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钱塘秋意浓,丹桂飘香启新程。10月28日,中国畜牧业协会畜产食品分会产销对接座谈会在浙江杭州如期举行。本次会议正是在我国畜产食品行业处于结构升级与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行业集会。当前,行业虽蓬勃发展,但长期存在的“产业链信息不通畅、供需匹配效率低、品牌溢价能力不足”等痛点,导致了“有产无市”与“有市无货”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为顺应消费市场的深刻变革,破局立新,本次座谈会聚焦品牌培育、渠道对接与趋势洞察三大核心议题,汇聚了来自行业协会、产销两端的50余位企业代表,旨在打通产销壁垒,推动“产地端优质供给”与“销地端市场需求”的精准匹配,共同绘制畜产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
在变革中洞察趋势,于数据里探寻方向
会议伊始,中国畜牧业协会秘书长助理、畜产食品分会秘书长杨平为本次座谈定下基调。他指出,当下的产销对接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需要构建供需共同体。企业必须围绕市场需求开展全链条研发,通过引导消费、打造品牌和创新场景来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他以黔江黑猪的成功模式为例,介绍了线上订单、高端渠道合作及会员制预售等精准渠道对接方式,强调这是实现产品价值落地和产业链利益共享的关键。他回顾了畜产食品分会在打通产销链条、推动销地供应链建设上的不懈努力,并分享了参与2025全球品牌嘉年华的经验,凸显品牌价值在全球化竞争中的重要性。他鼓励与会嘉宾畅所欲言,共探新模式,共谋新发展。
随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展部主任卜国宁以详实的数据,为与会者呈现了清晰的消费市场现状。数据显示,2024年连锁百强企业销售规模达2.13万亿元,门店总数25.72万个,同比分别增长4.9%和13.5%。现状中看到不同业态表现分化,如综合零售类企业增长承压,超市业态经营逐步向好,单店能力提升,便利店则继续保持双增长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
基于此,卜国宁指出当前消费升级的四大显著趋势:一是品质安全,消费者对产品“从牧场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体系日益关注;二是链接体验,随着家庭厨房功能外移,一人份、便捷化产品增速迅猛;三是健康营养,低脂、高蛋白的畜产品更受市场青睐;四是绿色可持续,环保与碳足迹成为消费者决策的新考量因素。
面对这些深刻变化,卜国宁表示:“我们正与零售伙伴推动‘价值共创’,通过数据共享指导生产、联合研发场景化商品、共建标准提升品质。我们期望借助这种‘共享、共研、共建’的模式,共同引领行业迈向一个更高质量、更具温暖与活力的新阶段。”
销地市场的需求清晰,作为消费大省的浙江更具代表性。浙江省餐饮行业协会企业家专委会执行秘书长舒志国坦言,餐饮行业在禁酒令等挑战下正寻求新增长点。他透露,浙江省高端餐饮规模达3640亿元,其中牛羊肉产品增速亮眼。他特别分享了考察甘肃环县和盐池滩羊产区的深刻感受,对其品牌塑造与国宴级别的品质赞誉有加,并提出了通过协会搭建直采平台、借鉴前置仓模式等为浙江市场寻找策略。
当下肉类进口不断,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不言而喻。浙江省农产品流通协会牛羊肉分会会长杨之建则直面问题,指出进口牛羊肉追溯难的行业痼疾,呼吁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严格的批次追溯体系,以重建消费者信心。浙江省农产品流通协会牛羊肉专委会秘书长王怡舒以盐池滩羊为例,强调了品牌持续运营的重要性,她建议各地应挖掘本土羊肉的独特价值,并通过数据支撑销售,同时强调在经济发达地区设立服务点和中转仓是实现产地与销地有效对接的关键一环。
品牌引领与模式创新,铸就核心竞争力
在明确了行业趋势与痛点后,如何破局成为会议的核心议题。与会代表形成的共识是:品牌化建设与供应链模式创新,是跳出同质化竞争、解决产销错配问题的两把“金钥匙”。
首先,品牌建设,从“产品思维”到“价值思维”。中国畜牧业协会畜产食品分会副会长、中国畜牧兽医报社社长刘波指出:“尽管畜产品价格存在波动,但随着居民收入提升,对肉蛋奶的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在这一趋势下,品牌往往是决定消费者选择的关键因素。”他认为,在信息过载的市场上,品牌是产品信誉与质量的集中体现,是消费者手中的“信任标尺”。
这一观点得到了众多企业家的共鸣。禾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邱嘉辉认为:“品牌是‘做’出来的,而非仅靠广告宣传。”他强调,品牌的基础在于精准洞察消费者需求,并打通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通道。禾丰食品正以巨大的生产规模(去年加工9.2亿羽白羽肉鸡)和全国性的市场覆盖为基石,稳步推进其品牌化战略。
温氏股份鸡业一部副总裁、广东温氏佳润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黎少广分享了温氏的品牌实践。公司以上海为中心,品牌产品已覆盖当地50%~60%的商超渠道。为适应市场,公司正从整鸡流通向分割、切片等精细化加工转型,并立志打造“中华土鸡”品牌,研发符合年轻人消费趋势的产品。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养猪事业群(猪BG)副总裁韩晓委明确表示,品牌化是行业发展的关键。为此,公司首先布局了多个猪肉品牌以满足不同市场需求,并计划通过前置仓模式,为江浙家庭用户提供高效服务,将品牌价值直接送达消费者餐桌。
其次,模式创新,重塑供应链,提升效率与体验。如果说品牌是面向消费者的“面子”,那么高效的供应链模式就是支撑品牌的“里子”。本次会议上,多种创新模式令人耳目一新。
甘肃环县羊产业联合会会长姜中所说的“前置仓”模式成为焦点。环县已在北京、西安成功布局,与顺丰等成熟冷链企业合作,实现“今日发货、次日送达”,甚至“半日达”的高效配送。姜中表示,此次参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将这一高效可复制的模式在杭州快速落地。
重庆国猪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坚则展示了一种科技驱动的“慢养”模式。她介绍,公司采用自主设计的STV智能装配式猪舍,通过液态饲喂、300天慢养及数字化管理等核心技术,保障“华西猪”的卓越品质。其与农民合作的“五统一”保利回收模式,不仅实现了产品质量可控,更联动村集体,形成了稳定的供应体系。
此外,四川铁骑力士食品有限公司黄薇介绍,公司通过全产业链和数字化转型,实现了蛋品“48小时从养殖场直达家庭”;安佑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邬本成介绍了每包饲料均可追溯的二维码技术,为从源头提升肉品风味与品质提供了路径;杭州语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施云来创立的“猪帮忙”平台,则旨在为中小养殖户搭建流通渠道,证明“中小养殖者同样需要品牌,也有能力提供优质产品”。
这些探索共同表明,通过品牌赋能与模式创新,畜产食品行业完全有能力突破当前的发展瓶颈,实现价值的跃升。
对接精准务实,合作意向广泛达成
座谈会不仅是观点交流的平台,更是成果转化的催化剂。在会议期间,一系列精准务实的合作意向迅速达成,覆盖了产品直供、冷链物流共享、区域市场共建等多个领域,有效推动了“产地端优质供给”与“销地端市场需求”的精准匹配。来自甘肃、宁夏等地的牛羊肉生产企业,与浙江本地的餐饮企业、零售企业现场敲定了直采合作,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实现了从牧场到餐桌的直连。环县羊产业联合会与杭州本地渠道商就前置仓落地事宜达成初步协议,标志着环县羊肉的高效供应链模式即将在长三角核心区复制。甘肃旭康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武元甲介绍,目前,公司已服务国家体育总局、北京人民大会堂等高端客户,并与海底捞等连锁餐饮企业建立合作。2018年与浙江义乌客户开展合作。这次活动后更期待与流通协会的各位企业家朋友实现携手共赢。杭州餐饮协会主动向会议秘书处咨询优质牛羊肉直供资源,显示出销地市场对高品质、可追溯畜产品的迫切需求。
这些成果不仅为企业拓宽了市场路径,更初步构建起一个“产业链协同、共生共赢”的行业生态雏形。杨平表示,中国畜牧业协会畜产食品分会作为组织者,成功搭建了一个高效的产销对接精准平台,切实履行了其“整合行业资源、延伸产业链,强化平台服务功能”的使命。
协同共生,共绘行业新篇章
本次会议深刻揭示了畜产食品行业的未来走向:单一企业的“单打独斗”已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唯有通过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产业链各环节的深度协同,才能实现整体的跨越式发展。
正如浙江省畜牧产业协会副秘书长唐国燕所呼吁的,亟须与餐饮、流通协会共建推广平台,推动浙江优质产品走向全国。她以“金华两头乌”、仙桥牧场等企业的创新为例,指出省内企业虽积极求变,但仍需学习温氏、禾丰等优秀企业,加强交流,共同擦亮区域畜牧品牌。
杨平表示,将以此次座谈会为崭新起点,持续深化平台服务功能。一方面,继续精准聚焦“产销脱节”痛点,多组织此类高效对接活动;另一方面,将整合更多零售、餐饮、流通及媒体资源,为企业提供从趋势洞察、品牌培育到渠道拓展的全方位、实操性赋能,助力会员单位降本增效,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
记者 张林萍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