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25年7月第5周全国猪料比价降至5.34,环比下跌1.29%,按此推算,仔猪育肥模式下的生猪养殖头均盈利为-3.26元,行业已陷入普遍亏损。与此同时,饲料价格持续上行,6月底以来猪饲料价格经历多轮上涨,并且豆粕价格又迎来上涨,养殖成本继续攀升,给猪场带来了更大的生存压力......
猪料比崩塌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25年7月第5周全国猪料比价降至5.34,相较于2025年1月份7.81的猪料比,目前已暴跌31.6%!
而从月度变化来看,2025年2-6月猪料比已连续5个月下跌,如果7月比值进一步下滑,将创下6个月连跌纪录!很显然,行业正经历“量价齐压”的至暗时刻。
当前猪料比的剧烈波动,是供需失衡与成本攀升共振的结果。
首先是供应端压力持续释放,2025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36619万头,同比增长0.6%,二季度末存栏量达42447万头,同比增长2.2%;并且官方指出下半年供应量还将继续增长!
其次是需求端复苏乏力,受经济环境影响,餐饮消费占比下降,猪肉消费占比持续降低,作为替代品的禽肉、牛肉价格低位运行,进一步分流需求。
好在发改委还指出,未来一周正值月初,养殖端出栏积极性下滑,供应缩量或带动猪价短时上涨;但随着养殖端出栏恢复,且需求表现基本平稳,市场或再次出现供大于求局面,猪价止涨回落。预计下周生猪周均价环比微涨,养殖预期利润略增。
从8月第1周的行情来看,猪价确实在震荡中略有回升,可这仍旧无法改变生猪养殖大面积陷入亏损的现状。尤其据市场信息反馈,当下除了猪价下行以外,饲料价格也仍在上调当中,对养猪利润造成“双重挤压”。
三类猪场的生存危机
6月底以来,饲料价格持续上行,尽管玉米价格降至约2600元/吨,但豆粕等蛋白原料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显著。6月底以来豆粕现货价格普遍反弹至2900元/吨以上,昨日全国豆粕价格就继续上行,其中东北地区价格为3060-3200元/吨,江苏地区价格为2920-2940元/吨,广东地区价格为2890-2940元/吨。
这是因为东北地区养殖密度大、原料运输成本高,豆粕价格涨幅领先全国;而南方销区虽通过进口渠道缓解部分压力,但终端养殖企业仍面临采购成本增加15%-20%的困境。
放眼未来,美豆因高关税短期内难以进入国内市场,叠加巴西大豆出口报价上涨至265美分/蒲,远期进口大豆供给缺口担忧持续发酵。以外购仔猪育肥模式测算,当前饲料综合成本达3.39元/公斤,仔猪价格虽较峰值下跌40%,但育肥全成本仍达7.5元/斤,与生猪市场价格倒挂。
对于猪价和饲料带来的“剪刀差”,头部猪企尚可通过低蛋白日粮、精准降本等手段持续发力,但对于许多中小养殖场户而言压力却越来越大。有专家指出,未来有三类猪场面临淘汰风险。
第一是环保不达标型猪场:新版环保标准将养殖场废水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限值从400mg/L收紧至150mg/L,并首次对磷排放设立30mg/L硬性指标,监管范围扩大至年出栏2000头规模场。例如长江经济带和珠江三角洲水源保护区内的65万户散户首当其冲,平均每户存栏5-8头能繁母猪,预计减少存栏量350-500万头。安徽利达农牧、龙德生态等企业因污水溢流、恶臭气体排放等问题被行政处罚,凸显环保合规成本对中小猪场的致命打击。
第二是高成本运营型猪场:这类猪场主要包括设备老旧的中小型专业养殖场和选址不当的区域。其饲料转化率比行业平均水平低10%-15%,人工成本占比超12%,在猪料比跌破6:1时,头均亏损较头部企业高80-120元。2025年上半年,全国生猪散养已陷入亏损,大部分就是这类猪场。
第三是投机转型型猪场:这类企业缺乏养殖经验,过度依赖资本扩张,在猪价下行周期中现金流断裂风险极高;再加上当前国家大力推动猪业减产,这类投机型猪场成本高、规模大、风险大,很容易被率先淘汰。例如某房地产背景养殖企业因环保设施未经验收投入生产,被罚款46万元,直接导致项目停工。
总的来说,猪料比猛跌31%已给行业敲响警钟,去化产能已到了刻不容缓的阶段,否则到2026年也很有可能继续亏损,更多中小猪场、高成本猪场将面临淘汰,到时候大集团的占比或许又会进一步提高......养猪业需要合理的盈利行情,更需要一个科学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