阶段,开发子宫给药和口服丸剂等新剂型,能提高药物生物利用率,减少用药成本。在金霉素的应用中,针对猪和禽的不同消化特点设计不同剂型,实现低剂量高效定向投放。 功能创新:除了治疗疾病,拓展兽药的功能。研发具有预防、保健、促进动物生长等多种功能的产品。例如,开发能够增强动物免疫力、改善动物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功能性兽药,帮助养殖企业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效益。 包装创新: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注重产品包装的创新。设计简洁明了、易于储存和使用的包装,同时融入环保理念,使用可降解材料等。创新的包装不仅能提升产品形象,还能方便养殖户使用,提高客户满意度。 (三)服务创新 技术服务升级:改变以往单纯卖产品的模式,为养殖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从养殖场地规划、养殖技术指导、疫病防控方案制定到药物使用方法培训等,形成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例如,为养殖户提供定期的养殖技术讲座,帮助他们提升养殖水平,合理使用兽药。 个性化服务定制:根据不同养殖户的规模、养殖品种、养殖环境等因素,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对于大型集约化养殖集团,提供专业的团队驻场服务,实时监测动物健康状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对于小型养殖户,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便捷服务,通过远程诊断等方式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服务反馈机制:建立完善的服务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养殖户对产品和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反馈信息,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客户体验,增强客户粘性。例如,通过定期回访养殖户,了解他们在使用产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