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投入品,优质高效的兽药对于稳产保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价值。兽药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智慧兽药监管提供了重要条件。新时代贯彻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提升兽药监管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推动兽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兽药信息化建设卓有成效
兽药监管较早运用信息化手段。2001年,中国兽药信息网上线运行,提供了政策查询、新闻发布、数据检索等服务,后经多次改版,不断满足行业信息服务需求。2025年,中国兽药信息网再次改版,突出政策法规清晰展示、兽药数据便捷查询、信息系统快速登录。国家兽药产品基础数据库不断丰富,涵盖兽药注册、审批、生产、经营、使用、标准和监督等14个专题,内容及时更新,对接国务院垂管系统数据共享平台,形成公开、共享的行业权威数据资源。
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智慧兽药监管,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以下简称“中监所”)下大力气建成农资监管领域的“第一朵云”——国家兽药产品二维码追溯系统,为兽药监管提供了可靠、快捷有效的技术手段。经过持续的优化升级和推广应用,二维码追溯系统目前已实现国内1700多家和境外69家兽药生产企业全覆盖、60500多家兽药经营企业全覆盖、兽药产品全覆盖。全国3432家监管、执法单位使用二维码追溯系统开展监督管理工作。兽药生产企业、经销门店每天与中心数据库交换的兽药出入库数据达10万条,刷码3300万次,数据量达到600M。养殖场(户)兽药使用数据入库规模也正在逐步扩大。
兽药管理实践为智慧兽药监管打下坚实基础
中监所积极推动兽药注册评审工作从“纸质化”向“数字化”转型,通过重构兽药评审系统推进兽药注册评审全流程电子化办公进程,有效提升工作效率,防范廉政风险。2025年,进一步梳理兽药注册评审相关环节,按照农业农村部“一网通办”要求,落实“三减一优”,进一步贯通系统、统一格式、减少资料、更新流程,减少跨平台操作。将兽药注册评审与农业农村部政务服务大厅系统进行功能优化,规范资料提交格式和种类,变两个系统两次上传为一次提交,兽药注册申请人体验得到明显改善。
为解决企业急难愁盼,中监所不断优化兽药产品网上批准文号技术审查和评审流程,实现网上申请自动接收与即时受理,评审专家在线完成文号评审全流程操作。全面推行兽药批准文号电子证照,样式更加美观,信息更加清晰明了、便于查验。每周批准文号技术审查办结量超过680件,审查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
依托农业农村部政务服务平台,中监所将原有分散建设的兽药监管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将各类政策法规、技术规范数据与国家基础数据库数据、二维码追溯数据等进行优化,推进兽药评审、检验、监督全流程信息化,破除孤岛效应,建立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兽药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信息查询系统,实现兽药信息从监管、评价与再评价等多角度把握兽药产品“前世今生”的“一网通查”。
人工智能助力智慧兽药监管
当今世界,人工智能浪潮正席卷而至,大模型的应用急速改变着各行各业的生产效率和监管形态。作为智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兽药监管创新重任在肩。目前,我国兽药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处于起步阶段。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要求,切实推动人工智能与兽药领域深度融合,中监所设立“人工智能+兽药监察”行业公益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科学规划兽药监管人工智能应用,探索建立涵盖研发-评审-生产-检验-再评价全链条和兽药全生命周期监管的兽药大模型,重点在兽药评审评价、检验检测、质量监督与风险预警、兽药安全使用等方面部署人工智能技术,打造高质量数据集支撑精准高效训练,实现人工智能在兽药准入审批、日常监管、服务公众、辅助决策等方面的落地应用。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在智慧兽药监管领域具有广阔前景。在兽药评审方面,构建基于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的兽药研发与注册评审大语言模型,通过高质量数据集的精确训练,实现对兽药注册电子化申报材料的自动化智能审查,推动兽药研发创新。在兽药检验和监督方面,建立人工智能实验室检验辅助系统,加强光谱和图像识别技术运用;开展兽药产品生产文号审查与网络打假联动,规范网络经营兽药行为;建立基于二维码等多源数据挖掘的风险分析预测与评估模型,建设兽药大数据分析应用可视化平台,支撑药物警戒,保障用药安全。
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智慧兽药监管将加速催生兽药研发、生产新质生产力,为兽药行业高质量发展和动物疫病防控提供重要保障。
作者:顾进华 赵丽丹

