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2025年11月18日 星期二 18时09分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内 » 正文

行业动态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全球“非瘟”疫情猛增!野猪带毒、境外输入?
别让“非瘟”毁了整年心血!养猪人必看的防控指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5-11-18  来源:🔗中国猪业  💛97

2025年全球非洲猪瘟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1-9月累计报告疫情8181起,涉及猪只近38.2万头,10-11月疫情持续高发,欧洲、亚洲、非洲多国受波及;国内疫情总体可控但仍需警惕输入及秋冬季传播风险,防控核心在于落实生物安全与针对性饲养管理措施。

“非瘟”疫情扩散加剧,多国频发

2025年1-9月全球疫情已呈高位运行,9月单月17国暴发661起疫情,较8月大幅增长。10-11月疫情扩散态势进一步加剧,欧洲仍是重灾区,非洲、东欧部分国家也出现集中暴发,具体分区域情况如下:

(一)欧洲地区:

野猪家猪双线蔓延,多国集中暴发

塞尔维亚:10-11月疫情频发,累计发生多起野猪与家猪疫情。10月1-7日,兹拉提波尔州等8地发生3起野猪和38起家猪疫情,3头野猪死亡,62头家猪感染、20头死亡、468头扑杀;10月14-17日,普奇尼亚州等3地发生1起野猪和22起家猪疫情,17头野猪死亡,40头家猪感染、9头死亡、553头扑杀;10月28日,布兰尼切夫州等3地发生1起野猪和11起家猪疫情,3头野猪死亡,20头家猪感染、13头死亡、108头扑杀;11月4日,马切万州发生3起家猪疫情,5头家猪感染、2头死亡、73头扑杀。

波兰:以野猪疫情为主且持续高发,10-11月累计报告139起野猪疫情。10月13-17日,圣十字省等5地发生37起,66头野猪死亡;10月24日,西滨海省7地发生41起,46头野猪死亡;10月31日,西滨海省等5地发生23起,31头野猪死亡;11月7日,圣十字省等5地发生38起,56头野猪死亡。

匈牙利:野猪疫情呈扩散态势,10-11月累计发生16起。10月13日,豪比州等2地发生2起,2头野猪死亡;10月20日,索博尔奇-索特马尔-贝拉格州发生3起,3头野猪死亡;10月27日,科马罗姆州等3地发生3起,3头野猪死亡;11月3日,科马罗姆州等2地发生8起,9头野猪死亡。

罗马尼亚:家猪与野猪疫情交织,10月累计发生36起。10月17日,博沙托尼县等4地发生11起家猪疫情,109头家猪感染、15头死亡、91头扑杀;10月24日,锡比乌县等5地发生2起野猪和8起家猪疫情,2头野猪死亡,4671头家猪感染、32头死亡、34头扑杀;10月31日,布泽乌县等5地发生8起野猪和7起家猪疫情,8头野猪死亡,27头家猪感染、8头死亡、19头扑杀。

克罗地亚:11月7日奥西耶克-巴拉尼亚县集中暴发疫情,涉及52起野猪和2起家猪疫情,77头野猪死亡,2头家猪死亡、62头扑杀,为单地单批次高发案例。

其他国家:爱沙尼亚10-11月累计发生20起野猪疫情及1起家猪疫情,18头野猪和1头家猪死亡;意大利累计发生14起野猪疫情,14头野猪死亡;波黑累计发生9起疫情(5起野猪、4起家猪),5头野猪死亡,11头家猪感染、4头死亡、6头扑杀;德国、保加利亚、北马其顿分别报告23起、8起、1起野猪疫情,死亡数量分别为23头、9头、1头。

(二)非洲及东欧地区:

局部散发,家猪疫情突出

南非:10月24日西开普省等4地发生4起家猪疫情,86头家猪感染、43头死亡、35头扑杀,为非洲地区当月主要疫情。

乌克兰:10月27日切尔诺夫策州发生1起家猪疫情,220头家猪感染死亡,单起疫情死亡数量较高。

摩尔多瓦:10月7日奥尔海伊区发生1起家猪疫情,5头家猪感染死亡,为该国当月唯一报告疫情。

国内“非瘟”疫情总体可控,风险仍存

2025年国内共报告3起疫情,整体仍处于稳定可控状态,未出现大规模扩散态势。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香港地区疫情,1月份香港渔护署在元朗黄泥墩、逢吉乡抽取猪只样本时,发现5个样本携带非洲猪瘟病毒,相关部门立即禁止涉事猪场运出猪只,销毁场内猪只,并对邻近3公里内6个猪场实施临时运出禁令;

二是广西疫情,据农业农村部公布信息,7月份广西平孟镇4个村发生1起非洲猪瘟疫情,存栏生猪795头,其中发病215头、死亡209头,短期内对广西猪价造成波动影响;

三是台湾省疫情,10月台湾省确诊非洲猪瘟病例后,实施全台5天禁运禁宰、划定3公里管制区、扑杀疫点猪只、禁止厨余养猪及暂停猪肉出口等措施。

尽管整体可控,但风险因素依然突出:一是境外输入风险高,周边邻国及欧洲多国疫情持续高发,跨境传播压力增大;二是秋冬季适配病原存活,低温环境利于非洲猪瘟病毒存活,延长传播周期;三是养殖环境压力增加,冬季猪舍通风减少易导致病原积聚,同时低温可能降低猪只抵抗力。

关键防控措施:官方举措+猪场实操

官方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疫情发生后,各国及地区普遍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中国台湾地区在10月确诊病例后,实施全台5天禁运禁宰、划定3公里管制区、扑杀疫点猪只、禁止厨余养猪及暂停猪肉出口等措施;塞尔维亚、波兰等欧洲国家均采取扑杀感染猪只、划定疫点管制区、限制猪只跨区域移动、强化养殖及市场环节消毒等手段;南非、乌克兰等国也以扑杀染疫猪只、消毒消杀为核心防控手段。

秋冬季生猪疫病防控技术要点

鉴于当前严峻复杂的疫病传播环境,在密切关注境外疫情动态的同时,必须要高度重视并扎实做好国内生猪产业的疫病防控工作,以应对共用的环境挑战与生物安全威胁。特别是秋冬季节交替,日照时间缩短,气温逐渐降低,北方昼夜温差变大,南方潮湿阴冷天气增多,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更易存活。一旦出现养殖环境调控不当、饲养管理不善和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等情况,猪场疫病发生和传播风险将大幅增加。养殖场户应重点做好以下防控措施。

1.做好临床巡查

非洲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流行性腹泻、口蹄疫、猪瘟、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多种疫病容易在冬春季节发生和流行。

要加强对猪群的临床巡查,主要观察猪的采食、饮水有无变化;呼吸频率、呼吸姿势是否发生变化,是否咳嗽、打喷嚏;体温是否正常;眼、鼻有无分泌物、脓液等;耳、四肢皮肤有无肿块、颜色、出血、坏死变化,以及有无排便、排尿异常等情况。

发现猪只发病,应立即将病猪移入隔离圈舍饲养,并采集相应样本送实验室进行检测,根据诊断结果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并按照程序及时报告。

2.做好疫苗免疫

对口蹄疫、猪瘟、猪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等疫病,可采取疫苗免疫手段进行预防。

猪场要根据本场疫病流行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选择质量合格、可靠的疫苗,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进行免疫。

免疫注射应一猪一针头,防止交叉感染。免疫后要进行免疫抗体监测,确保达到群体免疫效果。要严格按照疫苗保存条件运输和储存疫苗,防止因温度不当影响疫苗质量。

3.做好卫生消毒

低温影响消毒剂的稳定性和溶解性,降低消毒效果。在消毒剂配制和使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温度的影响,可使用温水稀释消毒剂。温度过低时,可选用低温消毒剂,地面可使用高温火焰消毒,尽量减少舍内带猪消毒。物资应恢复至室温后再进行消毒处理。疫情风险较大时,可考虑每周进行1-2次全面消毒,适当延长消毒剂作用时间。

4.做好生物安全管理

建立符合本场实际的生物安全制度,并严格落实。做好物理隔离,有条件的应尽量建立专用的人员出入洗澡间、物资物品消毒房、运输车辆消毒池和熏蒸棚等,生产生活区域尽量设置完整的实体围墙进行隔离。应采取措施减少人员、车辆、物资、猪只等流动。限制无关人员进出,严格执行猪场人员进出更衣换鞋、清洗及淋浴等卫生制度。外来车辆不允许进入猪场,场内车辆进出猪场应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做好引种和出猪管理。

5.做好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病死猪及其排泄物以及垫料、包装物、容器等污染物的不当处理不仅会造成病原大面积扩散和远距离传播,还可使病原在养殖场内反复循环,严重污染养殖环境。要对病死猪、排泄物、污染物等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传播。

6.做好饲养管理

在温度骤变、环境变化等猪只容易应激时,应做好温度、湿度控制,保证充足营养,提高猪群抵抗力。要定期查看料槽、料斗,确保不缺料,保证猪只自由采食。定期清洗和消毒储水桶、饮水设备,消毒时要卸下饮水嘴、饮水器、接头等,进行充分清洗后浸泡消毒。及时清除猪舍内的粪便和尿液。降低猪群饲养密度,加强猪舍通风换气,保证猪舍内空气清新,注意防寒保暖。

7.做好药物预防和保健

气温骤变、更换饲料等应激因素会导致猪只免疫力下降。猪群容易发生格拉瑟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附红细胞体病、仔猪副伤寒等细菌性疫病。防控重点是做好猪群药物预防和保健,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

8.做好针对性防控

非洲猪瘟、口蹄疫、仔猪腹泻、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瘟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多种疫病容易在秋冬季节发生和流行,要根据疫病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编辑:张光磊

免责声明

  •   1、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2、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